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风口的便利店能飞起来吗?痛点何在?

如果说阿里与百联集团战略合作后,“一只靴子落地”行动是一个引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快消品行业要进行一个新的形态变革。近期,有着“零售连锁推土机”之称的联华超市被阿里收购了20%的股权后,被赋予了新形态。

我先列几个数据,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从联华近5年财报数字看,大卖场业态的销售额是持续4年下降,从182亿下降到2016财年的162亿。2016财年同店销售也比上一年度下滑2.79%。

联华超市的便利店业态:快客便利店,有1513家门店,直营店805家,一个门店40~50平方,占营业额6%-7%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同店增长6.31%。

庞大的数据差,正体现了便利店和大卖场在市场中的悬殊地位。那么便利店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去击败大卖场,从而走向人生巅峰的呢?青竹君将会为你摘取各大媒体、行业专家的观点去分析一下背后的现象。

一、便利店特别之处

不难看出,与大卖场相比,便利店拥有它独到的特色,作者周宏明先生也对数据做出了解读:

1、固定客户

7-11便利店主要集中于地铁站沿线和商圈地方,它是建立在一个小商圈的基础上的。这里的小商圈的定义是10分钟内步行的距离,假设一分钟走80米,那么便利店的服务对象就是半径800米内的客人。走10分钟就能到的店铺,它的便利程度会使附近住户频繁光顾。

店内所摆放的商品也会影响人气度。便利店从曾经贩卖烟,酒,杂志,半成片食品转变到现在的饭团,便当,冷面等即食,热食,成品食物。因为成品是主食,所以购买频率会很高,一些单身男性会成为便利店的固定客。

所以有人说便利店是离家近的食品店也是有原因的。

2、购物时间短

进入店内,选择商品,结帐。这一连串购物行为花费不到5分钟的客人占总的80%。大部分客人进店前就已经决定买什么,直线走向商品所在货架,拿了就去付钱。另外,逗留时间也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逗留的时间越长,消费者的消费额会相应增加。

3、每平方米创造最大的价值

便利店的生产性是零售业中最高的。通常来说店铺面积越大,租金,电费,装璜等经费就越高。店铺虽小生产性能达到第一位是便利店的厉害之处。日本的便利店平均单店面积在110平米左右,SKU数在2,500品类左右,平均客单价能达到46元。所以,日本的便利店通过对顾客需求的精准分析,增加畅销商品,加速新商品的导入,给顾客带来更满意的商品体验,从而提高来店频率,增加销售额。

通过对每日的POS数据进行彻底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行订单量的预测并进行合理下单,积极引入畅销商品和新商品,滞销商品及时撤除,同时调整货架陈列和库存,从而提升销售额。从而实现了,在有限的卖场空间内推陈出新,追求每平方米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便利店正值风口,谁人来投

风尖浪头,便利店正具如此潜力和优势的时候,为何却没有招来更多的投资者青睐呢?《都说便利店是风口,大风却吹不散便利店的“偏头痛》一文中,娄月有描述到:

如果说几年前便利店的热潮还仅仅停留在行业内部,那么近一年来,这把火则烧到了行业之外,互联网、资本甚至地产商,都开始对便利店虎视眈眈,意欲分一杯羹。频繁在互联网领域使用的“风口”二字,现在也被用在了便利店身上。

无论是门店体验,还是业绩情况,全时都是最接近日资便利店的民族品牌,这也是资本感兴趣的地方。杨波说,“对方找过来的时候,兴趣非常大。讲完模式和经营状况,对方更想投了。但接下来我讲的都是未来长期发展的东西,对方想要的却是短期收益的东西。”

作者认为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便利店,经营上已经积累了经验,尝试了教训,开始走上正轨。在寻找资本上更为容易,然而他们除了资金需求,还希望资本能在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但是中国的资本长期关注互联网等领域,对零售业的指导有心无力。

虽然说便利店被看作是连接线上线下的绝佳场景,并且便利店的门店体验,还是业绩情况,全时段运营这几点都是最接近日资便利店的民族品牌的运营模式,吸引着各大资本家。但是便利店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使得资本家持观望的态度。

然而,并非所有便利店都没有获得资本家青睐,像Today便利店前段时间获得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便利店老板内参的panda小编认为,便利店能够异军突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即时消费需求的增加。

2、搭载了众多互联网项目的便利店成为零售的新体验形式,吸引了资本的进入。正是看到了便利店未来的无限前景,一些创新型便利店随之破土而出,并不断寻求突破,而Today便利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看来如何抓住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如何载上互联网这个大巴进行创新突破,也成为一个吸引资本进入的因素之一。

