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紧京东大腿,达达配送何以年年亏损?

抱紧京东大腿,达达配送何以年年亏损?

作者|闪电懒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近年来,随着美团、阿里、顺丰、京东等巨头的扩张、下沉,即时零售的战火愈旺。而作为“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活得如何呢?

5月17日,达达集团(DADA.US)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达达集团实现总营收2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4%,净亏损6.04亿元。

资料显示,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2016年因收购京东到家业务而成为“京东系”企业。

而京东到家所提供的商流,正是达达成功的关键,而其所被诟病的,也正是对京东平台的依赖。不过,即使背靠京东,达达似乎离盈利的日子还有些距离。

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

达达集团的业务主要由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京东到家以及社会化同城配送平台达达快送两大部分构成。

财报显示,达达集团一季度录得总营收人民币20亿元,同比增长21%,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4%;其中,达达快送一季度营收达人民币6亿元,京东到家营收达人民币14亿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达491亿元,同比增长74%,平台活跃消费者数增至6790万人。

由于用户激励、广告和营销费用增加,达达集团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有所上升,由去年同期的7.91亿元增长至11.15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0.9%。而骑手运营和支持成本有所控制,从去年同期的13.95亿元降至12.7亿元。

达达集团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6.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1亿元有所收窄。达达集团称,2022年Q1的净利润率较2021年同期实现了可比口径下近30个百分点的优化。

自2017年以来,达达集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亏损额度达到97.7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达达集团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及短期投资为46.2亿元。

对于今年第二季度,达达集团预计,其总收入将在22.5亿元至23.5亿元之间。此外,在达达集团即时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可比基础保持一致的前提下,2022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将实现59%至66%的同比增长。

京东到家成主力业务

2022年2月25日,京东和达达集团联合宣布前者对后者的投资已获得所有必要的监管批准。本次交易完成后,达达集团将向京东发行一定数量的普通股,以换取京东5.46亿美元现金和部分战略资源;而京东包含现持有股份,将持有达达集团约52%股份。

事实上,就在大约一年前(2021年3月),京东刚对达达集团进行了投资,即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

达达集团与京东的深入合作,除了体现在京东持股比例的逐步升高以外,还体现在京东到家业务对于达达集团收入的贡献度上。

回顾过去,2018年至2021年期间,达达集团的京东到家业务所贡献的收入分别为7.54亿元、11.03亿元、23.05亿元和40.46亿元,而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同比增幅分别达46.24%、109.03%和75.48%。

在收入逐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京东到家业务收入在达达集团总净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也是一路走高,从2018年的39.2%、2019年的35.6%上升至2020年的40.2%、2021年的58.9%,再到2022年一季度的70%,占比越来越高。

财报中,达达将京东到家的营收高增速主要归因于品牌商和零售商开展的促销活动增加,诚然,一季度以来,从年货节、3·8大促,到“好物到家”营销IP、“有机好物”主题营销活动等,京东到家频繁的营销举措的确带来了一定的销售增长,但更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京东主站平台的引流。

2021年,达达集团将京东到家的10万商家合作资源、达达快送的即时配送能力和运力,以及以“海博系统”为代表的实体零售数字化改造能力整体投入京东商城的“小时购”业务中,深度协同下,京东平台的5.3亿活跃消费者也为达达集团提供了可观的业务增量。

不过,针对这一收入占比的逐年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达达集团对于京东到家业务的收入已呈现出一定的依赖趋势,这对达达集团来说或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独立性的缺失显然很难继续打动二级市场。截至北京时间5月18日收盘,达达集团股价为6.63美元,相比两年前上市的16美元发行价,已下跌近60%。

“不去京东化”的达达

毫无疑问,达达集团与京东已经深度捆绑在一起。

对于双方的关系,达达集团创始人蒯佳祺曾在采访中提到,达达与京东的关系既不是“脱离”也不是“依附”,而是作为更密切的合伙伙伴,在共同关系中实现最大化。

背靠大树好乘凉,从财报、股权结构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达达集团目前并不愿意降低京东到家业务的占比,也不愿意脱离京东平台的“输血”。

其实,纵观整个即时配送领域,竞争依旧激烈。一方面,达达集团旗下的京东到家面对的是即时零售的众多竞争者,美团、盒马、饿了么均在其列。

另一方面,达达快送也同样面临实力强劲的对手,美团、阿里、顺丰、滴滴都在布局即时配送业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时配送业务的低规模效应并不明显,虽然是面向C端消费者,但实质上是B端服务商。表面上是科技公司,但人力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无论对上游“商流”还是下游的“配送”,即时配送平台都没有绝对的强势地位,非独立个体难以有独立发展,只能成为巨头版图上的一环。总而言之,依附于京东并不是单一的选择题,在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达达集团目前的策略或许是最优解。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