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酒业70年系列③:大国酱香品质标杆领导者茅台

  70年前,39名员工、41个酒窖、5个酒灶、5口甑子、年产75吨茅台酒,开启了茅台国营70年

  70年后,4.3万员工、9000余个窖池、30个制酒车间、7个制曲车间、年产超过5.6万吨茅台酒,成就酱香酒的领导者,中国白酒品质标杆

  70年是历史,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茅台人奋力完成了“奠基立业、改革兴业、转型大业”的历史使命,成为茅台70年砥砺奋进的印记。   

  70是起点茅台把握品牌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缩影,为今天的酒业发展带来更多启示。

图片

  70年,四个时期

  1951年11月8日,成义烧坊收购后茅台酒厂正式成立,并被定为茅台的建厂纪念日,随后收购和没收恒兴、荣和烧坊,在1953年形成了茅台雏形,没有试验室,没有机械设备,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这是茅台出发时的“家底”。

  也正是从这一天,茅台开启了一段奋进艰辛的历史:茅台从39名员工、41个窖坑、5口酒甑、5个酒灶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拥有4.3万名员工、5.6万吨产能的现代化企业及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矢志攀登的民族品牌故事,书写了一篇从奠基立业、改革兴业、转型大业到高质强业的茅台辉煌篇章。

  从茅台国营1951年-2021年的70年时光轴来看,茅台70年历史发展的大事记值得关注。

  1959年,茅台编写了《贵州茅台酒整理总结报告》,制定了茅台酒工艺14项操作要点,第一次将口传心授的生产工艺转化为指导书,总结茅台酿酒技艺精华,大曲酱香酒操作规范开始逐步规范。

  1964年,茅台“两期试点”科研项目第一次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分析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机理,推动传统酿造工艺步入科学化发展时代。

  1965年,茅台酒确定了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的划分,后来依次制定了酱香型白酒的风格和标准,推动了中国白酒香型划分,茅台成为酱香白酒的领头羊。

  1978年的改革,茅台酒产量突破千吨大关,助力茅台结束了连续16年亏损。第二年,茅台实现营收破亿元,1984年茅台迎来第一个产能扩建高潮,开启巨大的转折和奠基。

  2001年贵州茅台上市,茅台酒产销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两年后茅台酒产量突破万吨大关。在资本的推动下,茅台随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8年产量突破2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05年起,贵州茅台业绩彻底超过五粮液,此后17年时间,茅台市值一直稳居白酒第一,且差距越来越大,让昔日的老大“望茅兴叹”。2019年,茅台实现了“营收过千亿、股价上千元、市值过万亿”的历史性突破。

  在这期间,茅台先后完成了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公司制向股份制转变、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三大历史转变”,引入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美好需求为追求,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和创新。

  从中不难看出,在生产的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等方面,茅台无疑是前瞻的,对科学的崇尚与追求成为茅台70年来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奠定了其步步领先的基础。

  回顾茅台70年的发展历程,其四个时期的发展壮大就是一部艰辛史、创业史、奋进史、创新史、辉煌史。

  第一个是“奠基立业期”,开启了从破旧到新生的史诗蜕变。从1951年茅台酒厂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一时期,茅台人艰难探索、艰辛建设,以“优质量、提产量”为主线,实现了从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转变。

  1964年10月至1965年5月,组织了第一期茅台试点工作;1965年11月至1966年4月为第二期。两期试点跨年度3年,实际工作14个月。

  “茅台试点”以轻工业部食品局工程师周恒刚为首,抽调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天津有关人员22名,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以及董酒厂2名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试点组。

  试点主要围绕规范茅台的生产工艺,茅台的微生物环境以及茅台的物质构成进行,通过对酱香型白酒制曲、酿造工艺、微生物特性及香味成分深入研究、成功检测和科学总结,终于揭开了茅台酒的许多千古之谜。

图片

  1965年起,乃至到1979年国家确定命名“酱香型白酒”以后,直至1982年,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国营酱酒时期”。

  第二个是“改革兴业期”,实现了从化蛹到腾飞的华丽蝶变。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的十八大召开。当时的茅台正紧跟改革开放浪潮,深度参与市场博弈,以“扩产能、拓市场”为主线,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其间,1982年“民营酱酒时期”拉开了帷幕。

  第三个是“转型大业期”,创写了从赶超到引领的升华嬗变。从2012年1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期间,茅台把握新时期发展要务,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实现了从做大规模向做大主业的历史转变。

  2011年贵州省要求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以仁怀酱酒为先锋的中国酱酒进入了“酱酒新时代”。

  第四个是从2021年开始,茅台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高质强业期。面对发展新时期,茅台以“双翻番、双巩固、双打造”为主线,确保茅台始终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子大踏步前进,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世界一流企业的全面质变。

  更为深刻的认识是,茅台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既非单纯数字的变化,也非厂容厂貌的变迁,这是茅台由内而外的全方位塑造与升华,是质的飞跃。

