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度”车好,消费者为啥不怎么“感冒”?

作为百度的“老”粉,给百度打call,给集度打call。

作为科技范公司百度的“老粉丝”,异常关注百度人工智能领域动作,尤其该司智能驾驶方面的商业化动态。

10月27日,一场以“探索”为主题的集度汽车ROBO-01探月限定版发布会在上海嘉定汽车城举行。要知道,“集度”(Pixel-J)是百度旗下智能汽车公司品牌,品牌含义为“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作为国内最早将人工智能作为“All in”目标的公司,百度在产业领域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只是,作为百度旗下首款车型,集度的出现,并未引起消费者端的应有的关注,这令人非常惊讶。

根据微信指数搜索查看,近三十天没有太多动作的“华为汽车”、“小米汽车”等关键词,它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指数平均值,超过了“集度汽车”、“百度汽车”等关键词。要知道,新品上市期间往往会迎来“自身”的指数高峰。也就说,集度汽车和百度汽车的关注度在行业竞对面前是偏低的。

数据来源:微信指数

集度这款智能汽车如何好?文后会简单的讲述一番。单说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硬实力,百度智能驾驶近年来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速,其智能驾驶板块下涉及到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智能交通、Apollo开放平台等多项业务,众多的板块也算是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

对于首款车型,集度汽车CEO夏一平信心满满,他认为“与Model Y相比,集度具备空间续航、内外饰和自动驾驶能力的优势。”酒香也怕巷子深,理应“众星捧月”的集度,缘何没有迎来应有的聚焦?

市场需要一辆“集度”

近年来,智能驾驶赛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具体看来,加速奔跑的智能驾驶行业也是喜忧参半。

集度不平凡

在以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的席卷下,自动驾驶行业迎来风口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标准及行动方案,从战略层面推动行业发展。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支持下,智能驾驶飞速发展。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技术年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统计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5%,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系统装配率或将达到75.9%,有望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同时,行业规模也是极具想象空间。经相关机构测算,国内L1-L3级智能驾驶2021年行业规模约为302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以提升至862亿元。相关人士也表示,智能驾驶领域的机会窗口巨大。

庞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一众玩家下场,既有新老车企选手,如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宝马、福特、大众、丰田、沃尔沃和现代等等;又有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如百度、小米、华为等,大家都想吃到智能驾驶的红利。

另外,庞大的规模不仅吸引了玩家的竞逐,还吸引了资本的青睐。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数据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事件共37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近2377.5亿元,2020年全年投融资事件达60起,披露总金额高达436.3亿元,同比增长136.9%。

智能驾驶方面集度有什么亮点?该车基于视觉+激光雷达,两套自动驾驶方案互为备份、相互补充。整车搭载两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1颗驾驶员感知摄像头、2枚高精度定位单元,搭配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采用Apollo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已经在Robotaxi上得到广泛运用。

单软硬件参数比对,相比大多数智能汽车,集度的智能技术要更扎实一点。

如夏一平所说“友商可能是从L2开始往上迭代,而我们是从Robotaxi接近L4起步的,我们用了9个月时间跑通城市域、高速域。现在我们每周都在迭代,接下来随着产品交付,实现的场景会更多,用户一定是开箱即用。”

高标准的配置也使定价较高,ROBO-01探月限定版定价39.98万元,算是高端车型。

智能驾驶仍等待自己的“技术奇点”

尽管智能驾驶前景广阔,但从目前来看,其仍有桎梏在身。

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尽管诸多厂商在宣扬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技术并未达到宣传的那般,且事故频出。据美国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15日,涉及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的事故共有273起。

在国内,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也曾发生过辅助驾驶“疑似失灵”的问题。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在高速路上因车祸不幸罹难,事故发生时,当事人正在使用蔚来的NOP(领航辅助)功能。一辆理想ONE在某高速路段撞上一辆停在路边的工程车辆,事发时驾驶人开启了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面临道德、法律、基础设施等挑战,阻碍性较大;当前来看,智能驾驶面临的阻力也颇多,道德标准方面,当人类驾驶员完全“托管”时,自动驾驶系统能否成为道德主体?尽管这些程序也会设置应急情况,但是当有突发状况时,这些系统很难做出人性化的判断;在法律方面,可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这些前沿科技还有待完善。

另外,智能驾驶不单单是对于车而言,对于道路建设、基础设施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道路的智能化升级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总的看来智能驾驶的发展符合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哲学原理。在喜忧参半的行业背景下,集度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在智能硬件和智能软件上的高标准,如果在实际落地中验证了自身的更高“安全性”,对整个智能驾驶产业都会带来正向的意义。

根据财报显示,2015年之后,百度的研发投入在持续上涨,每年在无人驾驶上都超过百亿。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深耕产业多年,在技术上有些“执拗”的科技公司,新车上市却遭受着较为平淡的业界关注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集度之“冰”,非技术

