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新品,但华为智慧屏还在等一个契机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佘凯文

在智能电动汽车狂潮下,昔日热闹的“智能电视”类市场(包括“智慧屏”、“智能屏”、“智慧电视”、“社交电视”等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愈发冷清——近些年来,家电行业内部呈现出的“分化”越发明显,如空调、冰箱产品仍有稳定增长,而像电视这类产品已经在面临连续多年下滑。

但这不意味着这个赛道已经沉寂、市场前景收窄了,一些厂商还在发力。

典型如华为近日又推出了全新的智慧屏产品——华为HD75FREA,采用了鸿鹊SuperMiniLED精密背光技术,近5万颗灯珠、2880个物理分区、3000nits的峰值亮度秀出了此类产品的进化方向。

 

但是,其22999的价格同样不秀气。事实上,就在今年华为秋季发布会上,智慧屏 V5 Pro再次让人大吃一惊,不是别的而是高达2、3万+的售价。

这不禁让人担忧,华为智慧屏如此创新的市场接受度如何?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否会“好卖”?

手机品牌出逃“智慧屏”,仅华为仍在坚持

时间回到2019年,中国彩电零售市场持续低迷,全年零售量4772万台,同比下降2.0%,零售额1340亿元,同比下降11.2%,行业均价2809元,创十年最低,市场叫苦不迭。

在行业内部,仍在就“OQ”之争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华为、荣耀、realme、一加、OPPO等一大泼手机品牌突然高调进入电视赛道,再加上更早进入的小米和redmi,使电视赛道越发热闹。但他们的产品并不叫电视,而是各种“智能屏”。

这些玩家杀入电视赛道的原因有些复杂,简单来说一方面,当年手机品牌“去手机化”成为一阵风潮,在华为、小米的带动下,布局全品类已经成为手机品牌的标准模式,别人都做你做不做?加上,手机厂商在供应链方面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转移到电视产品上。而电视的“大屏”体验又是手机的“小屏”无法满足的,极大降低了手机品牌们的试错成本,于是风头渐起;另一方面则是,在IoT家庭场景驱动下,电视产品作为智能家居时代的“枢纽”存在,其想象空间被无限放大。掌握了“小屏”主动权的手机品牌,也想获得“大屏”主导权,在IoT战局上占到先机。

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目的”似乎都没有达成。一是手机品牌所打造的“各类屏”矩阵并没有受到消费市场的积极响应,电视市场仍由海信等老品牌掌握;二是在多年发酵后,家庭IoT市场也没有迎来所谓的爆发,且电视也没有成为“枢纽”。

这些结果所导致的就是手机玩家们的积极性大幅降低,许多品牌不再推进“智慧”系列产品。像小米这个最早进入电视赛道的智能手机品牌,也开始让电视产品回归“传统”,卷向了屏幕种类、背光分区、高刷和高峰值。

成绩也可谓是相当明显,在小米不再追求产品差异化和颠覆后,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连续四年达成出货量国内第一,更占据国内电视市场1/4的市场份额。

截止目前,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汉子这些传统品牌依旧占据着国内90%以上的市场。显然,智慧屏产品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卖。

反倒是当年不那么“积极”的华为反而一直在坚持。说华为不积极是因为当年余承东曾说“本来我们是想给他们产业授权,让他们生产(智慧屏)。但发现他们不是很有动力去做,国内的这些厂家不太想颠覆行业体验,所以我们来做个样板给大家参考和让大家参与。”

而这一“参考”之下,三年间华为智慧屏已经覆盖了43至98英寸全尺寸链,价格从2000多到30000多不等,与“全职”电视品牌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华为的坚持还有意义吗?

产品差异化开始显现,但智慧屏还在需要一个契机

在华为当年开始做“智慧屏”时,余承东是这么说的“我们现在做的华为智慧屏体验是非常大的跨越,我们去做电视机没有意义,现在电视机没有人看…我们现在做的是,让大家重新回到家里来,所以这种体验完全不同,我们的AI、直播,电视化就行了。我们达到了全新的体验,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过去国内电视厂家搞概念,没有拿出真正颠覆消费者体验的产品。”

这话放在2019年或许多少有点托大,毕竟当时的各类屏产品除了名字上的差异,要不就是多个监控、要不就是能连app,在本质上没有触动电视产品,毕竟打着“智慧”的名头,没有点真“智慧”还是不行的,但现在的确有了“些许”不一样。

