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LP为“武器”,竹间智能有可能“打败”智齿科技?

AI还是风口吗?

随着AI投资热度降温,2018年至今,这个赛道似乎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工客服置换成了智能客服,商用的AI增加了。

即使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智能客服持拒绝大于接受的态度——毕竟目前的AI对于人类提出的复杂问题还不能做出圆满解答,但企业站在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仍然对智能客服情有独钟。

目前,能提供优质智能客服服务的SaaS+AI平台并不算多,而竹间智能已逐渐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两个月前,竹间智能完成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AI不断对各行各业发起冲击的今天,竹间智能等待的“东风”到了吗?

一、竹间智能的“法宝”:NLP为骨,六大平台做皮

竹间智能诞生在AI商用初现雏形的年代。

2015年,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首次展示了刷脸支付,此后生物科技被广泛应用;2016年,百度召开“百度医疗大脑”发布会,智能医疗迈入新时代。

互联网巨头们对AI展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在这个背景下,初生的竹间智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或许是为了在AI赛道中另辟蹊径,又或许是因为其创始人简仁贤身负技术人员的傲气,竹间智能没有选择感知智能领域,而是强攻认知智能的“大脑”——即NLP(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

微软亚洲研究院周明博士曾表示,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语言智能如果能实现突破,整个人工智能体系的落地场景将进一步增多。

理想中的认知智能由于“能理解会思考”,从研发难度上看要比依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运算的感知智能更高。而竹间智能在集中力量攻关后,的确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如今的竹间智能,已经在AI对话、智能营销、知识数据库搭建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形成了以NLP为核心、六大平台型产品为内容的业务体系。

NLP作为AI领域中最难攻克的关卡,其市场价值相当可观。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NLP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达到160.7亿美元,从2016年到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1%。

随着NLP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持续深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种被计算机取代,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NLP是一个技术壁垒相当高的领域,轻易无法破壁。竹间智能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其技术变现的道路上采用了SaaS+AI的模式,以平台+服务的方式赋能企业。

只是在如今的AI市场上,前有科大讯飞、百度等巨头“拦路”,后有容联七陌、智齿科技等同行竞相角逐,竹间智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且竹间智能的产品也并非全然“独一无二”,以AI客服为例,容联七陌、智齿科技等也能提供类似产品,能满足企业用户的基本要求。在AI市场局面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竹间智能的优势并不明显。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竹间智能又是凭什么能在短短半年内完成数次融资呢?

二、技术+产品成亮点,变现能力却略显乏力

从2017年至今,竹间智能已经过5轮融资,金额累计超9亿元人民币。即使是与所有的AI企业对比,这个融资成绩也是相当亮眼的。资本虽然投机但不是傻瓜,竹间智能之所以长久获得投资机构青睐,与其技术、产品等分不开关系。

(一)竹间智能的6+6体系成亮点

6+6指“6大自主研发核心技术”+“6大平台型产品”,这也是竹间智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底气。

就产品而言,竹间智能几乎覆盖到了AI所能触达的所有领域,包括金融、医疗、制造、政务等,业务覆盖相当广阔,产品变现能力也相对灵活。同时,与容联七陌、智齿科技等不同的是,竹间智能对行业/企业内部知识库的重视程度相当高,从Gemini(知识工程平台)与AICC+(解决方案平台)在其官网宣传占同样比重就能看出。

随着企业数字化改革的推进,知识数据库将成为未来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之一。知识库就像是一家企业的大脑,无论是营销还是管理,都有从“大脑”调取相关数据的需要。

站在技术角度,竹间智能专注于NLP领域,在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经验丰富。在其拥有的一百多个专利中有半数以上是与语言的识别、处理、保存等相关,准确的说竹间智能是先研究技术再探索商业模式。而容联七陌、智齿科技等专注于智能客服领域,二者在科研方向上有着本质差别。

(二)市场增速不减,优质NLP企业却稀缺

疫情过后,智能客服、在线问答等需求持续上涨,其中在线问答对于知识库的需求格外强烈。

以容联七陌等为代表的智能客服平台长久以来的关注点在营销和呼叫等方面,知识库的建设能力相对落后。两相对比,竹间智能在NLP领域的研究深度更深。

如今在NLP赛道上还未成功跑出头部企业,资本看好竹间智能也算意料之中,但就企业本身而言,竹间智能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首先,即使有半年完成两次融资、一跃成为AI“明星”企业的光环在,也不能掩盖竹间智能的投资机构基本来自金融与科技领域的事实——且金融占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竹间智能的业务分布以金融行业为主,在拼“硬本领”的互联网与科技领域,竹间智能还在边缘徘徊。

其次,竹间智能的变现能力还有待商榷。据简仁贤最新接受的采访看来,竹间智能的服务客户约400家,这不该是一个发展6年的企业应该拿出的数据——反观2014年成立的智齿科技,如今的合作伙伴已超过30万家。

诚然,技术变现是目前的AI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大部分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竹间智能会成为这个“例外”吗?

三、竹间智能的未来,路在何方?

李彦宏曾说,AI是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时间走到今天我们发现,AI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互联网,其对于金融、政务、医疗等行业同样意义重大。对于金融行业,AI能解决其培训和获客成本高的问题;对于政务体系,AI能解决基层服务压力大、部门之间协同压力大的问题;对于医疗行业,AI解决了医患间信息数据不平等的问题。

随着5G的商用,传统行业+智慧云将成为趋势,而NLP将成为这朵“云”的脑神经。从这个角度来说,竹间智能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命脉”,获得了先机。

纵观其“六大平台”发现,竹间智能的产品彼此之间缠绕不息,它提供的不是独立的SaaS平台服务,而是底层商业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数据整理、信息检索、营销培训等都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购买全覆盖的服务显然要比引进不同平台要更加便捷合适。

对于竹间智能来说,其商业模式在逻辑上没有不足,想要冲出赛道,需要重塑其用户画像。

一直以来竹间智能专注于语言类情感AI的研发,这类机器人在学习能力、语言识别与提取和自我成长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对语言需求最大的实际上是互联网和媒体行业,这很可能会成为竹间智能破局的关键。例如在社交软件中,陪伴型情感机器人能起到获客、留客的作用;在媒体企业,知识图谱和知识库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此外,搭建高效的营销团队、快速把产品卖出去也是竹间智能改变如今变现乏力局面的解决办法之一。同时,虽然现在的AI以TO B业务为主,但想要快速发展壮大,TO C业务必不可少。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展开TO C业务,也是竹间智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2018年以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吸金”能力下降,不少公司倒下或被合并。竹间智能能顺利走到今天,已证明其实力不凡,但距离行业独角兽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面对科大讯飞、百度等巨头的围追堵截,竹间智能又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本文来源:小谦笔记,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