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既与每个人的个体健康发展有关,也与整个家族、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关。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复杂,生活的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卫生问题也就显得更加复杂而重要。
赤子初心,志存高远
“任何的成就都并非偶然,越早的确定大方向,并持续的为自己确定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地完成,就会离自己的最终目的越来越近。”
人儿时的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寇绍杰生长于开封市所辖的一个乡镇上,那时的中国物质基础并不好,而农村基层的物质基础则更为匮乏。在这种情形下,医疗的作用则更为凸显。
在寇绍杰儿时,经常看到公社卫生院的医生穿着白大褂、背着因为红十字标识的药箱上门问诊,这一形象久而久之便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并且,因为当时医疗条件的不足,中医对于疾病多采取较为简便廉验的方法,这让医生本就高尚的形象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他心中,中医是个神秘而又神圣的职业,“一株草”“一根针”就能治好很多疾病,这也潜移默化的在寇绍杰心中种下了“学医”的种子。
在中学时期,寇绍杰在一篇以《我的志向》为题的作文中,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医生”。在高考结束后,寇绍杰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中医知识。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寇绍杰便被分配到了开封市精神病医院,完成了儿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医生。
不问前程,砥砺前行
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几年里,寇绍杰便对于“情志病”展现除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郑州的几家书店就成了他常常光顾的对象。在一次逛书店中,他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名叫《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书,这本书使寇绍杰重新认识了情志病,并意识到学校课本对于情志病的描述太过简略,中医情志病的内容还有很多都未被挖掘。
回到学校后,寇绍杰便开始在深入的研究中医关于情志病的内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觉得仅靠大学书本上的知识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疾病种类,需要投身于临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在毕业分配工作时,本应分配至中医院的寇绍杰选择调剂至开封市精神病院。
在开封市精神病院工作使寇绍杰汲取了更多情志病的知识,同时也使他关注到了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因此,寇绍杰决定进修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弥补自己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方面知识的不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目前,寇绍杰已成为名满省内的名医,无数患者经过他的治疗恢复健康,这种中西医结合之下的身心同治疗法,不仅调理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也帮助患者客服了心理障碍,令患者换的了新生。
但寇绍杰仍然在不断总结、学习,并得出了“西方心理学理论在某些方面并不能解释中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结论,因此,他与云太医互联网医院共同组建了“寇式素朴心理工作室”,并以期利用道家思想,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患者心理活动特征,审视西方心理学方法与理论,最终走出一条极具民族性的本土化心理学道路。
寇绍杰,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疾病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开封市医学心理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精神卫生领域30余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