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于2016年首次提出五新战略,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制造意味着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度重构,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9月16日,保密3年的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犀牛制造”正式亮相,这是全球首个新制造平台,当天,犀牛智造工厂在杭州正式投入生产。
按照阿里的定义,新制造是从需求到供给,通过消费洞察“按需生产”,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柔性化、快速生产。让制造业拥有“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的能力,着重解决中小商家的难题,让拥有创意但在落地能力上不足的创业者拥有与大品牌同样的能力。
作为阿里的发家品类,服饰目前仍然是淘系电商的最大品类,其体量已经能够占到整个线上服饰70%的份额,因此犀牛工厂第一步便从服饰入手,想要实现定制服装的快速小批量生产,比如基于物联网的布局,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生产线哪怕关上灯也能自主运行;首创蛛网式吊挂,会自动判断产线繁忙度,规划路线去到比较空的工位;算法能够给出面料利用率最高的裁剪方案等等。
犀牛智造负责人伍学刚表示,中国的服装市场规模高达3万亿,是消费品市场最大的品种之一,但服装行业的痛点也是尤为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库存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今年受疫情影响,库存压力只增不减,频繁打折已经成了各大品牌的常态。
对于比较成熟和渠道较广的大品牌来说,或许压力较小一些,但对于中小品牌,尤其是创业初期的小品牌来说,抛去库存问题,还会面临无法找到合适的代工厂的问题,订单量太小,大工厂根本不会理会,找中小工厂又无法保持品质的稳定性,更容易遭到投诉和差评,最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拖垮品牌口碑。
毕竟对于工厂来说,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是保证他们利润的前提,订单量越大,单件成本也有可能压到最低。如果订单量很小,可能连启动机器的成本都挣不回来。
相反,犀牛智能工厂不仅能够承接更多个性化、小规模的订单,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将交货时间缩短75%、降低30%库存,举个例子,通常服装行业的生产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货,犀牛可以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将销售数据与设计、生产打通,精确预测到某款单品未来一个月能卖多少件。
可以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这是犀牛工厂的一大亮点,就像是一个超级共享工厂,什么人都可以到这里生产自己想要的衣服,从提出设计到成品出库,只需要七天。在时间和库存压力大大缩短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将精力放在创意上面,哪个款好卖,哪个款缺货就做哪个,没有排期,不需要等待,缺什么做什么。
简单点来说,它的存在就是一家纺织服装工厂,最大的特点是数字化。阿里从电商起家,有多年的消费沉淀,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及爱好特点是再清楚不过了,再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已经较为成熟的能力,就可以给商家进行小单的智能化供给。
正如蒋凡所说:犀牛智造平台希望把数字洞察应用在制造环节中,实现真正的产销一体化,帮助中小商家解决生产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痛点。希望真正可以实现数据驱动,将消费者洞察、行业洞察与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实现更聪明的生产排期、弹性生产。
如今,中国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很多品牌都开始把自己的工厂转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可以将产业、产能锁定在我们自己的市场,阿里作为互联网企业中的头部平台,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或许你会问以前工厂想不到吗?不,可以想到,但他们没有阿里这么庞大的资源和实力,将千人千面搬到线下,通过大数据等尖端手段,预测未来趋势,提前备货,无论是原料还是成品,工艺还是生产线,如果这些都能做到提前预测,毫无疑问“犀牛”的诞生,将彻底颠覆传统制造业,成为一头真正的巨无霸。
放眼目前整个互联网领域,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在做这件事,无论拼多多,还是京东都在加快C2M的布局。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已走上了C2M模式,推出新品牌计划,通过在消费者与工厂之间建立极短链路,共同打造“爆款”产品,降低渠道和库存成本,累计推出超过2200款定制化产品,订单量超过1.15亿单。
而京东旗下的拼购平台“京喜”,也在不久前宣布推出“京喜产业带厂直优品计划”,涵盖工厂直供、产地溯源、出口转内销,大家都在想着如何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真正把实惠带给消费者,因此未来在优质客户资源这一块儿的争夺,只会越来越激烈。
与其说犀牛智造是一个独立的运营品牌,不如说犀牛智能工厂是对阿里巴巴绝大部分客户,在深度服务层面的价值链延伸,淘宝解决了商家的销售问题,而犀牛智造则是为了解决中小商家生产端的问题,等于以后生产、销售,阿里全做了,打通全渠道。
只不过短期来看,这些提出的问题目前还只是预测和猜想,毕竟淘宝和天猫可以提供的数据还是有限的,通过用户浏览和订单来确定爆款和潮流趋势的话还是有些单薄,而且起订量并不全完没有,只是从一千件降到了一百件,对于中小店铺来说,库存压力只会降低,并不完全没有。而且服装本身是一个工艺比较复杂的行业,遇上比较棘手的面料和设计,或许就不是七天快速出单这样简单的事情了,因此,在我看来阿里最后落脚点应该还是平台,而不是某一个产业。
现在的技术水平发展并不差,国内的一些制造工厂一样可以做到所谓的柔性定制,出货速度也是七天,某个层面上讲,他们与犀牛是竞争的关系,以前还能吃吃大工厂不想要的小订单,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和自己抢食的对象,心里多少会有些抵触情绪,更不用说智能化时代下,有多少工人的岗位要被机器所取代。
未来,当犀牛拿到市场上绝大部分中小商家的订单时,在相对透明化的合作模式下,一些劣质供应商和一些靠差价获取利润的中间商慢慢就会彻底被淘汰出局。
未来一旦验证成功,肯定会复制到上下游及其它行业并开放给所有商家,那个时候什么都可以定制,都可以智能化、数字化,对整个行业带来的改变才是颠覆性的,这种改变到底是好是坏,很难定性,毕竟当一个公司掌握了所有话语权之后,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正如伍学刚一再强调,阿里不会自己做制造业,不会去抢工厂的生意。新制造团队中,80%都是工程师。新制造希望沉淀一套产品,一套解决方案,然后向中小工厂开放,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做大中国制造的市场蛋糕。技术普惠,是新制造的应有之义。
当目标客户转变为中小型工厂,定位成“中小型新制造方案提供商”,这无论是从长期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责任方面来看,到时候平台积极性的一面会被放得更大。
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迫不及待的朝我们走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只有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加油吧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