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率先港股“冲线”,开启共享出行下一个增长故事?

在共享出行领域,市场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增长故事。

日前,嘀嗒出行顺利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预计将在近期正式挂牌交易。

嘀嗒出行的上市之路可谓充满坚持与努力。公司早在2020年10月就递交了招股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上市进程一度搁置。直到2023年2月,嘀嗒出行重启了其上市计划,并在2024年2月成功通过了证监会的IPO备案,拿到了上市的“钥匙”。

在这背后,嘀嗒出行的轻资产业务模式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重资产出行公司不同,嘀嗒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避免了高昂的汽车拥有成本,也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以挖潜增效的“另一种出行方式”,实现以最小的增量成本快速转动起业务增长的飞轮。

根据嘀嗒出行的招股书,公司在过去三年的营收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和8.15亿元,虽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保持稳健。与此同时,2021年-2023年6.31亿元、4.28亿元和6.05亿元的毛利呈现出其良好的盈利能力。

嘀嗒出行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当前共享出行市场竞争激烈、成本控制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嘀嗒出行的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十年“顺风路”,撑起一门生意?

人找车需要增加额外的车,但车找人需要的只是一次信息的撮合。嘀嗒出行的基本盘就是如此朴实无华,却又刚好解释了“不给城市添堵”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营状态。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汇总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指出,2021年,小型私人乘用车平均乘员只有1.4人,出租车每日行驶中的空置率也超过了30%,整体运力实际上出现了明显的浪费。但从交通整体视野层面看,这些浪费也可以被解释为“冗余”,关键看如何调配。

嘀嗒出行决定扮演这个资源协调者的角色。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已经是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2023年,顺风车交易总额为人民币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0.3百万次,按交易总额计的市场份额为31.8%,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的市场份额为3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15.6百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5.0百万名或32.0%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

这也反映在业绩中,报告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为嘀嗒出行贡献了九成的收入。来自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收入分别为6.95亿元、5.15亿元和7.74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89.0%、90.5%和95.0%。此外,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依次为85.4%、79.5%、75.9%,始终保持在高位。毛利率的优势,反映出嘀嗒出行轻资产模式的特色,也是嘀嗒出行的“福报”——为集体谋利益者必得回报。

长期来看,增量成本用于运营而非资本投入,依然会是极大的优势。顺风车服务又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依然存在大量人找车、车找人需求。嘀嗒出行的杠杆只要上对环节,将撬动城市交通中大量的原生交通资源,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对交通秩序的贡献,都要优于额外投入资源开发业务。

自2014年至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新业态已走过10年。作为最早一批市场参与者,从嘀嗒出行实现业务成果的路径看,几个基础条件值得关注。

首先,足够高的移动出行渗透率和足够细分的出行方式。弗若斯特沙利文将四轮出行分为三类:网约车、顺风车、出租车。嘀嗒出行的核心业务是顺风车,出租车处于价值挖掘阶段。

网约车赛道则被其他专业户占据。尽管都是四轮出行,但正如嘀嗒出行的资源配置能力与“补位”效应,几种出行方式的意义并不一致。

网约车虽然对我们生活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出行工具了,但相对于交通生态而言更像是新物种,不是指发展历史新,而是它并非从交通系统内部自发产生,是互联网嫁接的产物。尤其是在“双证”合规浪潮之后,网约车已经很难说完全继承了共享经济时期的初心。顺风车虽然也是互联网与运力的嫁接,不同之处在于,顺风车的需求是交通系统内天然存在、从古至今都有的,不需要外部力量塑造,所以真正的顺风车反而是共享绿色出行。出租车目前仍处于转型探索中,正在充分借助更多外部力量,比如嘀嗒出行等平台,来强化夯实行业竞争力,开创新的前景。

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出行服务渗透率够高,嘀嗒出行也能走向不同能级的市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顺风车在全国366个城市开通服务,包括大量二三四线城市。

其次,嘀嗒出行靠技术赋能和用户运营共同促成效率最优、生态向善。作为行业生态里负责运力资源协调的人,嘀嗒出行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不断地提升运转效率,把服务做到极致。

2023年,嘀嗒顺风车应答率为66.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乘车完成率一般高于70%,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以接单来统计,嘀嗒顺风车平均顺路程度已达85%。在大数据和AI合力赋能之下,目前嘀嗒出行可以为车主一趟行程智能推荐三单,同时基于智能路径规划,针对合拼订单,平均每一单可为用户节省近两分钟路上时间,每天累计节省250小时,进一步提升合拼效率。

所以,嘀嗒出行一方面保持了不给城市增添额外的系统性负担,又满足了自己的商业化需求。其净利润在2022年经历低谷后,在2023年重新录得正增长。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则分别为30.5%、14.9%、27.7%。

出行市场竞争不减,嘀嗒出行进入next level

出行领域的竞争,运力总是基础。顺风车抓住了运力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在规则允许的框架内成长起来。然而,运力更容易补足,也更容易达到瓶颈。长期竞争的核心,是出行质量。尽管这个词略显抽象,但仍有不少具体措施能够体现质量意识。

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顺风车的市场份额仅占4.4%。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预期将由2024年的人民币371亿元增加至2028年的人民币1,039亿元,于2028年将占中国汽车客运市场8.4%的市场份额,2024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4%。对于一个看起来高度成熟的市场来说,这个增长率依然代表潜力,代表更多供给和需求。

不过,解决运力问题仅仅是满足了自身商业运营的需求,但能否为交通系统带来增益,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共协助创造5220万个未利用汽车座位的运力,相当于中国小型私人乘用车座位总数约4.5%。2022年全年,嘀嗒顺风车实现协助减少超过90万吨碳排放。此外,根据嘀嗒出行联合中国船级社的顺风车缓堵效果专题研究,嘀嗒顺风车让典型城市信号灯路口,平均一辆车延误时间最高下降近0.6%,道路饱和度最高下降近0.3%。

显然,在经过嘀嗒出行优化的“真的顺风车”模式之下,每一份运力都发挥了其最大价值,总的投入和碳排放便随之减少。这样从另一个视角反映出嘀嗒出行高度合规,只服务于真实的顺风车,没有潜在的过度商业化。

2024年6月6日是第五个国民顺风日。为此,嘀嗒出行更是发起了主题为“顺风新十年,初心弥新,共建多赢生态”的倡议,倡议顺风车行业参与者和广大用户,尊重顺风车业态的自然发展规律,加强共建与协作,共同呵护顺风车业态的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让顺风车这一美好出行方式,发挥更加巨大且创新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技术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共享出行正在逐步从城市交通体系中的边缘力量转变为核心组成部分。

尽管已经历十年的发展,但顺风车服务在中国汽车客运市场的渗透率仍处于初级阶段。顺风车用户委员会的郑杰先生指出,从渗透率和地域分布来看,顺风车以及顺风合乘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普及。

目前,顺风车的主流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且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现象。在更广泛的下沉市场、县域及乡村地区,顺风车的认知度和参与率相对较低。然而,正是这些地区,蕴藏着顺风车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随着嘀嗒出行成功通过上市聆讯,其上市进程正式入倒计时阶段,更为整个共享出行行业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在嘀嗒出行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也验证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广阔潜力。

在众多共享出行企业争相“冲线”的过程中,嘀嗒出行借助上市这一跳板,能否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赛道到领跑的转变,将是未来市场观察的重点。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