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将临,光明乳业头悬“闸刀”

近期,光明乳业因董事长辞职、披露第三季度财报、收购小西牛公司等一系列动作,引发外界的关注与热议,这也让其公司内部稳定性、业务核心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均遭到质疑。

光明乳业的危机

10月29日,拥有莫斯利安、如实等品牌的光明乳业披露了第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光明乳业营收为220.6亿元,净利润为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3亿元,实现扭亏。

据悉,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还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翻阅其公布的中期财报来看,1-6月光明乳业营收为142.6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滑16.8%;扣非后净利润为2.0亿元,同比下滑6.8%。

而究其原因是,此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的新西兰新莱特发生亏损,成为了拖累光明上半年业绩的主因。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西兰新莱特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1.7亿元基本相当,但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2.8亿元转为亏损0.8亿元。

对此亏损,光明乳业表示有四个原因:

①原奶价格的大幅上涨;

②新西兰海运运力不足造成的出货量减少;

③国际海运成本大幅上调;

④关键客户跨境销售渠道收到疫情影响等。

除却客观因素外,其实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关键客户的不稳定性。众所周知,光明乳业口中的关键客户可能就是网红奶粉品牌a2。但是,a2近两年来的业绩走势一直不太乐观,接二连三的下调预期业绩,这也导致新莱特间接的受到负面影响。

并且,a2早前还收购了马陶拉乳业,并在今年8月完成了此项交易,这也意味着,未来a2在新莱特业务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转移,那可想而知,光明乳业财报就将会缺少一部分进项。

为了弥补损失,光明乳业表示:“现已完成了新产品品类和新的大客户开发。”但是新的大客户的稳定性如何、它又能给光明乳业贡献多少业绩均不得而知。

但不论怎样,光明乳业与第一梯队之间的差距始终在不断被拉大。就单从中期财报上来看,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中国飞鹤就分别以营收565.1亿元、459.1亿元、142.7亿元、115.4亿元,稳居“百亿俱乐部”阵营。

但是就净利润排名来看,上两位数的仅有3家,分别是53.2亿元的伊利、37.4亿元的飞鹤、29.5亿元的蒙牛,而光明乳业只有个位数为2.6亿元。并且截至第三报告期,光明乳业净利润也依旧只有4.5亿元。

高层频繁”大换血”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业绩波动,光明乳业董事长位置的人员变动也十分频繁。2015至今不过6年,光明乳业即将迎来它的第四任董事长。

据悉,在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前夕,光明乳业突然对外宣布,收到公司董事长濮韶华的辞职报告,而后又发布公告称,经本公司控股股东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推荐,以及第六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资格审查,同意黄黎明为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普通董事候选人。

公开资料显示:51周岁的黄黎明,现任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曾任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温营销中心总经理,生产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光明牧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理等职。

而将时间调回6年前,先是在2015年6月,时任光明乳业总裁8年的郭本恒突然辞职;同年7月,其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最后因犯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

随后,光明乳业任命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航明为公司新任总经理。但在2018年8月,距离其届满还有10个月,光明乳业又宣布其辞任。光明乳业给出的理由是“工作原因”,但有不少业内人士却猜测,可能是光明集团对乳业业绩不满意所致。

自此,濮韶华正式登上光明乳业的舞台,但也仅仅待了三年时间。在此之下,外界都在疑惑,光明乳业董事长的下一任人选是否能够打破三年一换人的魔咒?不过要知道的是,频繁更换“一把手”不仅会致使品牌缺乏稳定的战略和前行方向,而且还可能带来公司上下的大洗牌。

低温乳品恐遭巨头夹击

随着常温奶市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不少乳企将视野瞄准了增长空间广阔的低温巴氏奶业务,而近些年来,光明乳业也是将重心全部都投入在低温奶业务上,并将该业务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光明乳业已经推出了致优、优倍和纯鲜等系列产品,并和阿里合作推出“随心订”送奶上门服务,覆盖以华东地区为主的20多个城市。在2020年,其又推出了“新鲜牧场”超巴士奶,欲以上海为大本营,华东地区为核心市场,逐步向华中、华南、华北等地区渗透。

光明乳业还对外宣称,尼尔森数据已显示光明乳业的鲜奶产品市占率居全国第一。但是问题在于,随着各大乳企的接连加入,光明乳业是否能在拥挤的赛道中坚守龙头地位呢?凭借于此,其在乳制品行业又能否重回第一梯队呢?

要知道,不论是“巴氏鲜奶”还是“超巴鲜奶”都不是光明乳业独一份的产品。据了解,常见的低温巴氏奶一般都是在规定时间,采用75℃-85℃的恒温杀菌,保质期在7天左右。但是在低温巴氏奶领域还有一新的品类,就是超巴奶。

此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解释巴氏杀菌技术的时候提到,超巴氏杀菌技术是指杀菌温度为125-138℃,保持2-4s,并将产品冷却到7℃以下进行贮存和销售。目前,超巴氏杀菌技术可以在保留与低温巴氏奶相似口感的基础上,将保质期延长到15天左右。

在此之下,配送半径更长,保质期更长的超巴奶成为全国性乳企进军区域乳企的利剑。蒙牛、伊利、君乐宝、明治等都已推出了“超巴奶”,并迅速抢占一二线市场。

与此同时,各大有实力的乳企,不是在积极地自建奶源,就是在计划并购上游牧场。目前,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被蒙牛收入麾下,赛科星和中地乳业成为伊利股份囊中之物,原生态牧业被飞鹤乳业拿下,辉山乳业被越秀集团收购。而新乳业简爱、北海牧场也以入股的方式,取得了澳亚牧场的奶源使用权。

随着优质的奶源基地接连被锁定,不难想象,未来乳粉行业两级分化将更为严重,一方面中小乳企获得原奶的成本和难度都将提高,另一方面头部乳企布局低温鲜奶更加具有优势。

而光明乳业也不甘示弱,以约6.12亿元的价格收购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并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有利于完善公司在西部的奶源布局、产能布局、市场布局,有利于公司提升优质奶源自给能力,提高产能,进一步扩大规模。

不过面对行业龙头强大的上游供应链体系,以及较快的推广速度、铺货广度、动销力度等,光明鲜奶业务在财报上的数据还能漂亮多久?

大客户稳定性堪忧、高层频繁”换血”、优势业务遭行业龙头打击,光明乳业还能持续光明吗?

参考资料

《2021年上半场:本土乳企持续景气 ,外资乳企阶段承压》,作者:傅三幸​​​​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