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说美团不设边界,估计他的福建老乡张一鸣也是这么认为的。
8月29日,社交网络流传出一则截图,大意是今日头条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签约后将内容独家供应给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且不可以在知乎上继续发内容。莫非,继西瓜怼秒拍、火山怼快手、微头条怼微博后,头条又要开辟新战场怼知乎了?
对于头条的这一动作,外界的声音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头条这是在挖知乎墙角,另一种是“大V走了正好还知乎一个清静”。后者代表了一种被不少人认可的观点,即这部分被撬走的所谓大V,并没有太高的知识含量。走了也罢。晚一些时候,知乎团队的张亮在知乎新进推出的“想法”版块上作出了回应。
张亮的言外之意是:知乎是一个高质量的内容平台,与头条产品存在差异,这300个大V的流失对知乎影响不大。
其实结合头条、知乎以及其他类似的内容型产品的情况来看,这其实并不是孤立事件。今年以来,知乎、微博、头条的一系列产品改动,与其说在探索边界,不如说都是在互相越界。
微博头条化:弱化时间轴,首页添加热门内容
今年早些时候,微博改版在首页加入了热门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用户关注内容,热门内容还可以根据类型进行筛选,妥妥的一个新闻客户端的形象。除此之外,微博的第三帧发现页,上拉之后完全跟今日头条第二帧一个模样,近期改版后的手机百度也是这个样子。简而言之,目前的微博就是资讯+视频+微弱的社交关系,与头条越来越趋同。
头条知乎化:强化问答内容,并上线独立App
从去年开始,问答类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头条的首页信息流中,之前我认为头条这一行为并不是挖知乎墙角,更多是在补足UGC层面的内容。在一些时效性、碎片化的新闻事件中,对于用户回答内容的聚合,阅读体验可能好于让自媒体写一篇文章。而且目前来看,头条问答的内容也缺乏深度基因,更像是一个大众平民版的知乎。而今年头条将问答板块更名为悟空问答,并上线独立App,并挖了一批知乎大V,说明问答内容的重要性在提升。
知乎微博化:推出“想法”,深度内容轻量化
8月份,知乎推出“想法”功能,置于客户端的第二帧,仅次于第一帧的问答信息流。而“想法”这个功能从形式上看非常像早期的Twitter和微博,知乎产品团队认为在知乎上存在即时、轻量的分校需求,且这样的需求能产生优质的内容。那么,轻量与优质是否矛盾呢?毕竟这对内容的知识密度要求太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功能至少承载了大V碎片化分享的功能,这有点像早期KOL畅所欲言的微博,而不是目前营销号遍布的微博。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一个三角循环,各家好像都在互相越界。
而回到头条,对于问答功能的发力,我认为还是基于内容和社交关系两个方面的考量,包括抖音、火山、微头条,都是如此。
内容角度看,UGC以及偏PGC的问答内容对于长篇资讯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结合之前推出的微头条,其实其目前已经形成了基础内容、问答、微头条这三种分层次的内容形式,再辅之以对应的视频(注:悟空问答也有视频类内容),其实头条已经将内容各个死角都填满了。
社交角度看,头条在内容分发环节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如果能补足欠缺的社交关系一环,那估值可能还会更上一层楼。微头条构建的是明星大V与粉丝的网状辐射关系,火山则是草根达人与粉丝的辐射关系,抖音则二者兼而有之。悟空问答其实也是,这部分所谓大V其实都是一些草根KOL。此外,头条目前还在内测一款类似于Snapchat的产品,名叫快拍。头条在逐渐强化其社交一环。
也就是说,抛开挖知乎墙角,头条发力悟空问答有其内在逻辑。但这会对知乎造成负面影响吗?我觉得暂时不会。目前来看,知乎与头条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要求的作者大V其实是两种人。
知乎目前对于大V的诉求,一方面是要求其原创优质内容,形成沉淀,供用户长期搜索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顶级头部大V包装变现,进行一些内容付费的尝试。而头条签约的恰恰是其中下级别的大V,或者叫中小V更合适,这部分用户供应的内容尚没有直接变现的可能。
头条对于这些问答作者的诉求,仍然是夯实内容类型,用问答内容补足丰富头条主App上的信息,获取流量,最后走广告变现的路子。下了一个悟空问答,诸如“PG One为什么说GAI是个大混子”、“内蒙古的羊肉真的美味吗”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无论是问题以及底下的回答,都十分“接地气”,回答也偏主观。与其说像知乎,其实更像百度知道。
这么看来,头条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很像百度当年对贴吧、知道等UGC内容产品的扶持,或许这是头条另类的中间页策略。互相越界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下还无法完全下判断,但流量黑洞都有一颗做超级App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