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Midjourney为首的AIGC软件出现至今,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已经从方方面面浸入到人们的生活里。可以非常直观的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已经从人类过去的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而在我国已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如今也接入了先进的AI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嵌入中医药诊疗与服务的多个环节,“人工智能+中医药”的产业赛道正不断升温。
伴随着当下大众对于“治未病”“未病先防”等观念的认知提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康复治疗和保健等领域内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中医文化的传播以及对中医技术的创新改良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目前的AI技术辅助中医诊疗也只停留下相对表面的阶段,未来要如何真正做到让“AI技术“为中医药所用,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能中医诊疗
赛道火热已久
7月20日,我国知名的中医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固生堂中医与百度智慧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展中医大模型合作,打造国内中医药领域首个大模型应用平台,推出了固生堂中医APP和智能处方监控管理平台。据介绍,固生堂分别与百度智慧医疗、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启动战略合作,在患者端和医生端分别设计了保障双方问诊治疗的过程科学、安全、完善的大数据模型,还建立了中医人工智能审方平台,确保医疗服务全过程符合医保监管合规要求。
中医药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强强联合,让“中医智能化”再次走进热潮。而早在2018年的时候,人工智能中医就已经迈入了中医领域。
2018年,问止中医在美国硅谷问世。据公开资料介绍,问止中医是全球首家人工智能中医诊所,目前在深圳有5家连锁店。问止中医的研发团队开发出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是一款由问止中医原创研发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也是目前唯一一款通过大型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的中医AI系统。今年7月15日,问止中医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中医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中医人工智能治疗重大疑难病、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推动中医现代化等方面实现强强联手。
也是今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甘草医生平台共同推出了中医药经方领域的人工智能对话系统“轩岐问对”。据介绍,轩岐问对是由中医专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组建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来共同研发的。团队把大量的中医教材、讲义、病案做成庞大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再用大数据去训练AI模型,使得AI模型具备强大的中医内容生成能力和通用易懂的中医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这些数据中进行病案整理、提取信息、辅助诊断及问答。
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中医药领域,已经成为当下爆火的项目。中医药领域的企业和高等学府以及行业协会,对于信息技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都是持积极拥抱态度的。
智慧医疗,推进中医发展
中医在我国发展传承千年之久,文化博大精深。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医文化在当下时代的传播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滞后和限制。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重点依靠医生个人知识经验积累,诊断过程发挥主观性较强。但若单一依靠这种传承方式,无论是从培养体系看,还是从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看,这些“特点”反而会成为制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原因。此外,中医派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壁垒,若一直遵循以往的方式,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拥抱信息技术,将中医文化大力发展传播,是历史必然的选择。运用AI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助推智慧中医药建设也被不断写入国家纲领性文件。
2020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开通,此后各大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开放智慧平台,设立智慧就医通道,旨在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表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凭借AI在数据挖掘与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有助于实现海量古籍文献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结构化、科学化表达,帮助中医诊疗建立客观化标准与评价体系,弥补中医药高质量人才短缺与资源不均,拓宽中医药互联网应用场景,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诊疗数字化,不仅能够帮助中医实现智慧问诊,还能在日常的看康管理中辅助大众进行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攻略,对医患双方都有正向意义的帮助。中医药智能诊疗系统与临床医生的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中医辨证体系与人工智能技术“强强联合”。
科学技术辅助中医发展
前路道阻且长
在线上问诊已经成为常态的今天,AI中医问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将中医的传统理论作为线上问诊的基础并得以实践,这确实是对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一种创新弘扬和传承。但是,如何真正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切实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并有实际的创新发展,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无论是西医问诊还是中医问诊,线上线上问诊平台上,同一病症问诊不同的医生会得到不同的五花八门的诊断结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中医问诊,讲究“望、闻、问、切”,现在的线上中医问诊还只停留在望闻问三个阶段,对于诊脉的“切”还不能在线上操作。而且鉴于每个病人的主诉能力有限,中医问诊又十分讲究经验和医传,很多情况,中医的线上问诊还远不能达到首诊应有的标准和要求。
人工智能+中医典籍模型一类的中医问诊平台,确实可以在中医药客观基础知识方面对答如流,但在临床诊断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且也容易产生医学伦理问题,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AI中医的诊疗,绝不能以简单的“中医AI+青年医生”做叠加复制。临床诊断的带教与经验积累,以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奥秘的探索,还需要中医药文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更加深度的融合。人类也要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合理利用创新技术是创造福祉,同时也要警惕“被技术捆绑”。
此文由医家头条撰写
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