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达达集团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达达集团二季度营收为15亿元,将落地配业务调整为净额收入口径后,同比增长81%。
当然,达达集团营收增长也是有迹可循的,其半年报中显示,因为国际贸易经济复苏,进出口业务量逐步递增使达达集团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03.63%,营收成本同比增长101.46%。并且因其主业务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的优化布局,增长趋势也愈发明显,而未来达达集团的长效发展,也离不开本地即时配送和即时零售的故事。
“发飙的”本地即时配送
达达集团的发展与京东有很大的关系,据天眼查APP显示,不管是融资入股还是业务合作,达达集团和京东的关系都非常的热切,京东多次高额融资也是在达达集团并购京东到家之后完成,而背靠京东流量池也为达达创造了非常优渥的商业背景。
京东看好达达自然不是一时兴起,达达集团不管是实力还是潜力都值得被资本市场押注。
先说本地即时配送业务,虽然服务的范围属于城市内部,但是难度却并不比全国范围的小。从竞争力来说,即时配送竞争面更加广泛,头部有顺丰三通一达,德邦、极兔等,小到一些不知名企业甚至都在争抢本地同城服务的业务。与此同时,在生鲜电商加速布局本地生活市场时,达达集团面临的困境也在倍增,想要冲破本地生活服务的困境,就要寻找一条独立的产业线。
从难度上来讲,本地即时服务要求更加快速、精细,因为距离原因,用户对服务的态度、体验等会产生更多的要求,如同对外卖员一般,即时配送反而要比跨省物流更耗费精力。配送模式和配送需求会成为本地即时配送的重要枢纽,达达集团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寻找B端商家达成合作,同时也要探查C端市场需求变化,寻求其中平衡点。
达达配送目前已经覆盖2300多个县区市,服务超过140万商家和7000万个人用户,日单销量峰值千万级。但是相比巨头的体量,达达配送仍旧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规模大小决定了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达达配送的问题是需要不断扩展市场规模,同时也需要在众多竞争者发力本地服务时脱颖而出。
达达配送的增长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市场规模扩大意味着达达配送需要更多的骑手,人员增多的同时也要为骑手们提供各种应有保障,其中所耗人力物力也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够完成。
业界同行美团曾多次被爆出让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来逃避缴纳五险一金责任的消息,也有一些是说“诺大美团无法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传闻,不管消息是否属实,其实都在给配送市场透露配送职位的风险,而达达配送是否会针对骑手完善其福利保障,也是其经营过程中的一大考验。
骑手的保障是一部分,与合作的商家同样是配送环节中的重要一部分。与商家合作就要为其提供服务,达成合作后商家与达达配送就会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而达达配送也会有限选择永辉超市、全家、每日鲜果等大型或者连锁商超合作,其次是众多中小型商家。
配送是现阶段电商重要的组成核心,因此不仅仅是配送行业之间的竞争,商家也会对配送企业进行择优选择。
“难啃的”本地即时零售
本地即时配送和即时零售组成了“零售+物流”的独特形式,这种模式类似但区别于自营,需要与商家达成多重合作再配置市场模式,因此面临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也属于高难度。
本地即时零售也就是京东到家同样是达达集团的重要业务模式,即时零售的便捷性就是因为将商模式与同城物流的模式相互结合并不断升华而产生,其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即时零售的模式还是生鲜电商都与外卖无异,只不过是一个在模式上略有区分的新零售电商产物。
达达集团与商家的“多重合作”有两大重要板块组成,一是以京东到家为平台与各大商超达成长期合作形成渠道链,二是以达达配送为基础的物流服务。据公开信息显示,京东到家已经合作连锁商超百强中的80余家,其中前10强已经合作9家,并且在3C品类产品和生活类产品也选择和一些大牌优先合作。
即时配送是寻找商家选择达达配送当作物流运输的机构,而即时零售则是选择合作商家入驻京东到家平台,两者虽然都在寻求与商家的合作,但是介于合作方式与业务不同也就形成了配送和零售分开却又结合的方式。
在合作方面虽然京东到家能够占据很大优势,但是仍旧会面临消费层级的竞争难题。
京东到家身处的市场到底多激烈呢?说几乎全电商也不为过,京东到家虽然属于同城服务,但从现状来看,此类本地服务正在向全品类商品完善,甚至取缔了部分传统电商的规模,超越了他们的优势,而淘宝、拼多多、美团等电商巨头布局本地服务很大原因也是在抢占同城电商的蛋糕。
很多人认为社区团购已经到了最后的竞争环节,实际上社区团购也只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景其中之一,从实体到互联网虚拟场景消费者的选择才能促成交易的推动和完成,因此不管是从一开始布局零售市场还是未来的长效发展,还是离不开对互联网流量的把握。
从市场进展的速度来看,不管是用百亿补贴还是以模式的便捷性来引流,最终都是一场长期又短暂的价格战,长期是指百亿补贴难以杜绝,但长期以百亿补贴作为引流基础企业的亏损风险就会增加,所以这种长期的价格战就只能短暂实行,最终的即时零售的市场必然不会落在某一家的身上。
首先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者需求也会让市场始终处于多强竞争的局面。其次零售市场的消费不具备完全集中的效用,就算有电商,实体依旧不会空店,多消费模式是消费者的选择,新模式只会是消费者选择之一,所以这也是即时零售竞争难的重要原因。
本地服务的“聚”难于跨城服务的“散”
为什么本地服务会难于跨城服务呢?这个问题只能相对来说。
从财报数据来看,达达集团作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能够交出一份稳定增长的财报确实喜人,但是以达达集团的配送模式-“一小时到家”的标准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市场运作也是很大的问题。
简单说,一个小时的时间范围是属于某段距离范围之内的规定,也是选品+配送的时间总和,但消费者并不挑选某一个距离范围内选购商品,有时会从较远范围选择需要的商品,当然这属于时间定性问题,一小时配送另一方面表达的也是配送的效率问题。
在前段时间笔者也成为了京东到家的常驻用户,不知道是不是互联网人的习性总是会把同类互联网产品的问题放到其他产品进行比较,关于一些大数据杀熟的事件确实看了不少,但是没有经过对比很难发现,只不过笔者发现了另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在选择不同商超时笔者喜欢看哪家配送费便宜,但是有时稀里糊涂没看配送费点进去看了几次就发现了很大的不同,配送费越高,其中同类商品价格会低一些,一些没有配送费的商超,同类商品却高出其他同行。不知道这种“问题”属于普遍性还是特别性,笔者从美团和京东到家以及其他购物平台都看到了类似情况。
配送费、配送时长、商品价格都构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有的人不喜欢配送费,有的人不喜欢商品贵,有的人则想要尽快拿到商品等等,虽然不同需求赋予了不同商家被选择的机会,但也加大了对消费者服务的难度,或不满意配送费、配送时间,甚至商品价格都会促使交易终止。
在市场监管相同的情况下,达达集团需要针对即时零售更精细的商品定价以及配送服务,另外还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选择需求,消费者认为线下零售市场相对齐全,可以选择一些譬如牛奶类蒙牛、伊利,速食类康师傅、统一等,而消费者认为互联网多是驳杂性,在选择商品时会弹出很多小品牌,造成心理担忧。
总的来说,作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不仅拥有第一股带来的红利,也要承担资本市场以及消费需求带来的巨大考验。大部分人认为,簇拥市场的不一定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那个,但一定是能满足大部分消费需求的那个,新消费时代,总是要围绕消费者区展开洽谈,而资本的目光往往也会围绕消费者需求来看企业的前景,所以尽管站在第一股的位置,达达集团未来的长期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围绕消费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