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全国企业文化特等奖背后,伊利即品质的故事不止如此

最近,伊利真可谓是好事连连。先是通过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导的 “金标认证”,相当于获得全球乳业标准中的“最高学历”。紧接着,伊利又获得了2022年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奖。

与此同时,伊利凭借着“以坚守品质信条为核心的特色品质文化建设”案例更是获得了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最高奖项——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要知道这个奖项不仅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项有关企业文化的国家级评比表彰项目,而且伊利还是整个乳业唯一获得最高荣誉的民族企业。

这就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获得如此殊荣?又为什么是伊利接连拿下了这三座分量十足的奖项和认证呢?

把“品质”当作信条,真的有一群人在坚持

对于企业文化,美国黑石苏世民在《我的经验与教训》一书中指出,“黑石的非凡成就归功于我们的文化”。而华为任正非也曾说过“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至于阿里巴巴的马云更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决定了企业的性格和命运,阿里核心竞争力并非技术,而是文化。

那么对于中国乳业领军者的伊利来说,它的文化是什么?

如果精炼点概括,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品质”。但如果进一步放大细化来看,“伊利即品质”是其企业信条;“视品质如生命”是最高准则;“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是最高标准;“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是最高行为……

是不是乍一看觉得伊利的文化内涵虽然丰富,但却似乎有些难以实现?毕竟熟悉生产制造的朋友都明白,想要实现百分百的零瑕疵品质几乎是难于上青天。可事实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为之奋斗和坚持!

雷冬至,一名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经理,他是牧场运营的咨询顾问,更是守护奶牛健康的“大管家”。一年365天有近300天都扎根在牧场一线,为牧场主提供技术服务和经营指导,帮助牧场实现高效产能和品质管控。每天进去服务一圈,出来就已经是2万步了,但他却轻松地说道:“奶牛变好了,那我们的牛奶才能更好。”

因为雷冬至对于“伊利即品质”文化信条的理解是“我们的家人也是消费者,站在他们的角度,能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牛奶,我们才放心”。

再来看另一位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不断钻研牛奶品质的普通人——段素芳,2019年段素芳加入了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虽然她是一名有着10年基础研究专业经验的营养研发专家,但同时她也是一位母亲,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牛奶健康,多年来她持续开展母乳研究与儿童营养研究工作,用QbD“以终为始”的理念和高于国际标准的品质标准进行产品创研。

而段素芳对于“伊利即品质”的企业文化理解是:“往大说,品质是对生命健康的一种负责任;往小说,是对我们所有人,包括像我和我的家人这样的消费者,都能够喝到健康和好喝的牛奶……”

除此之外,还有95后机修主管任世举、北京直营分公司营销主管陈娟等等,无数个像雷冬至、段素芳一样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伊利人,虽然他们对于伊利企业文化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最后的落脚点都回到了那两个字——“品质”。

很明显,伊利即品质的文化信条已经实现了从人到产品的渗透贯穿,而或许正在因为伊利人人心怀同一个品质追求、劲往一处使,所以伊利才能在实现更高品质认证的同时,又实现了融洽的员工关系,甚至由此获得了和谐劳动关系奖。

但对于企业文化,不少企业在组织管理中往往是知易行难,那么伊利究竟是如何影响并塑造出视品质如生命的伊利人呢?

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人才发展和员工关怀。一直以来,伊利都秉承着“尊重人、凝聚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尤其重视建设人才成长和员工关爱体系,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追求员工与伊利的共同发展。比如在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生产、经营承压影响时,伊利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表示:“省什么钱都不能省员工的钱,今年我们要继续给员工涨薪。” 要让每一个在风雨中拼搏的伊利人都感受到温暖、踏实,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潘刚看来,“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品质文化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最终入行。对于品质追求的渗透,伊利并不是只喊喊口号,而是从印刷编辑各种品质文化刊物、拍摄传播文化宣传视频到形成多维度文化传播矩阵,再加以从管理层到新老员工的品质文化培训,努力使“伊利即品质”的文化理念、文化精髓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中,植根到各类制度、落实到具体的机制中。

可以说,正是在不断的品质文化培养中,每一个伊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觉醒了“伊利人即品质创造者”的主人翁意识,从而真正自发地愿意为无数消费者带来的更安全更营养的伊利产品。这也正应了丘吉尔那句,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

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的伊利思考是什么?

著名管理大师柯林斯曾经说过:“高瞻远瞩的长青企业之所以能永续经营,因为他们能够充分坚持核心理念,但同时又能透过不断创新求变、刺激进步,化不可能为可能。”

而伊利能从最初一家呼和浩特市的街道小厂,到成长为现在的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五强的乳企巨头,同样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规模变大、服务的消费者变多,但唯一不变的却是坚守品质的初心,甚至还在2016年将品质站位从核心价值观更进一步升级为企业信条。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在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当中,能够像伊利这样重视品质,把企业信条放在愿景之上的企业依然是屈指可数,那为什么伊利能将“伊利即品质”放在第一位并坚定地贯彻下去?

对于这个答案,或许可以用2010年“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的社会型企业概念回答,即“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让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使这个世界更美好”。而现在看来,这也正是伊利集团和潘刚作为民族企业和民族企业家代表所追求的,也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袭来,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品质意识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这些客观趋势对食品企业的产品品质保障、技术变革和创新突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伊利视察,勉励伊利“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要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事实上,作为一家乳制品企业,伊利深知食品安全、保障品质对于中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总书记的嘱托和中国消费者们的期待也使得伊利和潘刚愈发地重视安全基础之上的更高品质,“伊利即品质”的企业文化命脉开始萌芽成长。最直接的例子便是现在伊利内部制定的特殊的标准三条线,即在检测规程中,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制定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提升20%制定内控线。

而正是因为伊利始终怀着追求更高品质的初心,在这一年底,潘刚又高屋建瓴地为伊利提出了新的企业愿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这标志着伊利将全面开启中国食品行业的新时代。

另一方面也正是以潘刚为代表的伊利领导层有着“视品质如生命”的大初心,所以其才能有大毅力,愿意身先士卒,在实践中接地气般地重视品质小细节。比如现在的“伊利即品质”的文化信条和伊利人以始终如一的主人翁心态,铸就的具有高度贵任心和超强执行力的“伊利精神”都是潘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对于伊利成长和成功非常宝贵的经验启发。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潘刚对品质的坚持。不管是面向哪个层级的员工,也不管说过多少遍,“品质”永远都是其大会小会强调的内容之一。并且潘刚还提出要求,不仅是他要讲,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也要必须反复地讲解、强调,真正让每一个伊利人都能始终将重视品质的那根弦紧绷起来。

可以说,正是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即品质”企业文化正在扩散成产业文化,为乳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从而真正推动着中国乳业乃至世界乳业迈向更高的品质时代!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