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证监会公布了5月26日进行上会审核的3家企业。
其中,与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知名餐饮企业都有着深度合作的商宝立食品,从2021年7月份披露招股书启动上市计划后,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而且不到一年时间就来到了上市前最后一道关卡,不可谓不顺利。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中,宝立食品拟登陆的上证主板过会率只有83.33%,在各大板块中排名最低。同时在看似顺风顺水的IPO进度背后,宝立食品也存在着令人为之担忧的隐患,在相对严苛的审核面前,能否成功上市仍是个未知数。
即便成功过会,宝立食品下一阶段所要面临的局面,或许也要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一、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财务数据涉嫌造假?
创立于2001年的宝立食品,算得上是国内一线的食品调味料企业。
其不仅在2008年就加入了肯德基中国运营商百胜中国的直接供应商体系,此后多年中,还与麦当劳、达美乐、必胜客、星巴克等知名海外快餐品牌建立了合作。此外,近几年来餐饮赛道中的网红品牌,诸如呷哺呷哺、喜茶等品牌,也都陆续成为了宝立食品的客户。
同时,除了复合调味料的核心产品定位之外,轻烹解决方案、饮品甜点配料,这另外两项业务板块的设计,也契合了2020年后新茶饮、预制菜逐渐盛行的行业走向。
根据宝立食品的招股书,明显可以看到,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宝立食品的总营收分别是7.1亿元、7.4亿元、9亿元、7.2亿元。其中,轻烹解决方案在总营收的占比分别是3.32%、5.76%、14.94%、29.78%,已经超过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饮品甜点配料,隐约成为了第二大增长曲线。
由此可以推测,不仅2021年宝立食品的总营收有望突破10亿元关口。特别是在2022年受到疫情环境刺激,导致了预制菜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后,其相关业务或许也将迎来一轮高速增长。
潜力可观的业务前景,或许也是宝立食品寻求上市的主要信心来源。只是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投资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对宝立食品的质疑——
1.主要供应商资质存疑,财务数据涉嫌造假。
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宝立食品的第一大供应商上海慧萱食品,在2017年1月份成立后就和宝立食品建立了合作。同时从2018年开始,慧萱食品就长期保持着生鲜肉类供应渠道的最大份额。
此外,根据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许可证颁发记录,该公司在2019年3月25日才获得许可证。二者之间的业务往来,很可能涉及经营资质的相关问题。
除了供应商业务来往存在疑惑外,宝立食品招股书中有关“专用设备”的折旧数据,也遭到了部分媒体的质疑。例如环球网零度观察认为,在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之中,招股书披露的折旧率,和公司实际计提折旧的金额存在矛盾。
2.渠道掌握能力偏弱,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全球连锁的快餐品牌有深度合作,固然能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资源优势和业务赋能,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话语权削弱的问题。尤其是基于配方保密的特殊要求,市场流动性较差的定制化产品也占据了大量的产能。
根据招股书信息,宝立食品在和主要客户百胜中国、圣农、顶巧等公司进行的合作中,绝大部分都采用的是直销模式。这也意味着宝立食品并没有组建完善的经销商体系,一旦离开这些大客户,以宝立食品对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很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等危险局面。
同时,在报告期内,宝立食品的毛利率分别是32.51%、33.45%、32.10%、32.95%,全面低于同时期37.62%、37.46%、35.97%、34.22%的行业平均值。
尽管宝立食品将毛利率较低的原因归结于,跨国快餐连锁客户在复合调味料领域的竞争过于激烈。但是对比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日辰股份、天味食品等企业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上下,最高甚至可以达到50%,两相对比未免会让人有多余的联想。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反复,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性连锁反应,2022年国内餐饮市场可能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二、大客户“依赖症”严重,宝立食品将面临产能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1-4月社会总零售数据,2022年4月份餐饮行业的收入仅为2609亿元,同比下降22.7%,创下了近两年来最大跌幅记录。
尽管4月份餐饮零售数据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吉林、上海等城市先后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客流量下滑、成本攀升、营收缩水等情况,始终是近两年来疫情环境下餐饮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作为餐饮品牌的上游供应商,宝立食品也很难规避市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或许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要客户订单减少,欠缺新客户拓展能力。
从2001年创始算起,宝立食品从间接为百胜中国供应产品,到正式加入供应体系并依靠百胜中国的供应链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的时间。多年的深度合作,很可能让宝立食品从各个方面对百胜中国产生了依赖。
作为代价,长期采用直销模式而忽略渠道建设的宝立食品,正在逐渐丧失客户拓展能力。对此宝立食品也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如果百胜中国和其他大客户减少订单或终止合作,宝立食品将面临难以拓展新客户的危险。
通过天眼查可以发现,宝立食品的客户群体中,百胜中国的销售金额远超其他客户。
根据招股书信息,在2021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在宝立食品的主要产品粉体类、酱汁类调味料中,同类产品销售占比仍然高达25.4%,远超第二大客户福建圣农11.21%的占比。但是在报告期内,百胜中国提供的销售贡献率已经从33%降至23%。
或许,宝立食品所担忧的事情,正在成为现实。
2.自主品牌建设缓慢,陷入同质化竞争。
针对供应链受限于人的问题,宝立食品也有尝试过做出改变。不仅在此前推出了自有品牌“宝立客滋”,而后又在2021年3月份完成了对阿芬食品的收购,加码轻烹解决方案。
只不过,受限于宝立食品积累不足的渠道资源和管理经验,宝立客滋在推出后并没有及时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而收购阿芬食品后,考虑到磨合期,以及宝立食品在轻烹食品领域同样具有较高的客户集中度,或许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摆脱依赖大客户的模式。
此外,由于调味品、轻烹食品、饮品甜品配料等产品并不存在过高的技术门槛,新产品研发所带来的品类优势很难长久维持,很容易被大量的模仿品拉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宝立食品想要推广自主品牌,还是离不开在营销和渠道层面的竞争。
3.产能利用率较低,面临过剩风险。
根据招股书信息,宝立食品在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平均水平。粉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17%、84.18%、86.34%、100.05%,而酱类产品产能利用率分别是78.79%、74.98%、90.56%、87.10%。
不考虑2021年上半年的数值,宝立食品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处于80%左右,长期处于未饱和的状态。而根据宝立食品的IPO募资计划,2.53亿元资金将被用于嘉兴生产基地(二期)的建设项目之中,占据总募集资金4.6亿元的55%。
如此一来,宝立食品的产能将会进一步增加,如果仍然保持低水平的产能利用率,很可能会因为产能过剩导致大量的货品积压。
尽管有着诸多隐患,但也无法忽视宝立食品在商业潜力。至于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宝立食品多项财务数据存疑,核心供应商取得经营资质晚于双方建立合作时间》——环球网
《宝立食品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偏弱 主要产品价连降ROE降》——中国经济网
《【IPO棱镜】空刻意面背后的“大佬”,肯德基、喜茶的供应商… 宝立食品将于周四上会》——机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