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失眠症,正在被包装成“熬夜经济”

消费市场大有要吃尽年轻人身上一切红利的阵仗,这会不会物极必反?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奶茶店纷纷开启24小时营业制,主流茶饮品牌包括喜茶、霸王茶姬、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都在其列。夜间消费在前两年各类夜市、地摊盛行的时候爆发过一阵,如今,再度火遍整个消费市场。

除了奶茶店,一些餐厅也陆续加入“24小时营业”阵营。

如小龙坎旗舰店一直主打24小时营业;巴奴火锅在今年7月份也宣布24小时试营业;甚至一些连锁快餐品牌,老乡鸡、遇见小面、超意兴……这些原本在白日活跃的品牌都开始24小时营业。

就连一些书店、咖啡馆、便利店、洗浴中心皆在夜间经济中等待爆发,社交平台上甚至还火过一段时间的夜校,2024年以来,小红书上的“夜校”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夜晚不睡觉的年轻人有那么旺盛的消费需求吗?

数据显示,国内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里,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这一占比到了90、00后这一代还在继续上升。今年饿了么与美团的数据也显示,奶茶在深夜的需求不可小觑。

时至今日,总也等不来爆发的消费市场不想再放弃任何一次复苏的机会,哪怕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大不如前,也要24小时待命般守在其钱包边上。

“夜间生意”好做吗?

在熬夜一事上,当代年轻人有着超高的发言权。调查显示,有40.41%的年轻人几乎每天熬夜,32.21%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几乎不熬夜的年轻人只有3.93%,从未熬过夜的人更是只有0.06%。

年轻人不睡觉的时候,或许会天然生出消费欲望,整个消费市场也需要这份欲望来点燃寒冬。

2023年一则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淘宝夜间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90%,支付宝夜间休闲生活行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25%;一些便利店在夜间的营业额甚至在全天能占比到30%。

从最近转型24小时营业的奶茶店来看,也能窥探到一丝年轻人在夜间的消费热情。数据显示,古茗一家位于宁波的门店,夜间里的订单能带来1000-2000元的营收。甜啦啦24小时营业测试门店,单店营业额提升了近230%。

但夜间生意真的好做吗?恐怕不能单凭几个数字来论断。毕竟这门生意如果好做,全天营业门店占比在40%以上的麦当劳就不会遇到业绩低谷,一向是24小时制的便利店也不会大批量倒闭,连711的风头都大不如前。

首先,门店延长营业时间背后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值得一提,典型的例子是奶茶店。

调查显示,当一家奶茶店把营业时长延长到24小时,其设备成本、人工、水电费都要跟着上涨。有店主计算过,其门店在去年3到5月转为全天经营,水电费增长了30%左右,约2100-2700元。再加上设备与人工,这对于一家加盟店而言是笔不小的成本。

此外,夜间奶茶消费基本是外卖平台下单,店家还要考虑夜间平台抽成与深夜增加的配送成本。

其次,门店24小时营业其实并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全天营业就意味着对一家门店的运营方式、产品结构、乃至整个供应体系发出更严格的要求,这也是大部分24小时营业门店都出自连锁品牌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寻常门店而言,一旦经营时长放宽,无论是产品种类还是储备供应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此一来,采购、人工与仓储的成本也会跟着上升,而在餐饮成本中,原材料采购与人力本就占据大头,前者通常占营业收入的20%至30%。

另外,随着熬夜消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想要挤入夜间经济的各色商家也层出不穷,且涉及的范围花样百出,包括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不睡觉的年轻人仿佛在消费市场的鼓动下,把夜生活过得比白天还要精彩。

因此,商家在夜里的竞争丝毫不逊色于正常经营段的白天。《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3点到24点之间,饿了么上的餐饮商户有超过83%还在营业,过了24点之后仍然在营业的商户比例超过60%。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烧烤、火锅等餐厅门店还要面临夜间扰民被投诉的风险。以夜生活丰富的青岛为例,有一年七月,青岛各大便民热线接到有关餐饮门店深夜扰民的投诉近200条。

原本增加营业时长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营业增长,但当真的到了深夜,不少商家无奈地发现,夜里年轻人的钱远比他们想得要难赚。

年轻人在夜里上演“消费升级”?

当前的消费市场到处都在迎合降价狂潮。

有意思的是,相比于白日里捂紧钱包的理性与慎重,年轻人在夜里的消费行为却有一点“升级”的兆头。多年位居网红城市之列的长沙有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夜间外卖消费的笔单价显著高于全天平均值,长沙夜间笔单价比全天高出近25%。

无独有偶,便利蜂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对比一天三顿的正餐,年轻人更舍得为夜宵花钱。仅有10%的白领平均午餐费用在30元以上,而同等价位的夜宵消费者占比却有62.5%,足足超过午餐6倍。

这是为什么?

