作为生意摆渡人,我们做不到追着风口随风起舞,但是可以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想着抱大腿做生意,假如你失去价值,大局只会“卸磨杀驴”。
中国有71.9%的消费力都在四线及以下城市乡镇,于是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做市场渠道下沉。
近日,美团打着赋能母婴店,刺激大众消费,开始大举招商母婴店,入驻到美团闪购母婴服务版块,企图把母婴店现有的消费者流量,转移到美团平台,成为美团的自有流量。
更简单的总结就是一句话:美团要把母婴店的会员转移到美团,成为自家的流量,然后做大数据分析。
被美团盯上的外卖行业,让线下餐饮店的有苦难言;被美团盯上的买菜,让社区蔬菜店的生意凉了半截;被美团盯上的母婴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相信,最后母婴店就成了韭菜,成为被卸磨杀驴的对象。试问,母婴店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会员数据,而这些数据去了美团,母婴店还有什么价值?
美团对于版图的执着
美团的无边界主义扩张,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本次与母婴店联手的想法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从去年开始,密集狙击的路演讲座在行业内就没断过。前几日,母婴行业的展会上,美团更是磨刀霍霍向门店。
对于玩法大家都能理解,美团展示出‘+母婴店’的锦绣前程,美团公域流量的分流反哺、5公里内的配送优势……对于母婴用户进行了痛点分析,就诸多场景进行了描述假设,并着重介绍了在去年疫情期间,美团对线下母婴店的营业额起到的重大作用。
美团负责人还在现场举例了秦皇岛好妈妈、贝贝熊在去年疫情期间,通过美团助力,拉动了线上线下的生意,并表示美团线上平台是无休的。只要与美团合作,就可以共享5.1亿广度的大流量,强调单一门店的那点社区流量完全没有可比性。还强调美团的线上合作品牌和线下门店的产品是差异化路径,如苹果、名创优品、屈臣氏、三只松鼠等等都是爆品,和母婴店产品不冲突。
但众所周知,母婴店流量都被美团掌控了,母婴产品上线平台是迟早的事情,只是现在招安为先。
除了供应链差异化之外,美团还制定了下沉战略规划,表示今年年底入驻的母婴店希望能达5万家,这样才能将母婴用品做成清单并打开专门的入口,加之整合的母婴专业育儿知识,一些新的活动打法,打通整个母婴圈的生态链。没错,碍于加入的母婴店基数过小,母婴外卖的入口还是与百货混为一体。一些新的活动打法,也会首推这些,更号召各位参会者们积极参加进来,做起整个母婴圈的生态链。
但是京东战略下沉,亏损2个多亿也无法赋能实体店,旗下京东七范儿悄然退圈;苏宁小店在2020年布局5000家门店也处处闭店;母婴电商贝贝集团1000家贝仓门店计划成泡影……迄今为止,电商下沉实体店,没有一个成功,美团就可以?
相信不少的中国读者们都曾读过并且迷上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所写的开篇:「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美团创始人王兴先生就是这本书的坚定推崇者。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年度活跃买家数5.11亿人,比2019年底同比增加6000万,增幅13.3%,用户增量创造了近16个季度新高。
美团虽然坐上了行业老大的位子,但近些日子来被立案调查、股市暴跌、官司缠身,正好见证了:胜利是暂时的,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才是长期良性经营的正道。
骗局:美团+母婴店的辩证
美团的路演内容还是有些太官方,听的似懂非懂?
没有关系,接下来就针对美团路演中提到的几个点在这下面为您解读一下。这些电商平台惯用的手段,适用于所有生意法则。
首先讲,路演中美团第一个提到的场景,是说天气不好无法出门,或者因为带娃不方便出门的场景。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母婴门店的影响力绝大部分都是在门店周围的3-5公里,美团闪购的准则是30分钟内配送,那么辐射的范围也必然是在这5公里以内。从根本上讲,母婴门店做的就是私域流量,绝大部分都是会员以及老客户介绍而来的。因而互留联系方式这种简单的流程,门店店员都会做,也是门店要做的。如果客户有应急性消费需求,完全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可以解决,又为什么要通过美团来完成?
何况入驻虽然免费,但是服务并不是免费的,就是因为在路演上讲了故事,张嘴便要走了5%+5%,代理单7%这么高的抽成?这5%+5%,代理单是7%的抽成比,小单可能抽掉十块八块,大单可是要好几百啊!
不过也有入驻美团母婴门店店主认为,店内人员不多无法支撑整个配送流程,专职雇佣人员,也划不来。这话说的不算错,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其实说出这句话的基础上,店主本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被美团设计好的惯性思维误区之中。
现在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物流快递也都非常发达,闪送、跑腿 、顺丰同城等等这些简直可以说到处都有。花上6,7块钱(地区不同价格不同)就可以完好的将产品交给客户,甚至于还可以选择到付,自己一分钱都不用搭!这个过程中,物流快递们是不是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了?是不是也没有专门的雇人配送呢?所以这里有美团什么事儿呢?
整个项目,美团通过讲故事,将自己的优点有针对性的放大出来,强调平台线上的活动协同、线下资源整合力度、消费者洞察、会员的相互渗透等优势……听起来好像美团为了这所谓的赋能投入很大,但实际上拥有足够大IP的美团不用一分钱就可以白捞到抽成佣金。
还有店家表示,在美团外卖上,更多是美团的公域流量,有助于自身的门店拓客。
这话说起来也对,但是店主们在窥窃公域流量的同时,又怎么会知道,拥有着公域流量的大平台很久以前就开始磨刀霍霍了呢?
