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风起云涌,资本市场的风向频繁变化。过去一个月,江淮汽车累计上涨66%,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催化剂”在于余承东透露的消息:华为智与江淮合作的全新车型“尊界”将于明年春天上市。这一消息让市场不禁联想起当年赛力斯在问界加持下的“咸鱼翻身”。
但我们需要冷静分析,这种预期是否过于乐观?尊界虽然背靠华为,但能否复刻赛力斯的奇迹,尚存诸多变数。汽车产业的本质是长周期、重投入,高增长背后更需要扎实的研发和供应链能力支撑。此外,市场的风口往往伴随着过热的泡沫。正如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在投资中,乐观是一种奢侈品,谨慎才是生存之道。”
1、江淮与华为的豪赌有胜算吗?
江淮汽车正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从基本面看,这家公司几乎难以令人乐观。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22.71亿元,同比下降5.02%;扣非净利润亏损2.31亿元。而回溯更长时间的数据可以发现,这样的表现并非偶然:2017年至2023年,江淮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早已成为“惯例”。
在长达数年的亏损期内,江淮主要靠政府补助“续命”。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江淮汽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20.05亿元、12.05亿元和13.41亿元,占据了公司亏损金额的七成以上。可以说,江淮在财务报表上“活下去”的能力,更多依赖外部输血,而非自身造血。
尽管如此,一家基本面“频频亮红灯”的企业,却在资本市场上屡创佳绩。过去一个月,江淮汽车股价累计上涨66%,市值突破千亿大关,甚至超越了老牌车企广汽。是什么点燃了市场对江淮汽车的期待?
答案指向一个关键事件。10月17日,华为高管余承东透露,华为智选车与江淮合作推出的全新车型“尊界”,并定于明年春天正式上市。这个消息无疑成为江淮股价飙升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让投资者想到了赛力斯的逆袭。
在华为选择与赛力斯合作之前,赛力斯的命运同样岌岌可危。2022年,赛力斯亏损高达52亿元,单年亏损甚至超过江淮近三年的亏损总和。然而,仅仅依靠问界系列,赛力斯迅速扭转了颓势。今年前9月,赛力斯新能源车型(M5/M7/M9等)累计销量达到316,713辆,同比增长364%。
销量的爆发不仅带来了营收的暴增,也彻底改变了赛力斯的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营收同比增长539.2%,净利润同比增长224.8%。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直接推动赛力斯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重估,股价在过去一年半暴涨4倍,增速甚至超越了传统车企“迪王”比亚迪和多家新势力车企。
如今,即将问世的“尊界”给了市场对江淮汽车的新期待。投资者希望,这款车型能成为江淮汽车的“问界”,复制赛力斯的成功路径。然而,乐观情绪的背后也潜藏诸多疑问:
首先,江淮汽车是否有能力撑起尊界的供应链和制造体系?相比赛力斯,江淮的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号召力更为薄弱。其次,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经验未必能够直接复刻在江淮身上。成功往往有其独特的时间与市场环境,江淮能否借助尊界实现翻身,仍需时间验证。
市场投机的背后往往伴随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判断和风险管控才是穿越风口的关键。在资本追逐下一个“赛力斯”时,或许更应谨记:不是每条“鱼”都能跃过龙门。
2、尊界为何难以复制问界的成功?
