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华为,瑞金医院病理科为健康数字化保驾护航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人生在世,沧桑流转,到了晚年,各种疾病袭来,总是无法避免,总要坦然接受。

只是,这个时候,能够知道自己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才好去积极面对、笑对苦难。

平阿姨在64岁的年纪,因为一场意外左腿骨折入院治疗。

这种外伤,原本简单做个手术再休养一段时间就无大碍,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骨折端长出来一些奇怪的软骨组织。

组织被送到了医院的病理科。

初步的检验结果并不好,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很符合骨纤维肉瘤的特点。而且,容易骨折、股骨端容易出现变形组织,也是骨纤维肉瘤患者的典型特征。

如果这个近乎肯定的判断属实,平阿姨得上的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癌症,想要保命可能只能截肢。

从骨折到癌症、截肢,人生大悲一步步升级。

但是,有些时候命运就是如此,给了你一大棒子,但并不是要真的致你于死地,只是要让你更加热爱生活。

平阿姨一家抱着最后的希望去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这里有全国最好的病理科。

主任王朝夫教授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在对组织细胞样本的反复研究后,认定这只是糖尿病基础病下,骨折后新生软骨组织的正常表象,与骨纤维肉瘤很像,所以极易被迷惑。

峰回路转,拨云见日,没有癌症,更不用截肢,好好休养等骨折痊愈即可。

类似的反转,已经成为瑞金医院病理科的日常,走廊的墙壁上,锦旗多到放不下。

一边,是慕名而来的会诊病人,一边,是病理科对健康的忠实守护。

善因必然得善果,大善必有大福报。

当有一天,病理科自己也遇到“麻烦”的时候,也有很多力量赶来帮助它,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就是其中之一。

医生的另一双眼睛,也需要好好爱护了

病理,可以看成是“疾病的原理”的缩写。

在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诊断过程中,往往都需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发生什么,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

所以,医院一般都安排有专门的病理科。

熙熙攘攘的就诊人群分流到了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医生,而医生们有一些需要病理科确认的,就会通过各种技术获取一小部分的组织样本送过去,等待检验。

每一个学科可能都与病理科相关,全院的需求就这样集中汇集送往病理科这里,治疗方法、用药、预后评估,都依赖病理科出具的报告。

病理科的这份诊断意义非凡、不容有失,倘若出现错误的判断,要么导致过度治疗,要么导致治理不足。很多肿瘤在良性与恶性的交界之处,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也就像在走钢丝,那根平衡棍便握在病理科手中。

那些各科室的医生们,都需要病理科这一双额外的眼睛。病理科,是“医生的医生”,而病理科开具的每一份报告,都是患者人生的“生死判决书”。

或喜或悲,或逗号或句号,在人生判决面前,病理科最需要的,是极其冷峻的专业态度,敲下最精准无误的审判之锤。

 

钟南山院士说,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

但即便这么重要的学科、科室,现在也被一些问题所深深困扰。

一方面,是医生总量不足。

作为癌症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一的国家,目前中国注册病理医生仅不足2万,缺口达到14万。

这意味着很多患者,连一份生死判决书都迟迟等不到。

另一方面,是医疗资源不均,大医院、小医院,都陷入了病理诊断的“堵塞”。

在大医院,乌泱泱的患者,带着向生的希望,经历冷暖人生,挤到科室面前;组织样本们,每天如潮水般涌向病理科。

瑞金医院病理科每天承接病理检查项目会产生超过3500余片的病理切片,全年总切片量超100万片,不堪重负。

在小医院,没有足够多的病理科医生,应付可观的检查需求也常常捉襟见肘。

解决病理科资源与效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现在的病理样本往往采用物理玻片存放,时间长了会掉色,就无法再使用。

通过手写标签的方式存放,在样本量很大之后记录与查找起来也非常困难。

这导致长期科学研究受到限制——病理科背后的病理学发展,被物理世界的规律所阻碍。

时间不等人,在漫长的等待人才体系成熟的过程中,现在的病理科、病理学,亟待一次大的变革。

分布式存储来了,现在医生的眼睛一秒千片还不看走眼

在迫切的需求下,数字化病理应运而生,各大医院都在广泛尝试和落地。

所谓数字化病理,简单说,就是对传统病理诊断的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数字化重塑。

以前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传统的物理玻片,现在用特定的数字仪器进行全面扫描,做成超高分辨率的数字化玻片,清晰度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以前是对病理资料手工标记存档管理,现在统一采用信息化存储;

以前全部靠医生个人进行判断,现在有智能化系统来为健康帮忙,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一切就绪后,数字化病理的优点就展露无遗。

