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淘宝、支付宝正在被东南亚快速复制

本文来自连线家,如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得支付者得天下,那么在东南亚,得打车者必能得支付。

中国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引起了市场竞争者的纷纷效仿。

但是这并不代表单一的复制就可以将我们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直接移植到其它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用户习惯。

在东南亚市场面临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降维打击,我们需要移植这些在中国获得的宝贵经验,并把他们融入到当地市场的独特文化之中。

中国的淘宝、支付宝正在被东南亚快速复制

东南亚有哪些行业是借鉴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巨头的东南亚电商之战

从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领头羊的动向便能得知,如今最大的移植“中国模式”的行业是电子商务。

这要追溯到“中国模式崛起”的最初期阶段,就是马云的淘宝崛起的时代。

2003年淘宝建立,在马云的带领下打败了eBay,从此淘宝和支付宝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对整个中国的消费模式、物流模式、交易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这一场金融出海中,东南亚重新复制当年中国电商崛起的模式,是基于实实在在的传奇历史。

从“电商复制”这一点上,其实可以引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是淘宝模式,还是京东模式?

    • 京东选择东南亚的Tiki,便是因为Tiki一贯延续了京东所主张的B2C的模式。
    • Lazada是阿里投资的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他们的经营模式在一开始是B2C,在阿里入驻之后也逐渐的转变成了C2C的模式。
    • Shopee是腾讯入驻的Sea旗下的电商平台,走的是C2C模式。
    • Tokopedia是阿里在印尼投资的C2C模式电商平台。

所以,这一场东南亚电商之战,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的大战。

同样是复制和移植中国模式,哪一种更适合东南亚的市场?

从当下中国的电商模式来看,中国人日益富裕,更喜欢高品质的产品、更优化的服务,所以更加青睐B2C的电商模式,B2C可能会慢慢会取代C2C。

但在东南亚的市场中,C2C的模式如今仍然具有比B2C更大的活力。

首先,是基于整个东南亚市场的人均收入水平。

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较为落后的收入水平局限下,东南亚的电商消费心理仍然处于“便宜就是好”层面。C2C虽然造成了质量参差不齐的缺陷,却满足了这些国家热衷的“廉价”需求。

其次,东南亚社交媒体的普及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国。

2003年的时候,我们使用的社交软件仍然是左右摇摆、发出滴滴声的企鹅,而今遍布在东南亚市场已经是Facebook和Youtube。

因此,已经普及的快速传播的社交媒体,加上C2C轻体量而活跃的交易模式,更能给C2C带来有力而广泛的传播力量,从而在前期给予C2C超越B2C的能力。

Grab Pay或打开东南亚无现金支付局面

另一个“复制中国模式”的领域是无现金支付。

中国的无现金支付程度令世界赞叹,无现金支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国家对于发行纸币的成本,特别是小额面值硬币的发行成本,提高了现金使用和携带的安全性,也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的电子记录,给整个社会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从而保障使用者的权益。

在2017年8月20日的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应该学习中国推进移动支付和无现金社会的进程。

于是不少企业都纷纷投入推进微信和支付宝与本地商家合作的大军之中,但是,如今除了机场和游客光顾的景点餐馆外,在新加坡本地的使用场景仍旧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与国内的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追究其原因,是因为,无现金消费的场景还不够硬。

如果问及第一次使用支付宝的情景,相信大部分都是从“淘宝购物”开始,如此“硬气”的刚性场景令支付宝成为了我们当年唯一的选择。

微信支付的场景是从2014年的红包大战开始的,这顺应了中国人拜年发红包的需求,微信支付从此成为了发红包的第一选择。

东南亚的市场再无一家独大的“淘宝”,更没有掀起“发红包”的热潮,因此,找不到痛点又挠不到痒点的支付宝,在东南亚市场一直处于游离的边缘。

但是,Grab Pay的业务有可能会打开东南亚市场的这一局面。

东南亚打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和高频使用频率,让这个消费场景的性质更加“硬气”,大幅度的支付优惠也足以冲破现金支付的壁垒,转而绑定无现金支付。

因此,东南亚的第一个现象级支付工具很有可能是Grab Pay。

在东南亚市场,打车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因为这些国家公路设计差,公共交通落后,车辆负担能力低。

印尼是亚洲人均车辆保有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千人均80辆,远低于美国的千人均797辆,和中国的千人均140辆。同时,印尼的公交系统极其落后,雅加达的第一条地铁至今尚未开通,这就产生了旺盛的打车需求。

很多时候,打车是除了走路的唯一出行方法。

打车作为支付入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极大的延展性。

除了出租车和私家车,东南亚特色的摩的打车业务也风生水起,在大街小巷中有灵活穿行的“突突”。这些司机成为了支付渠道的“推广员”,在没有被银行覆盖的大多数地区,司机就是移动的ATM,帮助用户充值,串联起整个支付体系。

同时,行车数据也尤为关键。通过经常出现的地方,打车的习惯,可以判断用户的大概工作、收入、消费习惯,从而判断还款能力和可持续性,创造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基础。

打车还可以迅速拓展到其它用户场景中,同样使用点对点物流优化机制的外卖就非常适合与打车整合,而东南亚的低人工成本更加助推了这样的整合,拓宽了打车软件的覆盖面。

如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得支付者得天下,那么在东南亚,得打车者必能得支付。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