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观察
作者| 李永华
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敏捷应对环境……基于多种目的,云化应用深入发展的当下,谁家没有多选择几个云平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玩懂了数字化。
Flexera报告显示,企业平均会使用2.2个公有云+2.2个私有云,多云时代已经到来。
而IT架构的日益复杂化,考验着数字化建设和运行的能力。
在数字化方面走得更为深远的金融业,更是如此。
有数据显示,89%的金融企业选择了多云架构,一方面能发挥不同公有云、私有云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金融业更为敏感的数据安全、数据主权、避免云厂商锁定等要求也能得到满足。
多云已经成为金融数据中心部署新常态。
对金融业来说,如何解决多云建设模式下带来的数字化建设难题,就成为必须完成的课题。
多云时代金融业呼唤“数字化枢纽”,存储“当仁不让”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
多云最直接的表现,是不同业务和功能交托给不同的云来完成。
比如,以华为在巴西的某金融客户为例,其核心账务业务、大数据平台、开发测试私有云等部署在自建数据中心,将办公、Fin-Tech部署在公有云。
如此,不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随之而来的,是“人多事杂”、千头万绪。
比如,这种多云IT架构下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数据跨云共享变得十分困难。
这一点,以往通常发生在宏观场景下的数字化建设中,例如智慧城市,不同部门各有一摊,打通很费劲。现在,单个数据中心也在经历。
然后,在选择多个云平台之后,金融企业在整体上去进行数据管理变得困难起来,比如要按需调度数据实现跨云流动,在技术上有许多症结。
你管你的,我管我的,最终可能就都管不着。
再有,是在多云IT架构下,金融企业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在技术和流程都变得复杂起来,需要更敏捷、弹性。
这里边,既有自建数据中心面临应用云化改造的问题,也和需要支持公有云的PaaS/SaaS平台下移相关。
一上一下皆是难题。
三大挑战之下,金融数据基础设施需要一次创新变革。
可以看到,多云带给金融业的挑战,几乎都由不同云独立运作、相互之间难以高效率对接所引发。
因此,解决的办法,直白地说,无非是为金融企业建立一个“数字化枢纽”。
在现实生活中,“枢纽”整合了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运输方式,实现高效的海陆空协同,以基础设施的方式支撑整个经济运行。
而在数字世界,多云时代的金融也需要这样一个可以高效协同各云平台的底层数据基础设施。
事实上,在多云环境下,不管什么数字化过程都离不开数据存储,就像所有的道路都最终要通过枢纽一样。
只有存储技术创新,才能支撑数据更好的跨云流动、跨云统一数据视图和调度以及支撑应用云化改造,最终帮助金融业更好地实现云化演进、迎接多云时代。
在多云这件事上,最终需要扛鼎的仍然是数据存储。
只不过,这次它作为基础设施的形态发生了变动或者说升级,成为了多云时代的“数字化枢纽”。
“枢纽”基础设施的三大件,存储一个也不少
“巧合”的是,在成为多云时代金融业“数字化枢纽”这件事上,存储技术具体要实现哪些创新,其实也与现实“枢纽”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所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相对应。
而在华为数据存储的技术探索与金融客户实践之下,这“三大件”,存储已经一个也不少了。
1、在复杂的协同需求面前,建立内在的运行规则
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一条简洁清晰的主线。
所谓千头万绪一根针,一个枢纽的运行,虽然十分繁忙,但在设计之初已经有一套内在的运行规则在保证整个体系的顺畅。
华为数据存储首先构建的,就是这样一种属于“数字化枢纽”的规则。
目前,华为数据存储具备智能数据分级存储的能力,也即支持热温冷数据智能分级。
具体而言,是在单个集群内,做到生产存储、备份存储以及归档存储间分级流动,而跨集群、跨数据中心则做到数据自动分级,实现整体TCO最低。
形象地说,这就好像把一个交通枢纽内各种道路分了级,从支线到主干道的跨越,从公路到铁路的跨越,都建立了自然衔接的体系,再大的流量也能井然有序,而不必再大量投入人力进行疏导、对接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的跨云流动就变得十分自由,多云的数据处理将近似于一朵云。
2、在有“中控大屏”的指挥中心,才能纵览全局
一个大屏幕显示着各条线路的情况,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根据大屏幕进行调度指挥,一切“尽在掌控”。
这是普通人对一般大型交通枢纽的直观印象。
其实,这也是多云时代“数字化枢纽”的一种必要。
在多云的复杂IT架构下,数字世界的动态更加不可见,更需要直接清晰的认知和便捷的调度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数据存储要建立一套全局文件系统GFS的原因。
在统一的数据视图下,管理者可以让数据实现跨域、跨集群、跨厂商、跨云共享。
在跨地域、跨云的数据共享方面,统一数据调度还拥有更强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例如,在热温冷数据画像和智能调度策略下,应用所需要的数据能够提前预取至本地,由此数据访问效率可以实现3倍的提升。
3、在常态运行过程中,不断契合新的交通需要
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下,一个交通枢纽往往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造,或者不同形态的道路接入的变化。
“数字化枢纽”也必须不断契合金融企业在数字化新要求下对应用的改造需求。
多云时代,存储充当“数字化枢纽”,往上往往还需要结合容器进行——目前96%的企业已经在计划建设容器云。
金融企业既需要对传统应用进行容器化改造,从而获得更敏捷、更弹性的业务支撑能力,也需要不断将云原生应用生态迁移到本地数据中心。
华为数据存储打造的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插件就是为此而设计,在广泛兼容Kubernetes、OpenShift等主流容器云平台之上,该插件做到了资源发放效率领先业界30%。
此外,在容器场景下业务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CDR(Container Disaster Recovery)插件支持有状态容器应用的数据持久化需求,能实现跨集群的应用级灾备。
你想怎么改,这个“数字化枢纽”都能帮助你“并轨”。
积极拥抱多云,持续创新的金融“数字化枢纽”
总的看来,在多云IT架构演进中,华为针对数据共享、数据流动、应用云化改造三个方面,在存储技术上积极创新,一步步建立起了面向多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支撑金融行业的云化演进,这是基础。
在其之上,金融数据基础设施得以有更大的创新和发挥空间,并最终呈现为对多云建设需求的满足,驱动各种创新业务,提升金融数字化整体发展水平。
这种具备扎实基底的体系,使得金融数据基础设施可以无惧新的挑战。通过深厚技术底蕴所建立起的能力体系,将能更容易服务于金融领域的需求,也更有深度价值探索的可能。
从存储出发,多云时代金融数据基础设施已经找到了一个正确和必要的打开方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