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岭南穗粮)迅速响应上级号召,坚决贯彻落实抗疫保供工作,主动下沉居住地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受到广大街坊们交口称赞。岭南穗粮能做到如此迅速的响应,与其国际领前的储粮“黑科技”密不可分。
岭南穗粮旗下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广州岭南穗粮谷物公司),是华南地区综合规模领前的综合性粮食储备加工中心,配有年吞吐量170万吨粮食专用码头和日处理能力180吨的稻谷干燥设备以及万吨标准低温库,建有立筒仓、浅圆仓、低温库、房式仓等粮食总仓容近60万吨,绿色储粮技术、粮食物流自动化、粮食加工科技化走在全国前列,尽可能减少粮食损耗。
万吨级的储备量,从规模上满足了抗疫保供期间广大市民的粮食需求,但这么多的粮食,如何在储存过程中确保新鲜呢?岭南穗粮储粮“黑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浓度氮气催眠小麦,杀死约99%的储粮害虫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出现变质、损耗等问题。这是因为粮食会呼吸,呼吸时会消耗营养物质,而且还有虫蛀侵蚀。储粮“黑科技”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岭南穗粮粮仓园区,有近百座小麦立筒仓、小麦浅圆仓,可存放几十万吨小麦。
小麦一般会在仓库里存1年,它们保鲜的秘诀就是‘充氮’。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储粮技术,将粮仓内的空气经分子筛过筛后,提高氮气浓度,分子筛和粮仓形成空气闭环,仓内空气中的氮气浓度持续保持在约98%以上。
技术研究证明,充氮气调技术可以抑制小麦呼吸,让小麦处于休眠状态而降低自身损耗,同时还杀死约99%的储粮害虫,并使虫害生长速度大幅降低,可以保证粮堆半年时间都处于基本无虫状态。小麦在储存期内,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水分、新陈度、面筋吸水量等指标不会产生变化,也不会影响小麦的工艺品质。
低温锁鲜存期,1年的大米品质接近新米
园区内还储存了大量稻谷,稻谷被存放在几个超30米高的立筒仓内,仓储容量达数千吨。与小麦不同,在华南地区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稻谷和大米的保粮秘诀就是低温。
稻谷仓储存的是加工前的大米,主要采取空调控温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藏技术来延缓稻谷的品质变化。谷物冷却机相当于一个外置的空调主机,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这种设备主要应用于未配置固定制冷设备的粮仓,通过外部制冷来降低粮仓空气温度,温度一般在25℃左右。
加工后的大米对温度的要求更高,因为大米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越高,米品质下降得越快、米香味也消失得越快,所以要储存在低温库内。
岭南穗粮拥有全国领前的标准低温库,温湿度通过空调制冷系统进行调节,所有墙、楼顶、门窗均做了保温,足以让室温保持在15℃,粮温保持在17-19℃之间,这相当于将大米放入了一个“大冰箱”。所有输送管道外都附有保温棉,用于减少冷量损耗。
技术研究证明,常年低温储存的条件下,接近1年储存期的大米,其各项理化指标和品质指标跟入库的时候差异不大,大米的色泽依旧晶莹通透,蒸煮后的口感、黏性、营养成分仍能接近新米。
同时,大米储存也要防虫。被虫吃后的大米不仅损失严重,还会发热。因此,谷物公司配备了专门的保粮技术员,他们经常对粮食进行检验。低温库的大米中间还放置了无线测温盒,可自动发射信号,粮情检测系统实时读取粮食温度,当检测到某个测温点温度偏高时,保粮技术员可以立即跟踪到发热的粮堆,并检测是否有害虫或者水分不平衡。
大米入库后,会严格控制仓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尽可能锁住新鲜,保证一年内大米品质基本不变。原料大米的库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会结合加工生产进行轮换,确保新鲜。
正是由于岭南穗粮掌握了国际领前的储粮“黑科技”,所以才能确保粮食库存充足且新鲜的大前提,也就是确保了广州抗疫期间广大市民的粮食供应。
多年来,岭南穗粮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为己任,努力践行“品质粮油,健康生活”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粮油采购、检验、储存、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以“岭南穗粮”母品牌为引领,打造了“红牡丹”、“白玉兰”、“白云”、“五羊”等放心粮油产品品牌,受到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