尽管在智能驾驶技术大环境如此,但百度在技术方面发展还算顺利。百度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目前百度Apollo已经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三大领域拥有业内较为领先的解决方案。据悉,4月28日,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百度成为首批获准企业,其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启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意味着“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服务在中国超大城市首次放开。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百度在技术上的阻碍并不是主要矛盾,既然技术较为领先,那集度为何没有获得应有的“鲜花”?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往“不讨喜”的形象上。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百度公关方面都不尽理想。过于傲慢的公共关系“沟通”态度,使得消费者和这家公司的“亲近感”减弱,致使只有“坏”的时候,消费者才会想起讨论百度。

而百度做的好事,似乎都被网友“选择性忽视”了。

回顾过往,诸多案例映入脑海,事实上,2008年和2011年,央视就曾用长篇报道的方式,曝光百度自身“竞价模式”中可能存在的虚假广告问题。5年过去后,百度又一次在同一问题上犯了错。同一问题重复犯,并且和公共“沟通”的技巧上缺乏灵活性,显示出公关部门的滞后性,面临同样问题时依旧未能拿出合理、有效的公关方案。

除了过往案例外,近来一个事件也被网友看做是危机公关火上浇油。百度网盘便在近日深陷泄露用户隐私风波中,8月18日,博主“边想”发布微博质疑百度网盘审核方式,配图为一张抖音自称为兼职百度网盘线上审核员的的男子视频截图。此微博一经发布,立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因此事件迅速发酵并登上相关热搜。

百度网盘的回应非常迅速,大约在“边想”发布微博的不到四小时内,便迅速在其评论区留言,要求删除,并表示“已第一时间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取证,并保留追求法律责任的权利。”百度网盘还在官微发布了一份声明,再次强调网上所说人工审核系谣言。

然而或许是时间仓促,这份声明甚至并没有来得及“盖上公章”,还是在网友提醒下方才再次补全。

这样的既未搞清重点、又出现纰漏的危机处理方式,虽然速度够快,但无疑是反向公关。这样的处理,已经上升到一个态度问题,更是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讲了这么多“题”外话,就是想说明一点。集度的“冰”并非受技术制约。之所以在行业内关注度一般般,是受累于过往公共关系处理上的“强势”,那么又该如何扭转现状?

如此现状,何来转机?

虽然现状棘手,但一切往前看,未来采取正确的公共关系“沟通”方式,会逐渐消弭分歧。

如何改?成为摆在百度公关面前的主要问题,对此,小编有几个不尽成熟的小意见可供参考。

第一,转变认知误区、端正态度;从案例表面去深究,会发现每次危机公关失败的原因,

不仅仅是操作的失误,深入来看,其实是态度、认知的问题,百度公关“理科男”式的回应中,在消费者端的感受或是傲慢的。用户面对互联网巨头企业是天然“弱者”,讲究公平的对话方式,操作不当往往会让用户有被“欺负”的感觉。

这种态度合理却未考虑用户的“弱者心态”,无形中会对品牌形象有所影响,致使企客关系变得紧张。未来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强大,在与用户对话中多讲究一些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会逐步缓和双方的关系。

第二,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剖析危机公关的思路方法;公关专家陈路齐看来,处理舆论危机的好与坏其实并不能单纯以行业来评判。危机公关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框架,可能在细节上会有差异,但不能说行业不同面对危机公关的理论框架就不同。

对于企业通常会惹起众怒的公文式回应,陈路齐更愿意将其归结为程序和风格的问题,包括内部信息披露的限制、企业文化的限制以及管理层偏好的限制。

第三,认真对待,精准“拿捏”;社交媒体平台的变化让企业在不经意间被用户的评价所影

响。而且用户的维权意识也非常高,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他们认为体验不好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到去做消费者客诉,而是第一时间想到到社交媒体上吐槽。

所以当出现舆情危机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搞清用户们的核心矛盾点。不久前,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企业在应对舆情危机时,要突出三个字——“准、稳、狠”。

其中“准”是客观准确地评估舆情,在危机到来时第一时间启动处置预案,还原事件经过,而不是盲目地澄清事实,没理辩三分。“稳”就是化干戈为玉帛,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批评和监督,针对疑问作出相应的内部审查,安抚大众情绪。同时争取获得行业机构的支持、媒体与消费者的理解。而“狠”就是重病需要下猛药,防止应付了事。

也许,应对危机公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和复杂,不过是多一点真心、诚意和负责,清晰认知在企客纠纷中,用户“弱者心态”是客观并合理的。

展望未来,面对舆情危机还有千千万万个“百度”,也希望这些企业可以在危机临到面前时,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体谅到大众情绪,尽可能做到安抚情绪,群体不理性是一种常态,太“较真”或会挑起新矛盾。

最后的最后,希望集度不要受累百度过往形象的影响,作为智能汽车的“新军”,它应该也像极狐阿尔法、小米汽车、小鹏汽车等中国智能汽车一样,应该被客观对待。智能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一次难得的机遇,任何一款自主化的智能汽车都是重要力量。

“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的集度,将给智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量。

作为百度的“老”粉,给百度打call,给集度打call。

 

 

参考文献:

1、《海天、李宁启示录:危机公关与“公关”危机》——北京商报

2、《爆槽娱子酱:百度网盘公关差在哪儿?原神必胜客又出圈》——腾讯网

3、《百度公关辟谣成功刷屏,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王毅

4、《百度公关危机,暴露的不只是百度的危机》——侠客岛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