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而言,2022年肯定不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IDC 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尽管此前连续走低的数据,早已经给业内人士打好了预防针,但是当全年报告公开的时候,依然有不少人会对眼前这份数据感到惊讶。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如此赤裸裸的现实摆在眼前,就算再嘴硬的分析人士都不得不面对事实:国内市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复苏。
(图源:IDC)
有趣的是,就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却有一家企业悄然穿越周期,在高端市场实现了突破。根据IDC数据显示,vivo不但在2021-2022年持续多个季度稳居国内第一。2022年全年vivo出货量达到了5220万台,位居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以18.6%的市场份额稳住了自己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
和国外手机市场不同,国内手机市场向来以错综复杂而著称。正因如此,面临行业瓶颈期和复杂的市场格局两层负面因素,vivo究竟是如何保证亮眼成绩、实现高端突围,最终成为穿越周期的先行者的?这个问题就像是猫薄荷一般,无时不刻不在挑动着科技从业者的那颗好奇心。
而今天,我们就要成为这个「谜团」的揭秘者。
以「用户导向型创新」驱动未来
熟悉手机行业的人不难发现,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满是机遇的蓝海市场了。
随着十余年智能手机野蛮增长期的结束,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明显进入尾部周期,从比拼短期技术创新的阶段发展到比拼核心技术、品牌认知与服务的阶段,技术和产品创新节奏明显放缓,各家新产品存在较明显的同质化问题,而全球性的疫情更是进一步拉长了这个挑战阶段,增加了企业和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尽管厂商依然在不断推出新品手机,但是在这些产品中却根本感受不到应有的诚意。在不断刷屏的「换机周期超过36个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购买新机」等热搜的背后,其实是用户们对换机体验升级的期待与目前产品创新放缓之间的严重失衡,底层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了手机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图源:Counterpoint)
面对消费者不断拉长的换机周期,自主研发的技术自然成为了核心卖点,谁能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体验,谁就能在这片存量市场里夺得先机。
在众多国产厂商中,vivo可能是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早在2019年底,vivo就提出了坚持「以消费者驱动和设计驱动」的原则来做好产品;到了2020年,vivo更是提出了全新的产品理念:以「设计驱动」和「用户导向」为纽带,通过技术创新去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并将该理念延续至今。
持之以恒地技术创新和底层研发,为vivo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成果。在影像方面,去年发布的新一代自研芯片V2带来了专业成像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系统方面,全新的OriginOS 3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丝滑、轻盈和持久流畅体验;在设计方面,vivo首创了航天级浮翼式铰链,实现了在经过30万次折叠后,依旧具有出色的折痕控制表现。
(图源:vivo)
回顾vivo在过去一年带来的科技创新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每一项都是能够在使用体验上带来大幅提升的技术,而当这些创新技术结合清晰的产品线布局,自然会换回来自用户的正向反馈。
不仅如此,vivo还在创新领域明确了设计、影像、系统和性能四大「长赛道」并进行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努力在这四个长赛道上做到行业领先,形成技术积累和沉淀,构建差异化优势,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为此vivo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由胡柏山带队,着力于三年以上、甚至五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树立技术灯塔,其下设了用户创新实验室、XR实验室、芯片实验室,以及对外合作中心等机构。过去一年 vivo产品之所以全线喜提捷报,正是在底层技术长期投入被激活后的必然结果。
如今,vivo的整体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75%,拥有着超过1.3万人的研发团队。正是因为在长赛道上保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并基于用户的需求体验对产品进行迭代,从OS、芯片等底层层面创新,从而逐步去解决顶层应用的问题,vivo才能逐渐形成技术积累和沉淀,最终转化为产品优势。着眼未来竞争力的打造,而非一朝一夕的商业指标,正是vivo破局的关键所在。
雁行致远,用「韧性」穿越周期
说到「科技周期」这个概念,我想关注电子行业的读者应该都不会陌生。作为一个充满竞争与探索破局的行业,电子行业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随着潮起潮落,周期不断迭代,只要反应稍有迟缓,就算是业内巨鲸也会被汹涌的潮水冲上海滩,从柯达、诺基亚,到近日轰然倒下的Velodyne,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问题来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手机市场,为何vivo并未被周期效应所牵制,反而成功穿越周期,走出了不一样的曲线呢?