三、看便利店如何玩转大卖场

在电商、消费升级的影响下,近年来国内实体零售受到不少冲击,大卖场调整、关店声声不断,但便利店业态却异军突起,增长势头强劲。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其它大卖场、商场、购物中心等业态,便利店业态渠道最下沉,其与消费者最接近,可充分满足消费者生活购物“便捷性”的需求。

2、近年来,很多大型实体零售卖场受到电商冲击,但便利店恰恰相反,它是与电商、网店融合得最好,对电商不仅不存在竞争威胁,而且还能高度配合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对电商平台、网店可提供收和送的解决方案。

3、便利店的盈利模式多样而丰富。除了售卖商品外,它还具有提供消费者服务的能力,比如帮干洗店收衣服、快递服务、羊城通充值等生活服务,盈利渠道多种,不像大卖场、商超只有销售商品一条路可走。而且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现在消费者实际需要更多生活服务。

《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便利店正寻求创新突破》一文中有提到关于便利店如何进行创新突破的方法:

1、便利店利用App收集的大数据,提升客户忠诚度

根据Convenience Store News的数据显示,目前便利店客户忠诚度计划的用户使用率依然比较低,大约只有36.5%,但这也意味着具有较强的行业潜力。

像Circle-K,Wawa,Sheetz和7-Eleven这样的便利连锁店,他们通常会给消费者推送客户忠诚度计划的链接,参与者通常也会购买更多利润较高的商品,比如热饮和冷饮,以及预加工食品,而且消费金额也比非会员更多。此外,客户忠诚度计划所收集到的数据,也能帮助便利店推广销售,更好地做出促销决策。

2、便利店利用自身是个电商提货和“储物柜”的好地点的优势与电商巨头合作

7-Eleven,Speedway,QuikTrip和Walgreens这些快速增长的便利店运营商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零售业务,他们开始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合作,提供储物柜和取货点的服务。7-Eleven和Speedway正在与Amazon合作,在旗下不断扩大的便利店网络内提供取货储物柜服务;Walgreens则与物流巨头FedEx合作,提供了超过8000个快递取货点;而UPS的Access Point取件服务则利用了超过26,000个便利店。而对于便利店而言,提供提货和“储物柜”服务,则可以将更多消费者吸引到店内。

四、风口背后

其实,便利店出现在风口的原因更多是和它的转型之路有关。在经济参考报中发表的《便利店急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文中,作者高少华分析了便利店的所处困境:

严重同质化是中国便利店行业普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上海海鼎连锁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吴昭松说,到目前为止,便利店行业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从商品、陈列、门店布局等来看,各家便利店的差异性其实并不大。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便利店在商业模式上更多地依赖于上游厂商的营销费用返还,或者通过账期的管控来增加营收。但这种商业模式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认为严重同质化和在商业模式上与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的有限性成了便利店的最大问题。故而引起便利店需要进行转型的思考。

便利店在这个风口背后所处的困境,意味着它在踏上漫长的转型之路。在转型路上,中国全家Family Mart总经理朱宏涛也说到,“如果不能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消费场景分析以及90后人群的消费特性纳入本业,肯定会被新消费模式所取代”。那么要打造一个“互联网便利店”应该如何做?

源于三闻渔公众号的《互联网+便利店,咋整》一文中列出了几点:

1、未来便利店的商品,即时配送商品+预定商品。这意味着,便利店可卖的东西,就越多了,可到店,可到家。越来越多的店开始做线上,开始做外送,基本的刚性需求1小时2小时送达。

在这个基础上再尝试新的商品组合。设计上也需要为外送场景做些改造。尤其是早高峰晚高峰时期,便利店人员是饱和的,可能需要增加人,补充一些人力或者兼职去做外送、补货等。

2、在配送产品上,适合预订的品类有水果、蔬菜等;即时配送则包括水果、生鲜、水饮、零食等。

3、在店员的训练上,熟悉操作O2O,做预订和即时配送:选主流场景(OFFICE+HOME的一日所需),不做长尾。

4、在线上,利用月促销商品线上化工具(需要互联网平台+ERP、收银机提供商推动行业前行,商家部分投入使用),实现促销运营同步线上。并且针对线上做部分活动,以吸引顾客。

5、构造新的场景,个性化的、优美的服务环境成为吸引年轻客户的一大亮点:如:咖啡厅+便利店,便利店+咖啡厅+书吧。

其实说到这里,青竹君认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被注入新鲜的血液,原先传统的行业也在逐渐转型,像更多的便利店巨头在利用互联网,去打造便利店更多的新场景和新空间,往消费升级这一块走下去。

话说回来,自共享单车成风口后,紧接着便利店也成了一个风口,那么下一个风口又是什么呢?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