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有需求的地方,就有操作系统生根发芽的土壤,它已经不仅仅生长于办公桌上或用户手中。
不管是服务器操作系统还是车载操作系统,人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关注到它的身影。比如上个月华为发布的新版本的OpenEuler(欧拉)操作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对此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欧拉不是新事物,欧拉早就有了,只是以前你们没有关注。”
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石,不仅仅是操作系统,还有芯片也开始频繁被人提及,中国的厂商也在这些领域留下越来越多的足迹,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坎坷的,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不成熟,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那么国产操作系统与国产芯片未来该如何抓住机会创造无限可能?
国情:铸魂易,造芯难
1999年,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与魂指的自然是芯片与操作系统,两者在穿越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其重要性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凸显。
如果说,早期的芯与魂只是信息产业的基石或底座,那么今天的芯与魂正在成为未来世界的基石或底座。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迁徙,从现实世界到数字化世界,相当于迁徙了另一个平行宇宙。人们经常将美国形容为“车轮上的国家”,这反映的是美国的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我们终将进入一个“数字上的世界”。
随着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通,当完成这场数字化迁徙之后,我们最终会进入一种同时存在于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双栖状态。这时,芯与魂的本质属性也已改变,它们将对接为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最根本的桥梁,或者通道,共同形成数字化底座。
在国内厂商二十多年的努力下,尽管缺芯少魂的现状正逐步得到改善,但仍然道阻且长。从多年经验来看,铸魂和造芯同等重要,都是艰难浩大的工程,但从国情的角度来看,相对造芯来说,铸魂或许会容易一些。
造芯与铸魂的难点各有不同。
芯的难点在于上游,考验的是产业链的成熟完善程度以及自身科技能达到的造芯高点。
芯片的设计制造被称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半导体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使用最顶尖的技术,没有人能够把这些顶尖技术全部收入囊中,这就形成了行业极致细化的分工。
整个产业链涉及50多个行业,几千个环节,大体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芯片材料、芯片设备五大类。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性技术研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前沿技术布局等方面均面临着很多不足与问题。
魂的难点在于下游,考验的是形成生态的能力。
国内操作系统的优势在于本土就具备庞大的开发者群体和用户市场,拥有形成生态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他们转化为国产操作系统的用户。从以往经验来看这并不容易成功,因为生态壁垒一旦建立就很难打破,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产业转型、赛道转换的机遇。
在现有商业空间上去瓜分蛋糕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但产业转型意味着将打开新的商业空间,能否与产业转型的机会配合好,是国内操作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
微软曾是PC时代操作系统领域的成功者,但仍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败下阵来,输给了谷歌的安卓,而未来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意味着新的竞争即将开始。
从技术特性上来说,铸魂易于造芯。
我国芯片产业链人才缺口较大,集成电路高端设计人才、制造人才等普遍稀缺,芯片光砸钱不行,需要的是基础学科领域的突破,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尤其是在西方的技术封锁情况想要发展更加艰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核心是算法和逻辑,虽然艰难,但还是可以通过大量努力来搞定,我们最不缺的也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芯片的核心却是材料、电子、光学等高精尖端科技,即便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能否突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操作系统的技术实现难度低于芯片。
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在铸魂上更能发挥优势。
实际上,我们也曾将举国体制运用于造芯,但却并不算成功。2001年,方舟1号在举国体制下成为诞生的首个国产芯片,填补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但却很快过时被历史的尘埃掩盖。
虽然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试金石,但芯片产业不像通信行业处于高度政府保护和政策扶持下。芯片产业需要不断迭代向前发展,而国家难以在市场经济下无限制的用举国体制长期支持某一个产业。
而操作系统领域却可以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结合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凝聚行业的智慧与力量调动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或者推进重大项目工程,实现核心难点的攻关并加速生态成熟。
STP理论框架下的“铸魂”分析
打造操作系统显然不会那么轻松,从国产操作系统过去发展所经历的挫折来看,其中存在一个被人所忽视的痛点:那就是缺乏对于行业环境、市场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与研究。
操作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种类已相当繁多,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从简单到复杂被安装在各种设备之中,这也形成了或大或小的不同市场空间,该如何选择市场就成为一个难题,通过STP理论进行逐步分析,虽然简单却非常有用。
S(Segmenting)是对市场做出划分。划分市场一定要找到正确的坐标系,很多错误可能就是坐标系选错了。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市场自然不能从技术的角度来划分,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应该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操作系统的市场。
互联网的本质是链接,如果把链接简化为两端并加以概括的话,本质上一方为服务端,另一方为客户端,相当于互联网这枚硬币的“AB面”,操作系统市场自然也可以简要划分为服务端市场和客户端市场。
从这里可以发现,华为的战略似乎暗合了这一逻辑。徐直军表示,华为未来将重点打造两个操作系统,鸿蒙以及欧拉。两个同时都进行开源,鸿蒙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终端;欧拉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基础设施。实际上也就相当于鸿蒙代表着客户终端市场、欧拉代表着服务终端市场。
T(Targeting)是在划分完的市场里选一块作为目标市场,这时候要选择最锐利的细分市场,找到最佳切入点。
实际上,服务端市场与客户端市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生态打造也并不相同,因为双方对于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考量与使用目的。比如服务端更加重视安全、可靠,而客户端想要的是体验、易用性。
服务端市场的生态较小,更容易构建并加速成熟。这对于国产系统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也是大多数国产操作系统的选择。像麒麟系操作系统,已在党政/国防办公等领域占有国产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获得应用。据天眼查APP显示,麒麟系操作系统由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组成,同属中国软件旗下。
最后,P(Positioning) 是产品和市场的连接,需要定位并占领用户心智。
比如华为的欧拉操作系统,原本是开发的一款面向服务器的商业发行版操作系统。如今新版本欧拉从内核层级开始支持操作系统的全栈解耦,也就是将欧拉系统也模块化,可以通过系统拆解应用到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场景里。
通过技术欧拉扩大了自己在服务端市场空间,同时也重新定位为更广泛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可以重新定义用户心智。
不过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欧拉诞生最初是为了服务华为内部的鲲鹏服务器,所以EulerOS对鲲鹏芯片支持程度是最好,技术生态展开需要,心智更会慢上技术一步;另一方面,鲲鹏芯片属于ARM架构,而市面上主流的服务器架构仍然是X86,欧拉对于X86架构芯片的支持程度如何仍然有待考验。
写在最后:
操作系统虽然以技术为主,但不能只盯着技术。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更要拥有全局视野,根据行业特性,做好企业组织、市场、运营策略等各方面的创新和建设。
就像芯片与操作系统都很重要,但两者特性决定了,芯片造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其物理属性难以更改,而操作系统拥有去适配芯片的能力而且边际成本会更低。作为根它必须有能力扎在更广泛的芯片底座上。因此,未来操作系统与芯片的发展趋势必定是用操作系统打通“芯片烟囱”。
在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背景下,“铸魂”也将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