很多母婴店看中美团外卖平台的流量,感觉自己的判断高瞻远瞩,非常沾沾自喜的加入了,但实际是你已经“羊入虎口”。
美团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下母婴店的消费者信任度,再导流到自己的线上平台,那么不出一年,母婴店里的产品它们可以全线覆盖,然后拿着数据直接找大厂商们谈合作。
线上消费习惯已然养成,母婴店成了摆设,电商巨头可以随时“弃”了你,因为你的信任流量已经转移,他们甚至可以以最少的成本在母婴店隔壁开一个自提体验店,让它成为你脚面上的蛤蟆,恶心着你。
不服?就算美团线上做得再好,终究还是会有部分人选择线下自提,到店只要做好推销还是能带动门店收入?
这可还真有待商榷,美团在路演讲座中提到一句话,‘……把价格做到比实体店、电商,还要低上一点……’。虽然后续解释算是说得通,可难道只有小编觉得细思极恐吗?
很多店主会说,那不可能,电商巨头可以现在就开体验店,和现有的门店抗衡生意,我们根本打不过,也抵抗不了。
说这话,从根本上就错了。电商平台是流量生意,本质上就是成本控制生意。而在成本的构成中,获客成本占据极大的比例。
所以,生鲜电商巨头们对社区店积累了多年的私域流量非常眼馋。而现实是这部分保存完好的私域流量就在母婴店店主手里,如果直接开店厮杀,电商巨头未必占上风,于是只能选择曲线救国,先拉拢实体店,再自己布店。
不信?
19年,苏宁在全国开了2万家苏宁小店,京东战略布局母婴行业,砸几个亿做母婴体验馆。结果如何呢?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刘强东先生的壮志豪言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开始受到意想不到的反击,不断闭店,节节败退,根本无法融入到社区母婴店的生意体系里。
这一地鸡毛,不外乎就是因为忽视了母婴社区店的信任经济,忽视了行业特有的稳固私域流量。习惯性的以为用钱砸门,门就一定会开,结果没想到百试百灵的方法竟然失败了。
当然,起初也有出于对京东大品牌的信任,即使在签订合同时才得知是和贝全母婴合作也依旧选择合作的部分母婴店主也并未拒签,但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签约后招商会上的种种服务,三年多都没有得到兑现,并且想要退出的母婴店还因为霸王条款,被狠狠地收割了一波保证金和服务费。
那些讨要欠款的店主们,最终还是交涉失败,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听到退还的消息,怕不是要无疾而终?
资本的镰刀所到之处必是‘死亡’
大家熟知的滴滴打车,在2012年9月正式上线,打着“开发增量市场”的思路和解决市场上“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数量不足”的民生问题来切市场蛋糕。
滴滴一开始是跟出租车司机合作,让他们下载平台软件,用大量补贴来吸引出租车司机到平台上服务出行用户。
同时呢,滴滴还在同步发展私家车出行,用大量补贴来让私家车也参与到供应端流量里,也就是后来出来的“快车”和“网约车”,一个流量池,多种业态竞争必然会引来更多流量进入。
这两项举措都不足为奇,它最绝的一招是现金红包补贴出行用户,先是十元补贴抵扣车费、为了培养用户习惯使用打车软件,包括推出首单1分钱、红包补贴、节日红包、折扣红包等活动,整整补贴了一个多亿。
最后出行用户的消费习惯养成了,出租车就被动了,每个月司机要交给出租车公司固定的管理费不说,还要接受滴滴平台的各种奖惩规则,服务不到位有可能血本无归。
滴滴杀出血路一家独大的时候,出租车行业已经“腹背受敌”:在自私家车的挤压和消费者的打车习惯,如果出租车司机选择不用打车软件,就只能在路上开“空车”,因为消费者不习惯在路上拦车了,你已经失去了客群。
美团买菜、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为首的社区团购,与滴滴打车的逻辑与目的如出一辙。
上班族早上没时间买菜,晚上卖菜的都回家了。那么就专门针对这个痛点,出台各种便民规则,各种折扣,补贴加持。一开始也是与农产品商合作,甚至不惜分出一部分利益来,将他们都吸引到平台上,用平台交易。
用超大补贴,折扣,烧钱让用户加入到其中,逐渐习惯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
当动动手指就买菜,成为了潮流、习惯,到时候谁还会去实体零售去买东西?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15家超市上市企业实现总销售3180.51亿元,同比下降2.99%;实现总利润61.65亿元,同比增长23.25%。已经很不乐观了。零售巨头们纷纷在财报中,或者采访中点出,“2020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传统实体零售商超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我们产品进入的那些超市生意至少下降了30%”,一位曾经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过的农产品供应商这样说道。市场上空缺的小摊位越来越多,即使售卖中的也都举步维艰。巨大的价格倒挂,让小商贩们纷纷无奈退出了战场。
这不就是母婴门店的明天吗?
很多母婴从业者表示,2020年过的非常艰辛。但细想,崎岖的2020年,有些母婴店在疫情冲击下脆弱不堪,有些母婴店在变化之中依然生意红火。
即使会有动摇,会想找出路,但是绝不应该用自你的“会员”作为筹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杀鸡取卵!
作为生意摆渡人,我们做不到追着风口随风起舞,但是可以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想着抱大腿做生意,假如你失去价值,大局只会“卸磨杀驴”。
前车覆,后车诫。
越是璀璨的烟火,燃烧过后的场景越是凄凉。京东母婴一地鸡毛、美团外卖app至今官司缠身,那么美团+母婴的故事能讲得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