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4日,24岁的谢尔盖·布林和25岁的拉里·佩奇,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在线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为一个全球互联网巨头和伟大企业的诞生奠定了及基础。“Google”这个名字源自数学术语“googol”,表示数字1后面带100个零。
如今,谷歌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其母公司Alphabet目前的市值高达惊人的8292亿美元。调研机构Statista最新数据显示,在最近七年,谷歌的搜索引擎全球市场占有率一直高居88%以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是全球最酷的公司之一。这种酷表现在它著名的办公室环境、它做出的产品、它“不作恶”的公司箴言、以及它的两个藐视世俗商业常规的创始人。
事实上,谷歌在其走过的20年历程中留下不少辉煌印记。比如,搜索引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成为基础商业模式,凭借超高速处理能力与高速网络的力量,正确搜索到我们想要的资讯。从而占据了全球搜索引擎领域超过90%的份额,成为互联网的根基。
“如果谷歌还在中国”,这是在国内长久流传的一个题目,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看法,而这种情绪总能撩动粉丝的情绪。
谷歌的两名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说:“年少时,第一次考虑到自己的未来时,我决心要么当个教授,要么就创建自己的公司。我觉得,这两种职业都可以给我足够的自主权,让我自由地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思考问题,而不必去迎合那些所谓的‘世俗智慧’。”
而它的另一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则经常踩着滑板冲进会议室。这同我们理解的商业实在大相径庭。在硅谷文化冲击之前,商业精英仍然是整整齐齐地穿着衬衣和西服,会认真地权衡利益得失的人,滑板鞋是小孩子的玩意儿,更不会去考虑什么“基本物理原则”。
从历史来看,谷歌不是第一个搜索引擎, YouTube也不是第一家视频分享网站,Chrome浏览器推出时,IE的霸权被认为是”不可撼动,新进入者很难和雅虎、微软竞争。但谷歌进来了,然后将他们彻底打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谷歌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它是愿意为“不作恶”这句口号付出切实代价的公司。只有机会成本的大小才能衡量你的信任程度——也就是说,你为了你的所信,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但谷歌已经改变。
“不作恶”一直是谷歌支持者们的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它最早于1999到2001年时由谷歌的员工提出,2004年时被写入首次公开募股的招股书,此后一直被视为谷歌的企业座右铭和核心价值观。2010年,谷歌离开中国市场时,“不作恶”这一价值观国内引起热议。
谷歌公司网站上曾列明其十大信条: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越快越好;网络上也讲民主;信息随时随地可得;赚钱不必作恶;信息无极限;信息需求无国界;认真不在着装;追求无止境。
2015年8月,谷歌宣布拆分重组,重组为“Alphabet”的企业集团,谷歌成为其核心子公司,业务覆盖搜索引擎、视频网站YouTube;另一间子公司“Other Bets”的业务则涵盖智能家居Nest、高速光纤网络公司Fiber、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业务。
同年10月2日,Alphabet也公布了新的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该准则在序言部分最开始的部分,并未提及谷歌行为准则中最重要的原则——不作恶(Don’t be evil),而是以“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取而代之。
这让人们开始担心谷歌是否已经忘记了“不作恶”的初衷,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谷歌的偏执狂们就逐渐开始担心谷歌会逐渐背离它的初衷,从而诞生了一批“反谷歌分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谷歌观察”的创始人丹尼尔·布兰德特,在他的推动下,谷歌曾因“非法收集用户隐私”而年度“老大哥奖”。
2017年,谷歌负责云业务的高级副总裁Diane Greene宣布,谷歌将停止扫描使用Gmail服务的个人用户的邮件,令用户哗然——在收集个人隐私方面,谷歌竟然已经走得如此之远。本月初,联社也揭露即便用户已经关闭手机上的位置历史记录,谷歌仍可以跟踪用户的定位。
谷歌面对的麻烦还不止于此,2017年6月27日,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向谷歌下达处罚公告,认定谷歌通过其在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在搜索结果中推广自己的购物比较服务,排挤竞争对手,损害消费者利益。违反了欧盟竞争法,谷歌被罚以高达24.2亿欧元的巨额罚款,创下欧盟反垄断史上最高罚款记录。
据The Intercept报道,谷歌依然有意愿在中国推出搜索服务,称谷歌内部流出的中国版搜索业务蜻蜓计划(Dragonfly),英国卫报称该计划自2017年起成立,谷歌预计推出符合中国法律要求的中文搜索应用程序,正在等待中国方面的批准。
然而,如今却很难对谷歌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在传出谷歌计划推出中国版搜索服务后,媒体与投资者的反应一分为二。有的观点认为“这将对公司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也有人觉得“中国市场将为谷歌带来新的机会。”
治理谷歌这样一个巨型公司当然不易,在创始人退休,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就曾表达了谷歌身为巨型公司的隐忧,巨头转型不易,即使赌对了桌面与移动互联网,谷歌要继续保持辉煌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谷歌选择的是人工智能。在2018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展示AI打电话预约技术,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皮查伊也谈到了AI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他认为技术更核心的是正能量,但在隐私和道德等层面,也需要谨慎前行,而谷歌对此深怀责任感。
但进入AI时代,巨量数据的渴求,又让人们为之心生疑虑: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谷歌是否依然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谷歌诞生于20世纪末的互联网浪潮,人们坚信自由与信息流动,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但理想主义逐渐向更古老的商业本能看齐:不惜代价,追逐利润。
20年前,引领世界IT潮流的是美国英特尔、微软和惠普等大型IT企业,他们被称为“工业时代最后的垄断者”。只有谷歌如此不同:天才人物相继而至,掌舵者坚持原则,价值观成为凝聚全体成员的核心,最终一度成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