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线家,随着抖音的走红,似乎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在刷短视频的人,无论是餐馆、地铁里还是办公室里。
最近一份市场调研数据,引发朋友圈的争议。
随着抖音的走红,似乎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在刷短视频的人,无论是餐馆、地铁里还是办公室里。
在参与调研的95后里,54%的受访者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网红。
这种职业期盼上的大相径庭,让已经身为父辈的80后忧心忡忡,引发争议也是在所难免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95后都想做网红?
80后经历了改革开放、高校扩招和互联网浪潮,他们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 生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里的餐桌上越来越丰富
- 教育:更多的人通过扩招进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 信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更方便的获取信息
由于义务教育的长期引导,80后对于未来职业的期盼是建立于一种理想的社会价值观之上的。
- 时间:从小学开始接受教育到大学毕业,至少15年的时间
- 付出:系统的接受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学过程
- 成就:更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即个人名誉而非财富积累
因此80后的学生时代偶像往往是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这些科学巨子。但作为市场化的一代,房子、教育、医疗让80后不堪重负,直到而立之年后才逐渐得到缓解。
95后和80后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他们成长在物质供给丰富和信息流动充沛的互联网时代。
- 生活:生活开始从消费满足转向追求个性
- 教育:从小接受多元文化,教育选择更多
- 信息:他们可以随意的获取感兴趣的内容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拜金文化逐渐成为主流社会价值观,这同样影响到95后的孩子们。
- 时间:希望时间更短,而不是花费15年
- 付出:只愿意为感兴趣的事情付出努力
- 成就:赚钱取代声誉成为成就的衡量标准
95后追求的理想职业具备几个显性的特征:自己感兴趣、花费的时间和努力少,赚钱速度快。在国内某些不良媒体的引导下,网红、化妆师、播音这些新兴职业,貌似符合以上的标准,很容易吸引到95后的关注。
温婉事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就是因为本该上学的她却通过抖音成为无数少男少女的偶像,这才是最不能被社会主流意识所接受的原因。
—职业选择的比较—80后和95后职业差异的背后,反应的是社会主流上升通道的变迁。
80后的社会主流上升通道是高考,这是整个社会的认知。而且其他的上升通道在最终的个人成就上也无法与高考相比。
95后的社会主流上升通道已经极大的丰富。直播网红这种看似付出更少赚钱更快的方式,已经极大的挤占了高考的主流上升通道地位。
—差异的背后—处于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在达到相同目的的前提下追求更低的成本支出。对于个人收入的角度衡量,网红直播看起来似乎是更加高效的方式。
对比80后和95后的理想职业,最大的变化在于两代人对于社会成就的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偏移:
- 80后:个人声誉是追求社会成就的主要目标,个人收入处于次要地位。
- 95后:个人收入是追求社会成就的主要目标,个人声誉处于次要地位。
正是这种巨大的差异,才会让很多年轻人以恶搞、作怪、甚至不惜一脱成名。年轻人选择变迁的背后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价值观有。没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就不能责怪年轻人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职业期望。
CK曾在6月初写过《关于上升通道在商业应用中的解读》,文中认为一个设计精巧的上升通道,至少具备四个特点:
- 优秀的互动机制: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绝大多数人对于上升通道的认可,比如80后对于高考的认知。
- 明星案例的生产:榜样是鼓励普通用户克服困难、坚持达成心中目标的动力。比如每年宣传的的高考状元
- 专业进入门槛低:意味着可参与的人数众多,上升通道的社会认同越明显。就像高考被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晋升的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为了保证参与者对于上升通道的信任和期望,比如寒门高考状元更加引人关注
在这看似理所当然的上升通道特征背后,有一条更加冷酷的底线:上升通道的唯一性。当这种唯一性被打破时,整个上升通道就有可能瞬间土崩瓦解。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对于上文所述,如果整个社会都认可网红是一条更加便捷的上升通道时,又会还剩下多少人愿意继续为高考而奋斗呢?
CK一直认为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历经2000年封建社会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科举制度的贡献功不可没。
- 互动机制:历代政权不断灌输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推动社会底层尊重读书人
- 明星榜样:中国历来都有状元游街、召为驸马、封妻荫子、荣耀乡里的传统
- 专业门槛:读书识字并不难,难的是十年寒窗能够坚持下来,博得一朝高中
- 去中心化:历朝历代都宣传寒门学子高中的事迹,不断坚定社会底层的信心
封建社会可分工为士农工商四大类。
- 农民和工匠属于基础群体,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直接挑战士族的。
- 商人阶级会不断寻求政治地位的提升,最终威胁到士族的统治稳定。
因此士族阶级设计科举制度,让农工子弟拥有迈向士族的上升通道,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而打压商人则是士族维持科举公信力的必要措施。
前些日子微信官方调整端口,引发自媒体行业一片恐慌。因为刷阅读几乎是家家都在做的事。
- 互动机制:自媒体主生产优质内容,粉丝阅读后转发朋友圈引发更多人阅读
- 明星榜样:各细分品类自媒体大号的崛起,比如一条、占豪、咪蒙等等
- 专业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
- 去中心化:只要你的内容足够优质,就有可能成为某个细分群体的大V
由于市场对于自媒体价值的认可标准是阅读数,而微信官方在打击公众号刷阅读上几乎毫无作为,这为整个市场人人刷阅读留下了后门。
当刷阅读成为另外一种更加方便、成本更低的上升通道时,原本主流的原创上升通道就已经逐渐关闭。因为腾讯官方在公众号生态中没有保持上升通道的唯一性。
无论是95后对于职业的选择还是科举制度的变迁,亦或者公众号生态的恶化,其实都与上升通道的变化有关。
我们今天都在谈闭环、生态这样时髦的词语,但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关注过用户—我们最核心重要的资源—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什么样的上升通道。
- 专业门槛:我们希望所有的用户都能够来参加活动,但实际上活动设计越来越复杂,用户参与的门槛越来越多。
- 互动机制:我们希望能够与用户保持密切的互动,但实际上除了无差别投放和刷评论之外,与用户沟通很少
- 晋升机制:我们希望能够留住老用户和核心用户,但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针对他们做过精密的老用户维护
- 明星案例:我们希望能够扶持一下消费用户的代表,但实际上我们更关注今天增加了多少注册用户有多少购买。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操作其实是传统零售运营手法的延续。传统零售由于缺乏用户数据化手段,因此它的运营更多是依赖于以商品为中心,借助广告吸引用户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电商增量市场阶段同样简单有效。但是当电商进入存量市场时,依托用户数据化的用户分层管理系统将取代商品管理,成为设计用户上升通道的基础。
未来,电商一定会回归零售的本质—服务。更具体的说,是为个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至于商品只是服务的基础和载体而已。这种针对于个体用户的服务方案定制,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上升通道,也是用户忠诚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