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真的太火了,上市40天锁单量超过10万供不应求,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3月比2024年2月公共充电桩增加8.3万台,3月同比增长48.6%。
新能源汽车继续狂飙,市场对充电桩技术和服务的不断提升的要求,充电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充电桩产业常见的问题,比如充电桩“充电难”、“充电慢”、“设备故障率高”等等再次被翻出来讨论和鞭尸。
显然新能源汽车驶入加速车道,充电桩需求会越来越强劲,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竞争。
一季报喜忧参半
新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对于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用户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利好充电桩运营商。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3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与之对应的现象是,车企、第三方充电桩厂商加速建设充“电桩网络”,充电桩数量不断攀升。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预计2024年新增公共充电桩108.4万台。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车企加速自建充电、换电站,抢食充电桩市场份额,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充电桩诞生之初,国内充电桩运营主体主要是第三方运营商和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后来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领头羊陆续自建充电桩网络、换电站,并向其它品牌开放,补能竞争愈加激烈。
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自建充电网络有诸多好处。一是,提高车企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他们的电动汽车;二是,通过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可以为车企带来额外的盈利机会;三是,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充电设施和优质的充电服务,车企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诚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车企间争夺销量的利器,越来越多车企宣布自建充电网络布局计划,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奔驰预计到2026年底,将在中国安装至少1,00个大功率充电站和约7,000个充电桩;大众集团计划到2025年之前与其多个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安装4.5万台快速充电桩,其中约1.7万台位于中国市场;小米集团宣布将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领域,计划自建充电桩网络……
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需要灵活应对,不仅要积极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还要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才有希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保持稳定发展。
星星充电聚焦超充,转型全面数字化能源服务
作为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之一,星星充电历经充电桩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了快速扩张和成长,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时代充电桩产业的充分内卷。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概念正火,但充电是最大瓶颈之一。星星充电以解决充电难题为使命,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充电服务,逐渐在行业内站稳脚跟。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结束野蛮生长状态,转而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更好的产品、更快的效率、更高效的服务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超快充”成为新趋势。
为顺应市场发展,星星充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打造一个覆盖广泛、高效可靠的超充网络,并宣布打造数字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服务版图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拉开与其他友商的差距。
在产品方面,星星充电打造多元产品矩阵,已完成从360kW到960kW,从风冷到液冷,从单枪到双枪的全产品布局,不仅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还丰富了超充应用新场景。
据网络公开数据,星星充电平台已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和地区,注册用户超2000万,服务各类合作伙伴超15000家,平台运营充电场站超80000座。星星充电还计划未来十年,将建成全国超10000座含液冷终端的超级充电站,全国推广城市126座。
在技术方面,星星充电潜心专研“超充技术”,还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与多家龙头企业组建“续航联盟”,共同推动超充技术的研发。据悉,星星充电的“超充”产品全系支持1000V高压平台,主机最高功率可达960kW,额定电流600A且支持最大800A的电流输出。
在生态方面,星星充电创新运营模式,营造智能充电桩共享生态,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星星充电已经与50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的建立生态合作联系,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保时捷、捷豹路虎、理想、东风、沃尔沃等等。
总之,星星充电通过将充电桩业务延伸至数字化能源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一举措不仅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能源服务,也为星星充电自身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潜力。
特来电布局桩到网,深挖“充电+”综合服务体
同样是充电桩行业的领头羊,特来电也积极从充电桩业务切入新能源产业链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近期,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年度成绩单: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6.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44%。
其中,电力设备“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实现收入85.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5%,毛利润20.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5%;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特来电)实现营业收入6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1%;毛利润1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7%,实现扭转亏。
在充电桩运营商普遍为盈利发愁之际,特来电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说明其在充电桩运营领域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实力。究其原因,特来电通过“桩到网”布局,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效的转变。
一来,“桩变网”实现广覆盖。与传统的单充电桩相比,特来电充电网具有覆盖范围广、支持大规模充电等优势,可以在不同地点建设充电桩,覆盖更多的充电需求点,更符合越来越多样化的新能源补能趋势。
根据充电联盟统计,在公共充电领域,截至2023年底,特锐德运营公共充电终端52.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31.3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全年公司充电量达93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
二来,“桩成网”实现高效能。与传统的充电桩相比,特来电的充电网技术模式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充电桩进行远程监控、调度和维护,提高充电效率和可靠性,解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充电需求冲击。
三来,“桩到网”实现高质量。充电桩服务质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充电速度慢、设备故障率高、充电桩维护不及时等,这些问题给用户充电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便。
特来电重构充电网技术路线,可以对充电桩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充电服务。据了解,围绕充电网技术,特来电攻克了世界20项核心及卡脖子关键技术,获得知识产权130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特锐德官方透露:“公司已联合百余家生态合作伙伴,覆盖金融、保险、车后服务市场、电池能源、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深度挖掘“充电+X”商业价值,致力于做中国最强最大充电网生态运营商。”
不得不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充电桩与其他基础服务将逐渐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智能化的“补能网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特来电深耕“充电+X”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将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从拼规模、拼技术到拼生态,卷度更胜以往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高歌猛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竞争从拼规模、拼技术到拼生态,内卷程度更胜以往。
在规模方面,庞大的充电桩数量和覆盖面,能彰显第三方运营商的地位和实力。
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布局,建设庞大和密集的充电桩网络,可以提高充电站点的覆盖率,满足用户在不同地点的充电需求,从而增强了他们对充电桩运营商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在技术方面,更先进和更智能的充电技术,能保证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充电桩技术也在不断进化,从传统的慢充到快充、交流充电到直流充电等等,第三方运营商持续跟进充电技术,可以提供更快、更稳定的充电服务,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方面,完善和开放的充电生态系统,可以为第三方充电运营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充电运营商与多个车企、能源企业和充电设备制造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可以扩大业务范围,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充电服务,开展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
综上所述,建设充电桩生态,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未来充电桩市场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届时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卷度更胜以往,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品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