  “五线”发展华丽转身

  茅台坚定走好蓝、绿、白、紫、红的“五线”发展道路,清晰勾勒出茅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和具体路径,肩负着“高质强企”的历史使命,茅台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谋划。茅台提出了“要更美”的深刻思考,证明其已可以自己“造血”。

  “蓝线”是茅台的目标愿景和蓝图规划。“蓝线”更美好,即茅台坚定“速度+质量”,立足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上市企业的目标,科学布局每一年,扎实走好每一步,2021年度营收目标超额完成,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一季度创下了近三年来单季度最大增幅,实现“稳中有优、开门即红”,重申2022年15%的营收增长目标,朝着1259亿元目标前进。

  显然,在发展转身方面,茅台给出了“重返大踏步,重回快车道”的姿态。

  “绿线”是指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道路。“绿线”更美态,即明确“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升,让茅台成为行业典范和标杆引领。

  “白线”是指要有归零心态和改革创新。“白线”更美业,即以科技增能、数字赋能,围绕“改革、创新、建设”,发挥改革的突破先导作用,提高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发展蓄势蓄能,打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在改革转身方面,一是营销体制的改革,借用了“数字化”手段,“i茅台”成为中国白酒行业数字化营销的标杆。二是价格体系和产品体系的改革,优化产品带和理顺价格带,让茅台酒回归商品的属性,构建品价匹配、层次清晰、梯度合理的品牌结构。

  “紫线”指的是茅台文化,要构建茅台文化建设体系。“紫线”更美韵,即主要是从构建文化体系、开发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场景等四大领域来推动。对于“紫线”未来的发展规划,做深“茅台+”和“+茅台 ”,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赋能茅台高质量发展。

  “红线”是指严守环保和安全两条底线,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红线”更美行,即未来茅台将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守住发展红线,把对美丽茅台、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转化为美的行动、美的实践,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安全环保,确保茅台基业长青。

  无论是对于“五线”的全新要求,还是对“更美”的系统解读,都是茅台擘画的全新发展蓝图和路径,体现的是茅台所重新具备的“造血”功能,也正是当时的“输血”,让茅台能够快速调整,从而实现如今的“华丽转身”。

  正是“五线”发展的“华丽转身”,让茅台在“高质强业”新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目标奋进和发展的基础被进一步夯实,从而确保“千亿航母”能够行稳致远。

  历史映照现实,发展远观未来。面对高质强业的发展新时期,茅台将在更高维度扩大领先优势,并为酒业发展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图片

  “寻道、赛道、布道”再铸新蓝图

  茅台如何把握新赛道、掌握主动权、实现新发展?那就是要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抢占新赛道、开辟新赛道、引领新赛道。

  值得业界关注的是,茅台集团提出“寻道、赛道、布道”茅台战略,将每年夏至定位茅台战略研讨日,与茅台管理层“深度对话”共谋茅台战略发展,足以体现茅台以“道”为核的战略理念。

  寻道是探寻茅台之所以为茅台的本与道,是茅台的思哲体系。茅台要顺应时代之变,主动寻道、主动求变,不断探寻茅台更美、更宽、更远的大道茅台要顺应时代之变,就必须主动寻道、主动求变。

  赛道是战略路径问题。茅台要持续赢得未来,就要锚定赛道、奋力奔跑,赛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牢固护城河、活跃新风口的茅台产业体系,探索“茅台+”“+茅台”“茅台×”及数字融合、酒旅融合、产融结合等新赛道的战略路径。

  布道是战略方法问题。茅台要基业常青,就要有科学的制度、一流的管理、优秀的人才、厚重的文化,形成茅台的治理体系,初步搭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就是茅台所布的道。

  从茅台近年的动作来看,“以科学传承美,以科技创新美,在美时代酿造高品质生活”为茅台“美时代”增添了科创新注解。茅台解渴的办法是以改革解渴、以创新解渴、以项目解渴,加速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现代化建设。

  从最初的连续16年亏损到如今营收、净利润在白酒行业遥遥领先,茅台的市场表现优异且稳定,在渠道、产品、治理等方面加快推进改革,拥抱市场,并赢得市场。

  自1989年,茅台在广州打出自主营销后的第一则广告“要买真茅台,请到此地来”后,从此,从依靠产能推动、渠道推动、品牌推动起步,三十余年来,茅台的营销体系从无到有,到如今培育了2000多家经销商,建立并完善营销体系以及销量规模化的发展路径。

  “十三五”期间,茅台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税均实现翻番。茅台品牌价值达到1033.80亿美元,品牌全球排名由2016年的第93位升至目前的第14位,在全球酒类榜单中蝉联冠军。

