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亏损扩大,金山云的内忧外患

11月24日晚,金山云(KC.US)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金山云Q3总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39.6%;净亏损5.067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053亿元,同比扩大381.2%。财报公布后,金山云股价截止当日收盘为19.31美元,下跌2.03%。

 

屋漏偏逢连夜雨,花旗将金山云(KC.O)目标价从42美元下调至32美元。11月26日收盘后,金山云股价下跌到了18.010美元。

 

营收增长,净亏损持续扩大,对于科技公司而言,财报发出后股价下跌也就意味着资本对其未来预期持不乐观的态度,尤其是连目标价都被大幅度下调。

 

一个独角兽企业发展前景不乐观无外乎体现在以下两种情况:

 

自身发展受挫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的外部环境竞争压力愈加激烈。两种情况相互交织,共同结果下,造成了金山云的前景堪忧。

 

 

内部因素:成本压力下的投入不协调

 

金山云、金山办公以及西山居共同构成了金山集团的“三驾马车”。不同于巨头流量互通下的业务深度协同,金山系的三驾马车在流量层面上的交际并不算深,彼此之间很难提供流量互助、“浇灌”助生,达到1+1>2的目的。其内部协同大都停留在B端这一企业基础搭建层面上,比如金山云对金山办公和西山居提供云服务。

 

与此同时,“三驾马车”场景覆盖面有限,不过多依靠巨头的存在形式注定其只能发力于巨头们的淡化领域,寻求发展空间。

 

这一切共同导致了金山系的垂直业态,在互联网流量增长时期尚且可以“猥琐”发育。但当巨头在自身领域增长放缓,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淡化,金山系的压力自然骤增。

 

西山居自不用多提,游戏领域马太效应显著,C端流量生态薄弱的西山居很难与腾讯和网易相竞争。在巨头们不约而同将B端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当下,金山云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大环境的变化给金山系带来了一个发展悖论,既大环境竞争加剧导致增长放缓但垂直化生态更需要规模效应较少成本,维系业务扩张。

 

这是独角兽企业的通病,巨头们可以将短期的成本压力借以战略生态价值来淡化,但自负盈亏的独角兽势必要将成本压力纳入长期规划中。而且还不能喧宾夺主,与发展关联不深的成本支出不能超过必要成本的投入。

 

比如本次金山云的股价下跌,成本支出的不协调是资本不喜的原因之一。金山云成本与费用方面大幅度增加,其中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566亿元,同比增长71.52%;研发费用为2.687亿元,同比增长60.32%;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36.57%。三季度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资、社会保险费和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行政方面的的费用增长速度大于研发、流通费用的增速,这与资本对科技公司的长期投资逻辑并不符合,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亏损大幅度扩大的当下。

 

硬件支出、软件研发、强关联业务开发才是云计算厂商的核心聚焦点,这关系到了市场规模能否持续扩大,比如金山云并购Camelot后提高了执行能力,扩充了客户资源。

 

据天眼查APP显示,金山云于2021年8月2日对Camelot进行了并购,并购之后金山云盘初涨4.5%。

 

 

而一旦核心投入停止了增长,后者增速低于“非核心成本支出”,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主营业务市场增长疲软。

 

金山云三季度毛利率的下降也很好的体现出了这点。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5%下降至3.7%,金山云将其归咎于年初的需求预测预算的基础公共云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低于预期,结果整个行业的公共云需求低于预期。进而导致了亏损同比扩大115.1%。

 

发展空间受限导致金山云很难在基础设施和研发费用上持续投入,导致“非核心投入”喧宾夺主。这对于独角兽企业是夺命锁,但对家大业大的巨头而言并不是问题。

 

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研发投入是不计较短期ROI的,大规模的建设使其获得了规模效应,均摊成本大幅度缩减。规模效应的优势使得垂直领域精打细算的金山云很难追赶,并在市场竞争中也体现出了颓势。

 

 

外部原因:业务协同难导致生态价值递减

 

