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30日港股收盘,港股市场2022年上半年完美收官。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就上半年来看,港股三大指数都以收跌结尾,恒生指数累计下跌6.5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14.12%,恒生国企指数累计下跌6.91%。
2022年前几个月,港股在海外流动性收紧、地缘风险升温、疫情扰动的多重不利因素下持续下行,海外中资股持续下挫,3月中旬,恒生指数一度跌至18235.48点。在3月16日开始释放“政策底”利好后,港股止跌企稳。
那么,上半年港股整体表现如何?
探底再回升,市场修复成共识
以上半年为周期来看,2022年上半年港股的跌幅相对于A股和美股来说较小。
如果以3月15日的最低位算起,截至6月30日收盘,恒生指数的最大反弹幅度达到23%;而恒生科技指数的反弹力度更强,反弹幅度更是达到48%。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南向资金也持续给港股市场带来活水。
据Wind数据,截至6月30日港股收盘,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75.20亿港元,已连续16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而整个上半年,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高达2076亿港元。
其中,在3月中概股大幅下跌的时候,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488亿港元,4月中概股二次下探时,南向资金依然净流入105亿港元。
但不可否认的是,港股市场已经逐渐走出探底反弹趋势,尤其是最近的反弹趋势愈加强劲,在疫情好转、政策利好等有利因素下,不少投资机构对于港股后续的盈利、估值等趋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看好。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展望下半年,前期压制港股表现的外部风险因素已逐渐消退,且内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基本面触底反弹趋势已现。受益于5月以来的反弹,年初至今恒生综指跑赢标普500指数近13个百分点,彻底扭转了去年7月以来的「滚动型熊市」。
结合港股的估值优势,中信证券判断全球资金将延续5月下旬以来持续增配的趋势,推动港股在下半年继续修复。
图源:富途牛牛
同样,建银国际也预计港股下半年震荡向上。该机构认为,考虑到下半年风格再次切换的可能性,建议由超配价值转向在价值股和成长股之间平衡配置。超配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汽车、新基建,重拾并自下而上精选业绩能见度高的科技龙头和地产行业整合的受益者。疫情缓解,消费股有修复机会。
新能源板块一骑绝尘,下半年谁将后来居上?
据中国证券报数据,2022上半年,恒生行业版块跌多涨少。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版块涨势一骑绝尘,上半年累涨近19%,而工业版块则成为大“冷门”,累计跌幅超20%,医疗保障和公共事业版块也跌近20%。
图源 :华盛通
能源是一个重要的周期投资,而2022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能源板块大幅上涨。
根据高盛的数据,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资本支出自 2014 年达到峰值以来已经下降了61%,总体一次能源投资下降了35%。随着生产商增加供应以满足需求,未来三年将出现重大反弹。高盛分析师表示,从2021年到 2025年,每年能源投资将增长60%,或5000亿美元。
除了能源板块向好之外,近一月持续走高的大消费板块的修复会是也会是下半年港股市场重点关注行情之一,包括餐饮、饮料、旅游近期的走高已经反映部分利好。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看好成长领域的长期阿尔法机会,重点淘金新能源车、互联网、物管、体育鞋服、社服餐饮等行业;在传统领域的反弹行情,首推港股地产,寻找复苏领域里面弹性最大的行业。除了地产以外,券商、银行、保险、能源等传统行业的价值股在港股中具备类债券的配置属性。
与此同时,医药板块或许也将成为下半年多家机构看好“成长板块”。
浦银国际指出,1H22 MSCI 中国医药指数跌 33%,同期 MSCI 中国指数跌 18%。行业整体市盈率已低于过去三年平均 0.7 个标准差,但预期盈利增速仍处于高位,性价比显著。国信证券也指出,互联网以及医药,已经处在中长期底部区域。
一方面,医改政策持续落地,药品和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医保谈判常态化,从药物审评审批、支付等持续鼓励研发创新,创新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浦银国际表示,随着政策的继续扶持,疫情后医疗服务板块反弹可期,而随着集采影响边际递减,制药行业下半年将迎来业绩反弹。
此外,天风证券也指出,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底部反弹,创新药融资也开始出现边际改善,预计后续可能逐步从过去一年的负向循环,进入“股价修复→ 融资边际改善 → 股价进一步反弹 → 融资继续改善”的正向循环之中。
长期来看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趋于弱化,但短期依然会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疫情的常态化及防疫措施,补齐防疫所需的短板、受疫情影响小或政策支持力度大的高景气度方向、疫情受损后修复的方向有望成为下半年的投资主线。
中概股加速回流,港股市场成首选?
根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共有26只新股登陆港股市场,从行业分布来看,2022年上半年港股ipo公司主要分布的行业为医疗及医药和TMT行业同时主导,制造业居次,其中制造业占比较去年增15%。
图源:财联社
从新股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新股的平均上市首日回报率回落至负数,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1.1%,涨幅前三为力高健康生活、德盈控股、云康集团,分别上涨约26%、17%和8%;跌幅前三为金茂服务、创新奇智、知乎-W,分别下跌约29%、25%、24%。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 明确将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对港股市场而言,ETF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内地投资者更好地参与港股市场投资,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及活力。
与此同时,中概股回归也成为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的亮点之一。
一方面,”双重上市”成为中概股回流的主流方式。
2021年底,港交所放宽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门槛,对“双重主要上市”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并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给予中概股回港发行更大的灵活性。
截至7月,今年以来已有蔚来、贝壳及知乎这三只中概股登录港股市场,其中贝壳和知乎均选择双重主要上市。中金公司认为,未来3年内,或有60家公司将回港上市。
与此同时,以介绍上市形式回归港股也成为了部分中概股的选择。
据华盛通数据显示,上半年,有2只中概股以介绍上市形式回归港股:蔚来、贝壳。自港股挂牌以来,两家公司的股价实现累计涨幅分别为9.1%,和54.5%。
7月份,港股市场迎接至少四只中概股回归,分别为诺亚控股、名创优品、金融壹账通和涂鸦智能,这四只中概股除诺亚控股之外均选择双重主要上市。
据中金研报,从融资规模看,参照已回归公司不同市值的平均新发股份比例计算,未来3年内预估将新增融资规模1800亿港元左右,年均新增600亿港元。而中信证券发布的相关研报也表示,随着港交所不断优化发行制度之后,预计将助推中概股回港上市。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