赛力斯的崛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奇迹。凭借问界的销量爆发和机器人概念的助推,这家原本濒临破产的企业市值一举飙升至仅次于比亚迪,与理想汽车并肩争夺行业第二的位置。然而,细究赛力斯的成功模式,不难发现,真正支撑其价值的核心是销量的快速增长,而非机器人概念等“宏观叙事”。
这也意味着,对于江淮汽车而言,能否成为“下一个赛力斯”,关键在于尊界能否取得与问界相似的市场表现。然而,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尊界复制问界的成功几乎无望。
问界的成功离不开强劲的销量表现。今年前10个月,问界累计销量达到35.3万辆,仅次于理想的39.3万辆,远远领先于蔚来(17万辆)和小鹏(12.2万辆)。如今,问界已经成为赛力斯的核心车型,占其总销量的95%以上。
相比之下,尊界的市场潜力却显得有限。其首款车型定位为售价超过100万元的高性能车,注定无法像问界那样“走量”。数据显示,国内百万级以上的汽车市场份额仅占整体市场的1%,即便是这一市场的“销量冠军”奔驰S级,每月销量也不过千余辆。这意味着,尊界的月销天花板大概率在千辆左右,对江淮汽车的整体销量贡献将不到3%。
除了销量受限,尊界在百万级豪车市场的竞争力也充满挑战。在这个细分市场,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往往更关注品牌力与身份认同。换句话说,豪华车的品牌光环才是高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关键因素。然而,江淮汽车在品牌调性上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很难撬动这一高端市场。
回顾新能源车企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也可见一斑。比亚迪推出的百万级豪车品牌“仰望”,尽管在上市初期取得了月销过千的成绩,但最新的10月销量却跌至仅282辆。这一案例再次印证了新能源豪车“高开低走”的尴尬局面。
当然,华为作为尊界的合作伙伴,其品牌影响力可能为尊界带来一定的增量效应。问界的销量爆发就与华为粉丝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在百万级市场,华为光环的作用可能也会大打折扣。一方面,豪车市场容量有限;另一方面,高端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远远超出了技术性能或粉丝情怀的范畴。
如果尊界想要提升其市场表现,单凭华为光环或豪车市场的有限需求显然不足以支撑。更实际的策略或许是向下布局,推出价格更亲民、定位更广泛的车型,借助销量提升带动整体价值重估。这不仅能覆盖更大的消费群体,也更契合江淮汽车的品牌基因。
3、尊界为何必须向下布局?
“站得越高,跌得越痛。”在汽车市场,豪华品牌的荣耀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余承东曾高调宣称,尊界将“远超迈巴赫、劳斯莱斯Phantom”,在豪华性、舒适性等方面全面碾压这些顶级豪车。这种“大嘴”式营销是否言过其实暂且不论,但这一定位确实明确了尊界的目标:瞄准迈巴赫的市场层级。然而,透过历史和现实来看,这样的定位充满挑战。
迈巴赫的发展历程为尊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作为一个独立豪车品牌,迈巴赫曾尝试以顶级奢华定位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极为有限的市场需求让它最终宣告破产。直到被奔驰收购,迈巴赫才得以“起死回生”,并通过整合奔驰的生产体系来分摊研发和制造成本。
迈巴赫并非特例。劳斯莱斯早已归属宝马,宾利则由大众集团掌控。这一趋势表明,超级豪车品牌难以独立运营,主要原因在于其有限的市场规模无法覆盖高昂的车型迭代成本。将豪车纳入大众车企的生产体系中,通过共享平台、分摊成本才能实现持续盈利。
对于尊界来说,如果它仅仅专注于百万级车型,其市场容量注定难以支撑其运营成本。数据显示,国内百万级以上豪车仅占整体汽车销量的1%,即便是该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奔驰S级,月销量也仅为1000多辆。这意味着,尊界如果不向下布局,其商业逻辑恐怕难以成立。
值得关注的是,尊界的产品规划并非单一定位于超豪华市场。未来,尊界还计划推出高端轿车、高端SUV以及高端MPV等系列车型,并可能将价格进一步下探以覆盖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商业战略来看,这一方向显然更加务实,但“下沉”并不等同于成功。
华为智选车的现有表现为尊界敲响了警钟。在华为旗下的四款“界”系列车型中,只有问界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截至目前,问界销量占鸿蒙智行生态销量的90%以上。而其他车型如智界S7及享界S9销量均不尽如人意。这些车型的平淡表现表明,即使搭载华为的技术生态,市场表现也未必能达到问界的高度。
为何其他“界”难以复刻问界的成功?
首先,市场定位是核心问题。问界M9定位于50万元级的SUV市场,而这一细分市场基本没有新势力竞争者,因此问界可以凭借华为的品牌号召力迅速占领空白市场。但智界和享界则不同,它们的售价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高度重合,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在性能未能明显超越对手的情况下,华为智选车还面临“合作摩擦成本”。车企与华为的联合开发模式拉长了开发周期,也抬高了生产成本,从而削弱了整体性价比。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尊界的推出更像是一场豪赌。如果仅靠华为的品牌光环和高端定位,恐怕难以确保其销量爆发。正如华为在其他“界”系列车型上的失利所表明的,智选车模式并不具备“包赢”属性。尊界的未来,必须依赖于产品体系的完善和向更广泛市场的布局。
对于江淮和尊界而言,如何在短期内赢得市场验证,远比高喊“超越迈巴赫”更为重要。通过向下布局,尊界或许能在更大范围内找到市场契机,但最终能否跑出来,还需要更多耐心和市场反馈。当前,尊界或许并不缺野心,但它最需要的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商业逻辑和扎实的市场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