公有云客群关系稳固且用云链稳步攀升,新增了大客户拼多多,持续为美团、小米、字节跳动等客户提供服务,实现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28.7%,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亿级提升。行业云收入为7.2亿元,同比增长77.7%。

 

这是金山云Q3财报中的亮眼之处,金山云两大业务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其中立属性以及多云部署趋势凸显。然而巨头持续加码扩展业务建立生态,金山云的核心优势的权重被逐渐下降。

 

从当下云服务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竞争正趋向于“以多打少”生态碾压态势,和以免费换增长的2C发展模式。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耗尽,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使得企业服务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窗口,迎来了一众巨头进军企业服务平台。然而互联网巨头擅长以流量优势操盘2C业务,对2B行业的运作尚有欠缺,为了适应2B竞争,巨头们直接砸盘重新定义竞争方式,其中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砸钱换场景,整合业务,工具模块导向盈利模块。

 

在业务运作层面上,流量优势近乎等同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主要场景后,将用户导向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地带,而非传统To B企业以业务能力为主要揽客的单一手段。

 

互联网巨头们除了发力云业务自身之外,还通过收购、并购、纳入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将目光放在了整个To B领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在确定阿里云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之后,阿里几乎所有的To B业务向阿里云让步。钉钉放弃独自上市的机会,成为了阿里云的入口之一,在整盘规划中体现出了工具属性,进一步开源放弃了大部分开发增值业务的能力。

 

腾讯云也不例外,截止目前已经关联9000余家合作伙伴,针对30多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解决方案。互联网巨头们既扩大了业务版图,又弥补了To B业务经验不足的劣势。通过对To B业务的梳理,整合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

 

华为云在To B业务扩张上稍显薄弱,但政务云是其强势所在,在其他两家加码扩张的竞争局面下,华为云也将进一步的发力政务云。不幸的是,政务云恰恰也是云计算独角兽的核心板块。

 

主流云服务的两种发展路线对于云服务独角兽而言,更像是一场降维打击。金山云的优势在于独立,但不同于电商、社交等业务的孤岛化趋势明显,云服务的开放性更强。国内云服务三大巨头(阿里云、腾讯、华为)占据了六成云服务市场,其合作对象不仅有生态体系内的合作伙伴,还包括以往互补相接的竞对方。

 

在巨头们不断扩充、整合To B业务利益链条的大趋势下,金山云的“独立性”还能保证其获得多少市场份额,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发力通用服务,将盈利战线拉长。

 

构建巨大利益链条,整合工具模块将用户引向盈利模块,致力于生态丰富度也就意味着盈利的战线被无限拉长。基于此,互联网巨头们不介意将盈利节点再一次推后,通过免费的通用服务吸引用户,促进生态的建立,扩大后续的盈利池。

 

在C端,互联网巨头们用免费换市场的打法虽然增加了后续变现的难度,但生态庞大的战略意图使得巨头们有信心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变现途径。因此,在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的To B领域,互联网巨头们自然一往无前的复刻免费打法,把老牌To B企业的商业模式打碎,将战局焦点拉到巨头的优势区,重新定义竞争起点。

 

金山云为代表的独角兽很难经受住战略层面上的降维打击,成本结构的劣势使得其很难跟上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打法,这深深将影响到企业的抉择。

 

企业选择多云部署主要有五个层面上的考量:降低风险(意外宕机、灾备)、地理延迟、服务匹配、数据自主以及成本问题。其中后两项才是云服务独角兽影响企业抉择的核心优势,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打法又进一步压缩了云服务独角兽们的生存空间。

 

写在最后

 

在云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内,金山云将有别于互联网巨头们的独立性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但互联网巨头们持续加码进攻,对云服务行业的基本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

 

打铁还需自身硬,金山云当下最缺的不是“揽客招牌”,而是如何在新的竞争起跑线上重构盈利模式,保证自身与时俱进,不然一切宏远的目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