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异常火爆的虚拟现实(VR)产业,当下正遭遇风口退去的难题。市场研究公司Crunchbase的报告称,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只有两亿美元(共有26家公司获得投资),相比去年同期的10亿美元(29家公司融资),暴跌了八成。目前VR行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就目前VR硬件和内容而言,高端的价格太贵,低端的体验太差;行业也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和应用,以吸引用户长时间使用。因此,推动VR迅速普及的关键在于快速提升VR硬件的使用体验。
火爆VR产业渐趋沉寂
2015年3月,VR概念股暴风科技登陆A股,创下35个涨停板的神话。与之相伴,资本市场对VR概念和VR创业大力追捧,从事简易VR眼镜制作的公司遍地开花,资金雄厚的企业开始研发生产VR头盔和一体机,甚至就连360度全景相机这一周边产业也呈欣欣向荣之势。
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VR的热度有所下降。投资机构对VR的投资兴趣减退,大多处于观望的状态。在深圳华强北,曾火爆一时的VR产品,销量甚至没有去年好。从百度指数上来看,去年2、3月份,随着CES等展会引起的热潮,“VR”的媒体指数一直在2万以上,峰值甚至达到了3万4;而从去年8月开始,VR的搜索热度逐渐下降,今年上半年搜索指数在8000-12000之间波动。
VR创业的门槛使大家低估了VR的技术难度。过去一年中,VR在高质量的内容生成、用户交互、商业化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突破。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童欣分析,如今的投资者更加理性,洗牌在所难免。在他看来,行业需要解决关键性痛点,才能把握住机会。
在深圳华强北,曾经产品远销海外的VR眼镜厂商中,大批已转型去做其它产品。硬件生产遇冷,内容供应也不乏隐忧。据统计,2016年国内VR内容数量已达2015年的10倍。硬件还没普及,盲目制作过于具体的细分内容,往往陷入被束之高阁的境地。
从资本狂热到理性回归,时间跨度不过两年。不过,这或许并不意味VR走向终结,只意味着VR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VR想要在市场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必须解决使用场合太过局限这个问题。
VR设备交互体验不佳
为何新鲜过后,人们不再争相为VR买账了?
首先,VR的局限未根本性地解决。VR的主流厂商在今年的CES上,没有解决那些VR头盔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更好的显示屏、更加轻便的设计、更多的无线方案。有研究报告显示,重度VR用户的痛点主要集中在观看清晰度、交互自然流畅度、佩戴舒适度方面。2016年最后一天,王菲音乐会实现同步VR直播。然而这一VR技术的重要科普却让不少人“伤了心”——直播效果因分辨率差、卡顿、眩晕等问题令人难以接受。
其次,创新乏力。根据全球VR开发者报告显示:八成的VR厂商在做游戏。VR应用属于八字还没一撇的状态。目前VR影视和VR游戏都已经出现很长的时间了,只有VR应用,目前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最后,VR市场目前还在“群雄逐鹿期”,距离 “整合期”还很远。专家认为,VR领域有大量的底层技术亟待突破,如果创业公司能赌对一两个技术机会,就有可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尽管VR不是最初宣传的那样“一步到位”成为完美的平台,但许多应用场景正在科技巨头和小创业者的努力下,一点点从构想变为现实。更轻的设备、更高的分辨率不断出现,电影从业者每年发布的VR视频也在逐年成倍增加。
VR欲变主流需跨多重障碍
目前VR的硬件和软件远远给不了人们很好的体验,比如说硬件戴着不舒适,分辨率比较低,戴不了多久就不想戴了;软件不够有意思,不够吸引人,不够智能。而想要解决VR行业的用户体验问题,却没那么简单。
一是降价。Greenlight Insights分析师Alexis Macklin认为,要让VR变成主流技术,积累足够的用户数,价格是唯一的重要因素;二是拓展应用场景。事实上,在VR行业整体爆发之初,投资者对VR的厚望更多寄予在医疗、工业等高精尖的领域。三是提升硬件体验,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围绕产业核心领域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重点突破芯片、软件、传感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软硬件方面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基础。暴风魔镜副总裁高伟表示,推动VR迅速普及的关键在于快速提升VR硬件的使用体验。
当新技术出现时,每个人都想知道要采取怎样的举措才能让技术走向大众。在VR产业,这个问题人们已经问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答案要浮现出来还有点言之过早,毕竟用户不多。如今只有先将硬件价格降下来,才会有足够的用户支持好内容发展。
VR是一个平台型行业,需要冰山在水面之下巨大的体积做基础,才能使得冰山一角露出水面。而如冰山一般的VR行业,不必急于期待它突然拔地而起。这应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足够的积累,VR行业才能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