  值得关注的是,从发布的《茅台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报告》中可见,茅台70年的发展历程,其科技创新贯穿了茅台每一个关键历史时期,科创领先的特质始终贯穿其70年发展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研究的助力下,茅台酒酿造逐步构建形成了五大酿造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以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代谢机理解析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体系;构建形成以传承传统工法、数据阐释指导和科学改进优化为主体的酿造工艺技术体系;完善形成精湛技艺、动态管理、层级清晰为特色的酒体设计三个体系,以风味导向为驱动的品质评价体系和以风险识别和控制为引导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回顾茅台70年间的15项开创性成就,发布茅台酒酿造五大核心体系,茅台宣布,“当前发现茅台酿造过程及环境中有1946种微生物,其中1063种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类微生物883种。”一连串的数据清晰反映了茅台酒在科创引领下,品质维度上的跃升。

  千亿航母,规模化之路

  近年来,随着茅台在资本市场的节节攀升,千亿茅台的强大势能,带动整个酱酒品类获得了快速增长。

  产能破百吨、千吨、万吨,销售破亿、百亿、千亿,市值破百亿、千亿、万亿,茅台“体量”成千上万倍的增长,完成了从小作坊到千亿级大型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纵观茅台的精耕之道可见,1978年改革开放发轫之年,茅台酒生产突破千吨;1984年扩建年产800吨指挥部组建完毕,茅台迎来第一个产能扩建高潮;2001年茅台成功上市,茅台酒产销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仅两年后,茅台酒产量突破万吨大关;之后随着新一轮的技改扩产,至2021年茅台用18年的时间已全面释放5.6万吨产能,以硬核措施夯基垒台开启“十四五”征程。

  随着茅台酒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2003年起截至2021年,茅台累计投入10多亿加大26万亩高粱基地的建设,茅台酒用高粱认证面积达近一百万亩,覆盖以仁怀市为主区域包括习水、金沙、遵义播州和汇川区等地,高粱原料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成了茅台酒优质稳产的首要支撑。

  在经济发展大时代下,茅台更是推动了产能规模化、销售市场规模化、管理体系化、聚合引领贵州白酒产业集群化。站在新起点,贵州省提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白酒企业梯队,打造以茅台为引领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集群,构建品牌强大、品质优良、品种优化、集群发展的贵州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

  规模化生产之下的增产扩能、规模化营销之下的双轮驱动发力新增长极,以及规模化聚合之下引领产业集群化冲刺“世界500强”。

  1998年,习酒加入茅台集团,实现中国白酒业最大的资产重组。“十三五”期间,习酒以每年销售额以10亿级以上的体量递增,在2020年踏进中国白酒百亿俱乐部,成为继茅台之后的第二家酱酒百亿巨头。加入茅台集团后的21年间,习酒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实现了综合实力、品牌高度、市场广度和产品高端化的跨越。

  2020初茅台正式迈上“营业收入千亿元、股价超千元、市值过万亿”新台阶,朝着1100亿元的营收目标稳步前进。2021年茅台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营业总收入1094.64亿元,同比增长11.71%,超额完成年度营收目标,524.6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34%,各项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2年为茅台提速成长元年,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31.87亿元,同比增长18.25%,实现净利润172.45亿元,同比增长23.58%,创下了近三年来单季度最大增幅和茅台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长数额,实现了“稳中有优、开门即红”。

  从两份亮眼的数据看去,茅台的“五线”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时期“双翻番、双打造”战略目标正渐行渐近。

  梳理发现,茅台不断推进现代化管理改革,走产融结合之路,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近30家金融机构合作,定调茅台的金融布局。

  近年来,随着茅台在资本市场的节节攀升,千亿茅台的强大势能,带动整个酱酒品类获得了快速增长。酒业板块提速,得益于茅台营销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成为集团重要的增长极。

  而早在2013年茅台开始发力金融板块,成立茅台财务公司,经过多年发展,触角逐渐延伸至银行、基金、保险、租赁、投资等金融领域,构筑起“茅台系”金融版图。其“产融结合的国际化酒业投资控股集团”通过股权、投资等手段,进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为企业的成长,打造新的增长平台。

  同时,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茅台集团不断进行文化赋能,茅台集团年报显示,文旅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8.1%,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酒旅协同发展,成为集团主业新增长极。

  作为贵州工业版图乃至国家酿酒工业发展的领军者,茅台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工业不断崛起的最好见证和注解。70年间茅台的每次产能提升,都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资源要素匹配,每一步,都科学又审慎、积极又稳妥。   

  拓宽一条规模化之路、打开一扇共赢之窗、扛起一面责任大旗,拥抱新时代,茅台这艘千亿航母,正蹄疾步稳。

  最新消息:

  8月2日,贵州茅台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净利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其中茅台酒实现业务收入499.65亿元,系列酒实现业务收入75.98亿元;直销渠道实现209.49亿元,批发代理渠道实现20.66亿元。

  产量方面,公司期内完成茅台酒基酒产量4.25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1.70万吨。报告期末,茅台于国内共有经销商数量2084家,减少5家;于国外共有经销商104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已实现过半目标。

图片

  欢迎酒企参与,预约叶歌访谈

  酒业70年深度报道:

  澎湃酒业70年深度专题①:看见,中国酒业70年澎湃力量

  澎湃酒业70年系列②:“大国浓香”五粮液锻造世界品牌之路

来源:中国食品网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