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太医线上看诊平台——郭氏乳科流派工作室整理编辑
郭宇飞,河南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获国家级专利3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乳腺纤维瘤,乳腺分叶状肉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增生病、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乳房异常发育症、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等乳腺疾病。
《黄帝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郭宇飞教授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发病多因正气亏损,风寒湿邪毒得以潜伏乳络,导致气机不畅,血气难化,津液停滞,最终生成痰浊。邪毒使肝失疏泄,气滞则血瘀,故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变局部多为痰瘀胶结之肿块,伴有粉刺性物质流出。
因此,郭教授提出风寒湿邪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之病因,妇女素体虚弱,邪毒伏藏发病为病机,脏腑风湿毒结为发病关键,毒郁化热、热盛肉腐破溃为病情进展。故郭教授强调浆细胞乳腺炎需要根据病情进展,分期辨证治疗。现将郭宇飞教授分期治疗思路总结如下:
1 肿块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表现为乳房包块,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阶段,风寒湿邪毒与痰瘀互结于乳络,病程短暂,发展迅速。乳房包块多呈不规则形状,质地坚硬,边界模糊。若病情持续恶化,包块表面及周边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范围不断扩大,乳房包块局部持续疼痛,甚至触痛明显。针对肿块期的治疗,以阳和通腠、疏风除湿祛寒为主要治疗策略,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郭宇飞指导学生为患者问诊,左为郭宇飞,右为郭宇飞学生)
2 脓肿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期的出现,多源于乳房包块未能及时治疗或临床疗效不佳,致使风寒湿邪气伏藏体内,气机郁结化热,导致乳房局部热盛肉腐,乳房包块软化进而形成脓肿。在此阶段,机体气血两虚,难以托毒外出,多表现为乳房患处红肿胀痛,色泽鲜红或暗红,触之灼热等。针对这一阶段的症状,治疗原则应为透脓泄热、化痰软坚、逐瘀通络。
3 溃后期
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变后期,常见与乳管相通的瘘管,这是导致乳晕周围包块反复红肿疼痛及化脓的重要因素,亦是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关键所在。此阶段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瘘管伴脓性粉刺样物质排出,创面色黯,愈合困难,创口边缘木、硬、青、黑等。治疗应以托里透脓、温阳活血、疏风涤痰为主。
此外,郭宇飞教授指出,在实际临床实践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存在多个阶段同时存在的现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整体与局部的辩证论治,权衡疾病的虚实主次,结合内外因素,选择更恰当的、更适合患者的、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