除了坚持底层的技术创新外,在复盘了近几年的表现后,个人认为vivo穿越周期的根本因素可以被归纳为下述三点:
产品层面,坚持用户导向型创新,研发好的产品,把产品卖给需要的用户。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vivo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严谨有序地更迭产品线。旗舰产品vivo X系列一年两更,用户口碑不断提升;iQOO数字系列稳定迭代,给用户带来了更好更快地硬核游戏体验;立足于成熟的生产工艺与完备的软件生态之上,折叠屏新品vivo X Fold/ Fold+成为了高端化突围的关键。
从结果来看,我们应该不难发现上述系列均有明确的产品定位、迭代路径和主打卖点,或是同时期更棒的影像体验,或是尽情释放的游戏体验。产品系列如此“泾渭分明”,不仅让公司战略能够得到更有效落实,也能让消费者更轻松地理解产品特性和系列价值,更好地做出选购决策。
(图源:vivo)
用户层面,切实推动各种便民功能的落地,开启了以用户导向为核心的各种服务。
无论周期如何变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不可撼动的根本还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只有伟大产品和极致服务是市场突破的核心路径。有消息称,vivo在内部做了产品、服务角度的净推荐值模型,通过前者不断推进高端用户对其产品使用的满意度,通过后者收集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服务的满意度。
落实到现实中,vivo不但积极推动适老化,为中老年用户在疫情期间推出了「无接触购机服务」;同时也会积极举办V粉见面会、摄影大赛等活动,和年轻用户进行全方位地密切沟通,做到了产品经理与用户的零距离沟通,让品牌深度了解用户诉求,更好地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图源:vivo)
组织层面,保持创业初心,注重增效降本、科学运营与团队意识,保证坚持用户与产品并重的措施能够扎实落地。
作为去年科技企业共同的重点,推动「增效降本」自然是其中的重点。不同之处在于,vivo更关注的是如何增效,即「多做正确的事情,少做不正确的事情」,而创新能力的突破是增效的重中之重。
至于降本,也并非通过裁员、缩减投入等「立竿见影」的策略去降本,而是通过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本。如今vivo已经成为了一家典型的大型企业,如何在成为大型企业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灵活的市场应对和用户沟通能力,坚持企业扁平化管理,降低内部部门墙壁垒,才是降本的理想实现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对vivo这家公司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像是大雁南飞的时候,雁群排成人字形,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会在身后形成一个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一股上升气流,这样紧跟其后的大雁们可以节省体力。
当前形势下,vivo就是手机厂商雁群中的头雁。对内,创造和谐、有竞争力的组织团队,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对外,坚守互利共赢的合作愿景,打造良性的产业环境。对大雁来说,只有不断飞行才能到达遥远而温暖的南方;对手机厂商们来说,只有科学发力,才能使行业长久健康地运行下去。
简言之,vivo始终坚信只有团队协同意识高度一致,坚守本分和平常心,才能更好地实现穿越周期、利他共赢和持续飞行,所谓「雁行致远」莫复如是。
目光长远,方可逆流而上
俗话有云,看十年,做一年。
在环境快速多变的今天,针对未来的长期思考越来越重要。基于这种长期思考,形成对未来变化的某种判断,就是我们常说的远见。
远见,显示了一个人、一家企业对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产业终局的一种判断。只有保持目光长远,最终才能保证一家企业的长期发展。
这正是vivo的一贯的心态,在市场急剧变化之时,不要急于随波逐流,最好静心沉淀一会,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重拳出击。正如沈炜表示,vivo在每一个领域都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思考和布局长期的事,在品牌、产品、技术、设计、营销服务、供应链等方面着眼长远的规划,不断积累沃土的营养,才有机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此看来,vivo如今收获的结果绝不是巧合或者是运气,一切都是在合理的战略思路指导下得出的成就。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对科技力和产品力的聚焦,加上做大安卓高端市场蛋糕的理想,让厚积薄发的vivo获得了国产品牌高端市场TOP 1的阶段性成果,渐至佳境,朝着基业长青迈出坚实的步伐。
如今「长期主义」已经让这家企业尝到了甜头——聚焦长远的好处,在于满足的不只是消费者当下的需求,还能引领、甚至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只有坚持用户与产品并重的“本分文化”,才能在在每次大周期中不断进化和超越自我,让vivo看得更远、走得更长,进化出领跑行业的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直到今天,苹果和三星依然是全球市场范围内的霸主。但是我们不难看出,集体冲高的过程中,国产队伍并没有呈现出颓势,其中的领跑者已经借助对影像技术、性能释放、产品设计、系统优化方面的深耕与突破,不断蚕食着苹果的高端份额,而对于折叠屏/屏下摄像头/电致变色玻璃的新技术的持续投入,更是安卓厂商突破的关键所在。
对于本分、长期主义的重视,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保证了vivo在市场下行期间能够无惧挑战,这不仅展现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使命感、行业领头羊企业的责任感,也为国产科技厂商打了一剂强心剂。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手机市场依然会处于低迷期,但是只要耐心种下科技创新的因,相信国产厂商就一定能收获根深叶茂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