方便保存,快速调阅,就像普通人在电脑上看图片可以随意选择区域拉大;

方便远程诊断、科研和教学,一切有关生命的信息都能够在数字信号中传递;

甚至,更好地进行复盘、回顾,还能推动病理诊断的质量控制工作。

人力、时间、存储成本被节约,效率、质量又不断提升,数字化病理成为近乎完美的答案。

但人生难得圆满,事情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数字化病理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出现了一些痛点问题。

数字化玻片每一个文件的体积太大,达到1-3GB——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换一种说法,一张指甲尺寸的玻片的文件大小就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

大,就导致很多衍生问题。

比如,庞大的体积使得传统数字化方案调阅切片的速度很慢,加载时出现马赛克、卡顿,着急但又无可奈何。屏幕上那个缓慢传输的进度条可以等,但生命却不能再等。

又比如,所有的切片信息都要好好的存下来,成本十分高昂。

好在,来自数字化的底层——数据存储的技术创新,让守护健康的病理科也能被坚定守护。

瑞金医院病理科联合华为进行创新,基于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对病理科进行了全流程信息化改造,让数字化病理的分析效率大大提升,也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负担。

毕竟,既然是体积“大”带来的问题,那么就从存储去找解决办法,而刚好,华为数据存储有这个能力,联合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

基于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的创新实践,给瑞金医院病理科的数字化病理建设带来了新变化。

 

经过测试,可以有高达1000个调阅数字化玻片的需求同时发起,而它们只要1秒就会得到满足。

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让数字化病理可以做到“一秒千片”。

这后边,离不开华为分布式存储的自主创新。采用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的数据读写性能是传统存储能力的80倍以上。

而真正能够满足全院调阅的、做到“一秒千片”的,目前业界也仅此一家。

这一切,并不需要再升级医院网络、终端设备,保护了医院已有的数字化投资。

它采用一种独创的无损二次压缩算法,通过智能识别病理数据,让病理数据下实现30%的空间缩减,配合上华为更高密度的硬件设计,让更少的设备存放更多数据的梦想成为现实。

综合起来,这就给医院能节约了73%的机房空间,这也是业界唯一能够做到这个水平的存储厂家。

在不会被大家看到的后台,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还解决了一个个因为“体积大”造成的难题。

它拥有优异的协议兼容性,临床信息、组学信息、病理图像、影像图像等信息,通过多协议无损互通能力存储到融合资源池中;

它有良好的扩展性,随着病理需求的增加,底层存储可以实现EB级弹性扩展,不用担心满足不了而还要再大改数字化体系。

它还有热温冷数据分级存储及管理功能,不怎么常用的数据提供成本更低的存储方式。比如,要存放30-50年的数据采用低成本蓝光存储,其成本相比业界降低了约一半。

在数字化进入深水区后,对生命健康的守护,也在增效、降本,更多的患者将享受到更准确、更及时的病理诊断。

在人生的旅途上,起码,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决人。

关乎民生福祉,技术创新不会止于一时一地

瑞金医院病理科每周一、周五有两次由主任王朝夫主持的科内业务学习,而这个学习,始终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网络向全国病理同仁共享。

一年400多个小时的授课,有10万余人次观看,来自最强病理科的知识与能力,就这样慢慢输送到更多医院。

有同仁甚至直接表扬,瑞金医院病理科的直播课程“提高了整个中国病理的水平”。

病理学、病理科的发展关乎民生福祉,瑞金医院病理科,用这种共享的方式让守护健康的能力播撒全国。

 

数字化病理在存储上的进化,也在为此出力,进一步改变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

现在,远程病理诊断平台能够及时、快速地上传数字化玻片,多地共享专家诊断资源,高效完成会诊工作,让整个瑞金医院的病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下沉与利用,分院与总院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基层的病理诊断水平不再落后。

下一步,从医院走向全行业的病理资源共享模式,正在建设中。

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带来的惊喜,让带宽需求不断降低,病理的远程协作得以变得更加高效,瑞金医院乃至更多拥有优质病理能力的医院或机构,其能力将无缝对接到整个行业。

也许有一天,带着希望求医的疑难病症患者,不再需要挤破头挂号,在任何一家医院都能获得准确的病理判断。

大爱无疆,优质的病理学也将不再有疆域。

在存储创新的推动下,数字化病理的基础设施能力与行业标准正在被逐步建立起来,根已经扎得更深。

而随着更多的医院、医生、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病理资源,数字化病理还在实现着“叶茂”。

“根深”+“叶茂”,华为数据存储正在彰显护航生命的使命与责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