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场跌停!“炒”了三年人造肉,金字火腿被A股好岳父推进坑里

4月11日,素有“火腿第一股”之称的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在4月8日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消息传出后,自2022年1月13日开始,已经持续下跌了三个多月的公司股价当场跌停。4月12日开盘后更是进一步跌至4.08元,相比于2022年内最高点6.18元,已经缩水了超过20亿元的市值。

考虑到此前发布的2021年财报信息中,金字火腿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这家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处于行业领先的企业,或许已经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一、除了“A股好岳父”,还有食品安全和经营困境

根据红星资本局的报道,金字火腿之所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披露此前期货亏损的问题。

该事件发生在2021年9月,在生猪的期货交易过程中,因为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对行情过度悲观的交易员,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平仓操作,直接导致公司损失5510.53万元左右。而后,整件事情的重点就来了。

由于公司要求交易员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公司损失,交易员的岳父施雄彪,以金字火腿创始人兄弟的身份出手相助。其人向副总裁王启辉临时拆借资金4105万元,又占用了总裁施延军的595万元资金,用一个月不到替女婿将损失填上了。

为此,施雄彪一度被称为“A股好岳父”。只是这一番看似“有情有义”的操作,已经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属于扰乱正常商业秩序的行为,被证监会盯上也实属正常。

于是接到证监会通知的第二天,4月9日,副总裁王启辉立刻因个人原因辞职。包括总裁、财务总监、董秘在内的一众高管,也都收到了浙江证监会的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的恒信档案。

可以说,这对翁婿凭借一己之力,几乎将整个公司推进了坑里。只不过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在这两个推手出现之前,金字火腿或许已经在坑边徘徊许久了。

1.食品安全黑历史。

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了金字火腿生产的金华香肠中,含有被禁止使用的兽药“沙丁胺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瘦肉精的一种。尽管金字火腿当时回应称,违法成分来自于猪肉原材料,属于个别偶发性事件,但无论如何都对企业形象造成了一定打击。

尽管在监管部门的把控下,此后多年中瘦肉精滥用的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但直到2020年,山东、湖南、江苏等地区仍然被曝出多起瘦肉精事件。甚至在2021年3·15晚会上,被曝光的河北沧州养殖户,说出了“瘦肉精用了快十年”之类的惊人言论。

在这种环境下,曾经有过食品安全黑历史的金字火腿,很难保证不会成为第二个双汇。

2.核心业务增长乏力。

根据财报信息,2021年金字火腿的营收数据同比降低了28.79%,净利润同比下降27.74%。其中,作为近些年来拓展的个性化定制品牌肉业务,因受到国内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成为最主要的下滑业务,2021年毛利率为-10.59%,营收1.78亿元,占比同比缩水24.41%。

因此金字火腿已经开始回归火腿产品的基础业务,只是受限于消费习惯和火腿产品认知度,再加上近些年来猪肉价格上下浮动,从2017年以后就长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3.跨界投资并购拖累企业经营。

在上市后,或许是逐渐发现了火腿行业没有太多增长空间,金字火腿先后跨界布局了煤炭、金融、医疗等领域。只是这些跨界投资大都无疾而终,尤其是对大健康产业的投资,一度因为业绩浮动较大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

由于部分并购的企业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外加大量的运营成本压力,从2017年开始营业总成本就常年维持在4亿元左右,严重拖累了金字火腿的盈利。

除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之外,金字火腿在近两年中误判人造肉的行业发展潜力,也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错押人造肉风口,“炒作”概念难救实业?

从2019年开始,金字火腿或许就已经将翻身的希望,寄托到“人造肉”上。

所谓人造肉,大概可以理解为采用人造细胞、蛋白质等生物工程应用技术,合成与天然肉相差无几甚至更加环保健康的人工制品。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人造肉类型,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的,工序相对简单的植物肉。

这一概念在2016年左右落地,不过直到2019年才引发了大规模的重视。彼时,被称作“人造肉第一股”的Beyond Meat于美国上市,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轮人造肉投资热潮。

国内企业也及时跟进,先后有哈高科、双塔食品、维维股份等企业宣布入局人造肉,并且收获了各大资本的热捧。其中,金字火腿更是创造了6天内连续5个涨停板的记录,甚至一度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然而3年过去,全球范围内人造肉总销量在2021年出现了首次下降,各大人造肉龙头企业也都出现了营收下滑、销售额下降等问题。曾经被炒上天的人造肉概念,也开始丢失投资者信心和市场份额。

金字火腿的人造肉转型计划,也仅仅在2019年“炒概念”阶段,以及2020年罗永浩在直播间带货人造肉新品时,先后收获过股价涨停的待遇。而后,就因为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1.难以翻越的技术壁垒。

至少在现阶段,人造肉相比于食物,严格来讲更像是实验产物。在生产研发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和材料技艺,而极大一部分相关科技都由国际垄断组织把控着知识产权,寻常企业很难掌握人造肉的生产能力。

即便植物肉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人造肉,对技术的需求更低。但是在最关键的,对植物蛋白进行化学分离和提取的环节,也存在着极高的准入门槛,很难进行大规模量产。

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金字火腿的专利技术中,并不包含植物肉相关产业。在生产供应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想要有所作为的难度可想而知。

2.消费群体对人造肉的食品安全表示担忧。

人造肉的核心技术来源于细胞培育技术,出于对细胞变异、基因污染、添加剂的担忧,愿意尝试人造肉的消费群体极为狭窄。至少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大量的植物肉产品对外出售,而且在售的植物肉产品,销量也相对较为惨淡。

另外,人造肉的安全与否姑且不提,在社会层面或许还没有做好迎接人造肉的准备。在部分国家,例如荷兰,由于法律规定“人造肉”不属于食物范畴,任何出售人造肉的行为,都将被处于高额罚款。

3.售价昂贵,口味接受度低。

受人造肉的高新科技制作工序影响,其成本极为昂贵。根据媒体统计,实验室级别的人造肉,每公斤的成本高达1万美元,是普通肉类的1000倍。

而包括植物肉在内的普通人造肉,虽然成本对比没有这么夸张,但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售价也比天然肉高出40%左右。再加上人造肉的口味很难达到天然肉的水平,花钱买罪受的消费方式,显然也无法长久。

因此,错押了人造肉风口的金字火腿,表现也逐渐趋于乏力。如今被立案调查,或许也算是追逐人造肉产业经历挫折后,企业经营不利所延伸的连锁反应吧。

在追逐风口、拓展新赛道之前,还是先把核心业务经营好吧。

参考资料:

《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金字火腿跌停4.8万股民“炸锅”》——成都商报

《金字火腿聚焦主业迎向“人造肉”风口》——健康产经新报

《股价跌停、被立案,金字火腿“好了伤疤忘了疼”》——蓝鲸财经

《一度火爆异常的人造肉凉凉了?》——36氪的朋友们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