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连线家,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涉及饿了么、盒马、淘宝、天猫、口碑、支付宝等多条业务线。
8月2日,星巴克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涉及饿了么、盒马、淘宝、天猫、口碑、支付宝等多条业务线。
今年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是互联网咖啡品牌的高调攻城略地,另一方面最新财报显示:持续九年正增长的中国区门店营业额第一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
星巴克,这个在大陆市场拥有2000+家门店的咖啡零售巨头,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有人在朋友圈里高调鼓吹,是互联网咖啡品牌迫使星巴克做出改变。对于这种没有水准的PR公关稿,CK一向不屑于点评。
关于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联姻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解读一下。
2017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增速高达15%。相比之下全球咖啡市场的增速仅有2%。这让星巴克对于大陆市场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外卖的影响最近几年互联网外卖市场突飞猛进,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
- 星巴克:用户需要外出到店才能购买饮用。门店距离成为促成消费的关键。
- 外卖:用户可以足不出户下单购买,所付出的代价是使用时间略长于星巴克到店
从消费便捷性的角度分析,外卖服务显然更加符合现在用户的消费习惯。
消费替代根据权威数据统计,中国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5杯,仅为欧美国家的1/70左右。
显然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并不是用户的必选类型。他的替代产品可以是奶茶亦或者果饮。
与其说是互联网咖啡迫使星巴克做出改变,不如说是用户消费行为的集体改变做到了这一点。
阿里巴巴生态(饿了么、盒马)只不过是最符合星巴克合作预期的对象而已。
星巴克代购业务其实一直存在。之所以一直开通官方外卖,主要因为星巴克对于自家咖啡品质的高标准要求。
像拿铁、摩卡等饮品,从做好那一刻起,5分钟后口感开始变差、10分钟后变得更差,15分钟后按照星巴克标准就可以直接丢掉重做。
饿了么作为合作的重点之一,饿了么对于星巴克的外卖业务作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 配送时间更短:开辟专人团队,使用特制冷暖保温配送箱,
- 品质更有保证:外卖咖啡配有专用外送杯盖和密封包装
这些措施会尽可能降低星巴克外卖订单的品质损耗,保持核心用户群的消费满意度。
盒马鲜生作为阿里的新零售标杆,星巴克会入驻打造零售品牌外送厨房—星巴克“外送星厨”
- 增加外卖渠道:作为品牌另一外送专用渠道,可以减低星巴克门店的外卖供货压力
- 增加消费场景:盒马用户群体与星巴克高度重合,有助于强化星巴克的消费时尚感
无论是高标准外卖还是入驻盒马,星巴克都在坚持品牌定位:以高品质的咖啡服务中高端用户。
门店销售最近季度财报显示,大陆地区星巴克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门店营业额出现下滑。
毋庸置疑,随着零售互联网化的进程加快,星巴克要想获取更大的购物流量支持,阿里巴巴系无疑是更加的选择
无论是淘宝还是口碑、支付宝,亦或者饿了么、盒马都是流量入口,它们将为星巴克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从根本上改善门店的客源问题。
反击竞争CK认为这次联姻,是星巴克对于互联网咖啡不断挑衅的有力回击。
根据高盛发布的专项报告显示,瑞幸咖啡门店800+家,仅次于星巴克,集中在商业办公区。众所周知,这是星巴克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咖啡品牌中,瑞幸的单杯均价最低,24岁以下消费者高达40%.星巴克的市场策略非常清晰,利用阿里巴巴流量入口和自身品牌影响力,不断蚕食互联网咖啡品牌市场空间,迫使他们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沼。
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联手,在数据整合方面,对双方都是巨大的利好。
星巴克
星巴克决定对阿里巴巴开放700万付费会员用户,双方的用户将得到同样的积分和会员服务。从今年9月份起开始进入数据对接阶段。
毫无疑问,700万星巴克付费用户对于任何零售企业都是一道诱人的大餐。他们代表着中国最具有消费能力的用户群体。对于不断谋求消费升级的淘宝来说,围绕星巴克会员开展营销,无疑是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通过消费、支付等场景的重组,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个体用户画像。这其中包括星巴克目标用户群及潜在目标用户群。
借助用户数据的共享,星巴克可以快速提升现有门店的销售,抵御来自替代性饮品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可以为星巴克未来的开店选址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新店成活率。
星巴克市场策略星巴克的市场策略非常的清晰,高品质的产品服务愿意支付高价的商务人群。
因此星巴克不会因为业绩压力降低外送产品的品质要求,这也是外卖业务拖延至今的重要原因。
星巴克的经营者们很清楚:目前国内咖啡的主力消费人群依然是那些注重口感的商务人群,他们才是那20%的核心用户。只要能够维持产品的高品质,不断强化品牌的定位,现在互联网咖啡通过低价网罗的浮游用户,其实并不足以对星巴克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合作伙伴的选择有人说腾讯也许是星巴克更好的选择,因为腾讯系比阿里系更加的开放。但是腾讯系的开放在这场合作谈判中恰恰是最大的弱点。
除了微信支付,京东、美团们都只是腾讯投资的企业,在资源整合和沟通成本上远远不如阿里系全资收购来的得心应手。
星巴克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最终是渐入佳境还是浅尝即止,现在无法预料。但至少从现在看来,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