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竞争加剧,城市之间不仅要比拼上市公司数量,还要比拼初创企业的质量。建立更科学、有效的企业培育机制,真正给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帮助,将成为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和创业者的强大竞争力。
前段时间,笔者在与朋友交流的时候就在思考,对于早已度过起步期,基础业务模式都已成型的企业而言,到底什么帮助才是对他们最有效的?政府又该怎样加速这类企业的发展?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对此略有感悟:搭建更大、更精准的资源和信息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家们开拓新思路、启发未来规划,对打开企业成长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9月18日–20日,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带队赴安徽省合肥市、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与“新”同行——2024年“星商学”企业家访学活动,市委统战部二级调研员张克清及长沙民营企业家代表等20人参加。
笔者很荣幸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收获颇多,有几点思考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
科技创新始终是企业和城市弯道超车的最强力量
人口流动,往往是产业兴衰的晴雨表。2023年,合肥的总人口净流入超过20万,居全国之首。而“一次投资,引一个龙头,带一串链条,兴一片产业”的“合肥模式”,近年来也不断被总结、分析、学习。
那么,合肥是如何在众多中西部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从劳务输出地到人口净流入地的华丽转身的?
“以投带引”是表象,但不是根本原因。从本次访学的第一站——安徽创新馆开始,到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实地参观,我们得以窥见冰山一角。
安徽创新馆内凝聚了安徽各类“高精尖”科技成果,尤其是中科大的许多科技成果,笔者以为,这才是合肥“加速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能力。
在后续召开的合肥·长沙两地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湖南力得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卉表示:“科技创新是一门‘技术活’,增进交流学习才能迅速进步,通过参访蔚来、科大讯飞等企业,我们拓宽了视野,也学到了一些经验,对我们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尤为关键的是,合肥成功地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大)等高等学府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了实际生产力。中科大丰富的科研成果与人才库,为合肥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合肥,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这无疑为长沙等同样拥有丰富高校资源的中部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长沙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9所高等院校(截止2024年6月教育部数据),此外,据2023年数据,长沙已有中电四十八所等99家独立科研机构,2300多家各类创新平台,为长沙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和产业化,是长沙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本次参加访学的长沙企业中,也有许多在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代表,真正走到合肥,才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合肥、武汉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做法,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这次访学让我们很有获得感,对科技成果落地见成效方面很有启发,也增强了我们对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信心。”湖南中勘北斗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谢江岸说。
与合肥一样,长沙近年来正在积极探索高校与市场联动的新机制,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科研优势,培育相关产业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长沙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全国大市场背景下 中部城市的企业们机会在哪里?
作为中部城市的重要代表,长沙、合肥的弯道超车也代表着中部城市发展驶入新的快车道。
自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中部地区崛起”已经提出20周年。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让中部“脊梁”挺起来的要求十分迫切,如今,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广阔舞台上,中部城市的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次“星商学”企业家访学活动中,一个生动的案例就让笔者对全国大市场背景下中部城市企业的崛起机遇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合肥的一家企业代表在座谈会上透露,他们正在长沙落地新的子公司,与长沙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过去,单个城市在中部地区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集中全市力量并花费多年时间。然而,在全国大市场的背景下,中部多个城市紧密连接的优势开始凸显,可以合作共建产业链。
以合肥和长沙为例,两地在产业上各有优势。合肥在集成电路方面领先全国,而长沙在工程机械、农业领域、新材料等领域均展现独到实力。
其中,在新材料领域,中南大学的科研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了市场化转化,并催生了类似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等一批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这两个城市之间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对企业和城市发展意义重大。而要将这份机遇最大化,核心还是要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到市场上,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未来的两地合作中,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中部城市的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为星商赋能 长沙还真是下足了功夫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崛起,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其发展不仅依赖于内部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更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与助力。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的扶持、融资渠道的畅通、技术创新的鼓励、市场准入的公平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等等。
民营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特别是在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服务、构建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走进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武汉,我们看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种生动实践。
9月20日,访学团深入探访了武汉市岱家山科创城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基地。岱家山科创城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其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和体系,为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从孵化到成长的全链条支持。
岱家山科创城的服务模式,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长沙在服务星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坚实举措。
对于长沙而言,此次访学活动不仅是对外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更是对内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次实践探索。
此次访学团汇聚了长沙市“三高四新”战略领域的杰出企业代表,其中70%来自制造业,40%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访学地点的选择上,工商联匠心独运,精选了与创新、科技、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标杆企业和基地,从安徽创新馆、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岱家山科创城等。力求实现领域匹配、对标先进。
通过组织企业代表走出长沙,走进合肥、武汉等中部城市,长沙政府不仅为企业搭建了跨地域的学习交流平台,更让企业看到了合作的可能性,激发了企业寻求外部合作、拓展市场的动力。这种主动出击、积极作为的服务态度,正是长沙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中部崛起的巨大机遇下,长沙如何构建起企业之间跨地域的合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长沙的做法是,以“大统战”思维,凝聚统战之力,担当统战之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通过“1+N”星商服务矩阵的重点活动等形式,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对接企业最需要的内容。
这种做法深刻理解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即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生态环境。
正如湖南聚恒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遂仲所说:“‘星商访学’不仅是一次访问交流,更是一次现场教学,我们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提升长沙民营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进而助力长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长沙模式下”,政府不再仅是政策定制者,更是服务者,这一模式的构建,正是基于对民营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深刻理解,即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合作且充满创新的生态环境。
如今,在长沙,思想引领有“星商大讲堂”,交流分享有“星商说”,金融信贷有“星商通”,学习充电有“星商学”……随着1+N星商服务矩阵搭建,民营企业家活力和潜力得到极大激发。
未来,长沙也将继续以开放姿态和前瞻思维,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为星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地基,为中部崛起贡献“长沙力量”。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