或许夜间经济崛起的原因能够恰当地解释这一点。年轻人之所以在夜里撑起一片大市场,其本质是当代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大多数年轻人白日困在职场里,夜晚反而成了休闲时刻,甚至有时候夜里还要加班。

BOSS直聘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有81%的群体表示工作中需要加班,一周加班天数在2-3天人群占比达32%;猎聘数据则显示,42.9%的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因此,夜间消费表面看似升级,实际上还蕴含一点“报复性”心理。

24小时营业的奶茶消费里就曾暗示过这一点。

今年饿了么《24小时奶茶消费报告》里就有提到,有13%的深夜订单是送往写字楼;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在下午4点后到次日凌晨5点的时间段里,写字楼、园区这类工作场所下单茶饮的订单比例超过30%,夜间时段(22:00-04:59)占比也有9.8%。

年轻人在夜里的消费真的在升级吗?其实不然。

看似升级的背后实则是日常消费降级后的一次自我宣泄。曾经在消费升级的年代,年轻人为取悦自己一掷千金,彼时,四位数的球鞋、买到破产的盲盒、几百块的雪糕……消费市场跟着乐此不疲地创造风口。

时至今日,夜里加班点杯奶茶、在大排档吃口烧烤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忙里偷闲的解压方式。而“解压放松”也是年轻人喜欢夜间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高达59.8%,就连看上去最该催动夜间消费的“社交互动”,其占比尚只有55.3%,排在了后一位。

这也就意味着,当消费行为以释放压力为前提发生时,奶茶、烧烤、火锅……一类传统业态基本能满足这一需求,消费市场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出现新的风口供资本消遣,夜间经济所传达出的消费理念明增暗降。

可以确定的是,熬夜的年轻人撑不起所谓的夜间经济,回望整个消费市场,多少兴盛于夜间的商业业态逐渐凋零,典型的例子是KTV与小酒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2019年国内KTV业态场所数量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三年之内KTV数量削减近一万。另一方面,被年轻人熬夜追捧过的海伦司酒馆,已从2022年的767家减少至2023年的479家,同比下降37.55%。

或许,开始加入24小时营业大军的“奶茶店”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没人甘愿承认而已。

年轻人已成消费市场最后的“底线”

尽管这两年里年轻人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但透过现实的种种,并不难看出消费市场对年轻人始终持留恋态度。甚至在年轻人消费能力不胜从前的当下,仍然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再从这一群体身上敲出些商机。

当然,大部分年轻人的处境未必有外界描述得那么不堪,DT商业观察在去年出过一则调查报告,2023年大概有3成年轻人的年收入上升,同时,有近6成人比上一年的花销增大,2024年,超过九成的Z世代参与双11大促。

某种程度上,沉寂日久的年轻人仿佛再次有了消费欲望。天猫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5月份,天猫公布的88VIP会员数据中,00后开卡人数激增533%;就整体同比而言,今年双11期间00后用户数同比增长67%。

这大概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一直“盯着”年轻人不放。而夜间经济更是证明了年轻人在消费市场上尚有一丝影响力。盘点全国夜间消费交易额最高的几个城市,基本全是年轻人经常活跃的地方,如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北京、成都……

然而,消费市场大有要吃尽年轻人身上一切红利的阵仗,这会不会物极必反?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届年轻人即便是消费意识回升,却也很少像从前那般任由资本“摆布”。在昔日的商业逻辑里,一家新生品牌只要拿捏好流量,便极易在年轻群体里出圈,当前一些头部消费品牌在当年皆玩过这一招。

但时至今日,年轻人不乐意再为消费市场一场场刻意的狂欢买单,甚至下意识排除那些“自带”热度的东西。钟薛高、三顿半、虎头局、茶颜悦色、完美日记、和府捞面、花西子……这些在2019年前后异军突起的网红品牌,如今纷纷趋于安静。

今年3月份,钟薛高宣布回到2.5元雪糕时代;往日最容易在年轻群体里出圈的美妆系,三年关停高达18个品牌,基本都是创办于2017~2020年的新势力;2023年才实现扭亏为盈的奈雪的茶,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再度达到4.38亿元。

不可否认,年轻人的冷落对整个消费赛道的打击是致命的,新一轮的造富神话仿佛于几年前就宣告终结。

反应到资本层面或许更为直击人心。赢商网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间,新消费品牌累计融资161起,不足上一年的一半。而在2021年,彼时还是新消费取悦年轻人的巅峰期,这个数字则高达513起。

消费市场固然离不开年轻人,但这届年轻人也不似从前了,起码“敲骨吸髓”的商业游戏很难再玩转,即便各行各业24小时轮番上阵也不行。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