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承压传闻不断,市场信心下滑之后恒大何去何从?

 

文:互联网江湖

最近一段时间,市面上有不少关于恒大资金链紧张的传闻,此前惠誉和穆迪两家顶尖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了恒大评级,也一度引人深思。

7月19日,有消息盛传恒大方面被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申请冻结银行存款 13201 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的财产。随后,恒大表示:“对于对于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起诉。”

消息传导至二级市场,恒大至资本市场跌幅继续扩大,7月20日,中国恒大现跌超过8%,港股恒大汽车盘中跌5%。

负面传闻不断,恒大地产“负重前行”

诉讼人在诉讼前发起诉前保全,意味着自身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法院授权,提前冻结相关财产。

根据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签发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广发银行宜兴支行表示:“情况紧急,不申请保全权益将受损害。”

在地产行业,如果银行对于一笔还未到期的贷款申请保全,其中原因之一很可能是银行方面认为地产商已经不具备足够的偿还能力。对此有律师认为,如果地产企业有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那么银行有权利向法院申诉讼保全。

实际上,恒大回应一出,资本市场应声下跌。

理性来看,恒大股价下跌倒不在于被冻结着1300多万的资产对于恒大集团有多么重要,而在于市面上关于恒大资金紧张的消息不断,来自银行诉前保全,可能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恒大现金流储备是否健康的猜疑。

进一步来看,股价下跌所导致的信心下滑,也可能会进一步传导至市场上,可能对市场信心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毕竟传言多了,即便恒大数次辟谣、澄清,影响却始终难以完全消除。

实际上,为增强资本市场信心,恒大已经不断释放“不缺钱”的信号,比如7月15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将在7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特别分红计划。而早在6月份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已安排自有资金136亿港元提前偿还美元债。

分红计划、提前还债之后,市场信心确实有一波回升,但来自银行的一纸诉讼前保全申请,似乎让此前恒大为恢复市场信心所作的努力付诸东流。

客观来看,广发银行的财产保全申请,其实不足以证明恒大遭遇了现金流危机,不过,结合此前负面消息不断,债务压力之下的恒大地产似乎有那么一些“负重前行”的意味。

去年8月份,一则谣言戳动市场神经。市面上有消息声称,恒大集团向广东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其中信息显示恒大集团有息负债8355亿元,在128家金融机构借款2323亿元。

消息一出,恒大集团随即发布“严正声明”辟谣,但消息造成的影响则是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随后德银、摩根大通等数家投行为恒大背书之后,市场信心逐渐回稳。

今年6月30日,恒大方面对外透露,恒大净负债已经降至100%的红线之下,但有息负债仍高达5700亿元。

根据地产行业的监管“三道红线”如果三项指标均不达标,归为“红档”。一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二是净负债率大于100%;三是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三条红线”一出来,房地产管控也越来越严格。

对于恒大来说,“三道红线”也是未来地产业务发展的“底线”。

今年3月份,恒大在年报发布会上,提出了进一步降低有息负债的目标:2022年6月30日降至4500亿元以下,2023年6月30日降至3500亿元以下。

然而,负面传闻不断,资金压力一步步传导至二级市场之后,对于恒大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容易。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成为“第二曲线”?

恒大一直以来都是很看重营销的。根据此前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恒大集团销售及营销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币232.9亿元上升至人民币2020年的319.6亿元,增长37.2%。

营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另外一个就是加深与消费群体之间的信任以便促进转化。

恒大的债务压力究竟有多大?公司现金流到底健不健康?传闻和回应交织的背后,即便恒大方面再三辟谣澄清,但带来的后续的影响却一直都在。对于恒大而言,动不动就传出“资金紧张、资产冻结”的消息。也不免使得此前投入的营销成本打了折扣。

实际上,外界对于恒大集团的质疑的声音,对于恒大旗下的其他业务,也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比如,新能源汽车业务。

造车这件事,成功不成功的看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但在成功之前,造车这件事需要烧掉数百亿资金。因此,相比其他业务,新能源造车对于资金方面的消息更加敏感。

另外,虽然恒大汽车已经单独分拆上市,但一些谨慎的朋友它们对恒大的质疑可能会迁移至恒大汽车上,进而对恒大汽车或许也会持质疑态度。

毕竟汽车是大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很长,万一今天买回去,明天品牌破产了上哪维权?因此,这一点不得不考虑。

去年,恒大方面曾公开表示,恒大汽车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未来3-5年内产销量将会达到100万辆。据悉,目前恒大汽车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恒大旗下的汽车产品可能会在一年内正式上市,这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是恒大汽车在营销上投入的关键时刻,毕竟旗下量产车究竟能不能带来一个不错的销量,营销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此时市面上关于恒大资金压力的消息不断,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未来对于恒大汽车产品的消费决策。

实际上,自恒大宣布造车之后,也有不少声音质疑恒大PPT造车,恒大方面也是延续一贯的营销风格,去年一次性发布6台新车,公司市值也达到恒大的1.8倍,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至今恒大汽车仍未有一款真正上市销售的汽车产品。

没有一款在售车型,市值却飞涨超过传统车企的恒大汽车也引起了新华社、央视的注意,官方发文表示: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的“虚假繁荣”直指恒大汽车。

“恒大汽车就差汽车了”。威马汽车沈晖在微博开腔调侃道。

地产业务承压之下,造车业务对于恒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造车有可能成为恒大的“第二曲线”。从恒大汽车资金准备上,也可窥得一丝端倪。在造车资金方面,目前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恒大目前已经准备了约300亿港元的资金投入造车业务。

 

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2020年9月恒大汽车向腾讯控股、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名投资者配售股份1.77亿股股份,筹资约39.99亿港元今年1月份,,恒大汽车宣布将定增9.52亿新股,共引资260亿港元。

“300亿港元对于造车来说可能只是第一阶段的投入。”有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新造车势力在一、二级市场的第一笔融资相对比较容易,但量产之后,就需要通过交付数量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另外,交付的数量越多,也是一笔客观的现金流,能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目前,恒大汽车还未大规模上市,如果恒大能够正确处理资金风波带来的影响,未来结果其实也未可知。

理性来看,恒大造车这件事儿,最核心的其实不在于恒大到底有没有钱,而是恒大能不能给恒驰汽车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可能也是市场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债务重压下的地产业务,还是竞争激烈危机四伏的造车业务,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恒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中,恒大能拿出几分实力,也许才是市场更需要关注的地方。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