就拿前不久发布的智慧屏V5 Pro来说,抛开基础硬件不说,仅“隔空触控”技术,确实就展现出了与传统电视的差异。

当下90%以上的用户与电视交互,都还在采用传统的“遥控器按键”的方式,即便许多产品都已经配备语音甚至远场语音的技术,但真正用起来的人确不多,“尴尬”是一方面,语音的精准性是另一方面,而“隔空触控”确实改变了交互方式。

再就是“画质引擎”技术,这是目前许多品牌都在对外宣传的一个重点技术。所谓“画质引擎”技术是指,在片源不够清晰之时,通过AI技术的介入,大幅提升画质的一种技术。

不同品牌有着不同的称呼,华为的则是“鸿鹄画质引擎”,这一技术已搭载在了华为诸多智慧屏产品上,按华为的话来说能实现“1080P秒变4K”。

反观传统电视,依旧在秉承“参数为王”,在AI智能化方面有涉猎但不多,比如远场语音,比如与华为灵犀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海信“可感知”,但整体而言华为的“智能进击”还是领先了一个代际。

当前也似乎只有华为一家还在持续对“智慧屏”产品进行技术迭代。至于意义,或许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华为自身而言,家庭场景下的“大屏”场景是无法放弃的阵地,像推出全新Vision品牌的意义也在于此,这是华为整体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说明华为还会继续对智慧屏产品的投入;其二就是,即便当前的家庭IoT场景发展不及预期,但依旧有着充足的故事空间,如鸿蒙系统的用户当前依旧处于急速增长阶段,借助鸿蒙系统智慧屏产品将是华为讲述家庭场景故事的重要支撑,且当前只有华为一家还在做技术迭代,这也意味这一旦市场成熟,华为就能立刻提枪上阵。

但任正非此前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过的一句话“华为要做工程商人,而工程商人就是做的东西有人买,有钱赚。”显然,当前华为智慧屏的状态与这一目标还相距甚远。

这或许也是华为智慧屏产品的最后一个问题所在。

推动行业“质变”,智慧屏有难关更有未来

华为智慧屏产品买不过传统电视,这在当前是一个事实,2022年华为智慧屏全年出货量约150万台,但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超30%,2023年一季度智慧屏出货量持续下跌不足20万台,同比下降超50%。

主要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价格,像最新的v5 Pro 98寸产品售价高达3.5万,75寸和85寸的产品普遍价格也高出电视市场均价将近两层。这里或许有人会说,华为智慧屏对标的是索尼、三星,但或许索尼、三星或许在当下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标的。

比如索尼电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全球份额首次跌到2%以下,尽管凭借高价以及高端产品,索尼的收入和利润还能挤进全球前五,但是出货量实在惨不忍睹,可见“大法”并不能再支撑起消费者为那不菲的价格买单。

而三星,其在全球市场所表现的统治力确实深厚,但现阶段的市场大环境使华为无法“复制”,且三星电视也并非一味高端,也有4千多的75寸产品和6千多的85寸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甚至是98寸也有几个价位产品可供选择,丰富的产品层次和价格层次才缔造出三星电视的全球第一。

所以,对于华为智慧屏来说,定价距离普通消费市场太远,离赚钱就当然有距离。

二是销售,笔者在走访几个华为门店后,对于智慧屏产品有着极大的体验差异。

像在华为直营门店中,销售人员会围绕产品的系统、UI、智能功能等内容做介绍,点内有关智慧屏产品的程设也相对丰富。

但在一些授权门店内,销售人员说围绕的依旧是一些传统参数,作为消费者体验不到所谓的“智慧屏”与传统电视究竟有什么不同。在产品陈设上也有很大差距,在一家两层面积超300平的华为授权体验店内,智慧屏产品被放到了二楼的墙边,且只有55寸和65寸两个相对便宜的产品,这就会让不知所以的消费根本不知道华为在高端领域的产品。

换句话说就是在部分门店内,消费者得不到完整的产品体验,这就势必将影响消费决策。

那为什么又说华为智慧屏的未来的是值得期待的?

原因也很简单,电视产品即将走过百年历史,是时候需要一次颠覆了,但现阶段华为智慧屏的相关AI技术,由于创新成本还无法大面积推广,亦或者相关技术还没有从量变积累到质变,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且除了家庭场景,智慧屏的B端如办公、商显等领域潜在应用价值也是传统电视无法比的。

最主要,华为作为当下仍在坚守的少数玩家,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赢得了这次战役,“智慧屏”、“智能电视”等产品的爆发只是还差一个契机,一旦到来华为或将实现通杀。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智能相对论 Focusing on智能新产业新服务,这是智能的硬件NO.224深度解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