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争夺战”开启,乳企竞争逻辑变了

 

近期,靠买买买扩大商业版图的新乳业又有了新动作,宣布要通过子公司收购澳亚投资(本文亦称作“澳亚牧场”)5%的股份。而在它之前,明治、简爱、北海牧场三家乳企也先后入股了该牧场。

从之前的伊利、蒙牛和飞鹤等头部乳企,到如今上述的四家腰尾部乳企,不难看出,关于奶源的争夺战从未停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论是奶源紧张,还是成本上涨,亦或是乳业未来发展方向都值得思考。

四家乳企入股争抢“同一牧场”

据新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为了取得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降低公司原奶购买成本或费用,满足公司“鲜立方”战略的深化和业务规模扩大、产品升级的需求,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打造新鲜产业链生态圈,拟通过全资子公司GGG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GGG”) 以584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以下简称“澳亚投资”)5%的股份。

 

也正是凭借这5%的入场劵,新乳业与澳亚投资之附属子公司签署了一份自2022年开始的5年期为基础、并可滚动续期的奶源供应协议,在GGG对澳亚投资的持股比例不低于约定比例的前提下,新乳业将从澳亚投资之附属子公司获得稳定的奶源供应。

而在此之前的一周时间内,除了新乳业外,另外两家乳企也在争抢这家牧场的使用权,分别是简爱、北海牧场。

8月31日,简爱酸奶母公司朴诚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与澳亚牧场母公司完成战略投资签约,成为了澳亚投资的战略股东。而后在9月2日,元气森林旗下的独立酸奶品牌北海牧场也表示成为了澳亚牧场的战略股东。

对于此次投资举动,上述这两家乳企均表示,将有利于高品质原奶持续供应,加速品牌在上游奶源供应链的布局。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4月,明治乳业(苏州)有限公司就在官网宣布,其母公司株式会社明治以约280亿日元(约18亿元人民币)收购澳亚投资25%的股份,而原因也是为实现牛奶及酸奶业务在中国的继续增长,需要保证优质原料奶的稳定供应。

 

新乳业财报

但要知道,近几年来不论是新乳业还是明治其实都在积极自建奶源,其中根据中期财报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新乳业在全国范围内总共拥有13个牧场;而明治先是投资约3亿美元在华北建厂,再逾1.48亿元扩建苏州工厂。

那澳亚牧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公告显示:澳亚投资在中国境内的奶牛养殖业务主要是通过在山东、内蒙古等地所设立的控股子公司来实现,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境内共经营10家规模化奶牛牧场、2家肉牛牧场,拥有奶牛约10.3万头,2020年总产奶量约58万吨。对比上市的牧场,澳亚牧场也有着不逊色的实力。

而截至目前,上市的大型养殖奶源企业已被下游奶企瓜分,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被蒙牛收入麾下,赛科星和中地乳业成为伊利股份囊中之物,原生态牧业被飞鹤乳业拿下,辉山乳业被越秀集团收购。

在当下,“得奶源者得天下”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近年来各大乳企不是加大自建奶源的力度,就是加速并购上游规模奶源企业,从这四家乳企纷纷入驻同一牧场也不难看出,这场奶源大战的激烈程度。

原奶供应紧张、饲料成本上涨

在这场大战背后,原奶供应的紧张、饲料成本的上涨都是重要原因之一。据悉,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的存栏数不断下降,奶牛存栏数从2014年的840万头下滑至2019年的610万头,而这也促使乳企加快上游布局的步伐。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8月生鲜乳均价为4.35~4.38元/公斤,同比上涨18.5%~17.1%;9月第1周生鲜乳均价为又回落至4.35元/公斤,同比上涨15.1%。

 

饲料价格方面,9月第1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95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20.9%。主产区东北三省玉米平均价格为2.65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主销区广东省玉米价格3.07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8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同比上涨16.5%。

从数据上来看,显然奶价仍有波动,饲料价格更是有所涨幅。而此也反映在了多家乳企上,像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根据财报显示:现代牧业营收同比增长12.45%至31.8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25.02%至4.97亿元;原生态牧场营收同比增长11.47%至8.37亿,净利润同比减少20.89%至0.98亿元。

相较之下,原生态牧场的情况不太乐观。在财报中其自述,主要原因是汇率兑损,以及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期内进口干饲料价格上涨,令其相关成本上升约13.9%。目前,原生态牧业正通过调整饲喂方式降低部分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牧业中期报告里也提及此事,今年上半年,玉米和豆粕成本分别增长37%和15%,公斤奶饲料成本从1.75元/公斤上涨至2.09元/公斤,整体现金成本从2.27元/公斤上升至2.6元/公斤,平均奶价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3.4%至4.39元/公斤,覆盖了饲料等成本的上涨,而这也是现代牧业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

不过根据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的预测,到2022年,国内的原奶供给与需求就将达到临界点,可能会出现过剩的情况。而现代牧业CFO苏建功也坦言,今明两年高奶价仍将维持,但上涨空间已有限。

事实上,在今年7月就出现了“喷粉”现象,即指液体的原料奶经过灭菌、喷雾干燥等处理,成为奶粉状态。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原料奶过剩时,乳企通常选择‘喷粉’,以便于储存,减少损失。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产生扩大、进口奶增长、需求减弱。但原料奶价格没有出现明显松动和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成本维持高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利于产业链整体利益。”

抢占低温鲜奶赛道

随着常温奶市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不少乳企将视野瞄准了增长空间广阔的低温鲜奶赛道,但这就对优质原奶提出更高要求。

 

据了解,2017年蒙牛成立巴氏奶事业部后,迅速推出了三个鲜奶子品牌:针对入户渠道的鲜奶品牌“蒙牛 · 新鲜严选”,主打高品质的鲜奶品牌“每日鲜语”以及主打极致新鲜的鲜奶品牌“新鲜工厂”,并在渠道端联手阿里推出了“天鲜配”平台。

它的老对手伊利也紧随其后,2018年,推出巴氏奶产品“百格特”,采用订奶入户模式,主要在哈尔滨运营。而后在2019年又发布 3 款巴氏奶新品:针对保留更多鲜活营养的 “金典鲜牛奶”,主打新鲜奶源2小时直达工厂的“牧场清晨鲜牛奶”,以及奥运品质的“伊利鲜牛奶”。并且也在渠道端也上线了“伊利到家”。

此外,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开始进军乳业,旗下的盒马鲜生与恒天然集团旗下乳制品品牌安佳联合推出盒马-安佳·日日鲜鲜牛奶。该产品保质期 7 天,从上架到下架的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随着优质的奶源基地接连被锁定,不难想象,未来乳粉行业两级分化将更为严重,一方面中小乳企获得原奶的成本和难度都将提高,另一方面头部乳企布局低温鲜奶更加具有优势。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