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今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11月11日,但双十一的帷幕早就在11月1日的时候就拉开了,今年天猫双11启动较早,10月21日开启预售,11月1日-3日为第一波售卖期,11月11日为第二波售卖期,更长的销售周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生意机会和更大的销售爆发。11月1日至11日0时30分,2020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
从官方反馈的信息看:11月1日0时至11日0时35分,苹果、欧莱雅、海尔、雅诗兰黛、耐克、华为、美的、兰蔻、小米、阿迪达斯等342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13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天猫方面预计,今年天猫双11吸引超过8亿消费者、25万品牌、500万商家共同参与,是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高的一届。
另外,11月11日0时0分26秒,天猫双11迎来流量洪峰,订单创建峰值达58.3万笔/秒,相比起2019年天猫双11的54.4万笔/秒,今年天猫双11订单创建峰值再创新纪录。
相比去年,今年的双十一数字盛宴显得略微有些冷清,没有全程直播,只是在11日零点30分的时候公布了一个数字,随后公布的更多是品牌数据。
去年双十一17分06秒,超过571亿元,打破2014年全天成交额记录;在1小时26分07秒,超过1207亿元,打破2016年全天成交额记录;在10小时04分49秒,超过1682亿元,打破2017年全天成交额记录;在16小时31分12秒,达到2135亿元,打破2018年全天成交额记录。最终,2019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2684亿元。
如果忽略掉这次的战报是从1号开始统计,而以往都只算双11当天,这个数据还是非常生猛的,即便昨晚还是有很多人熬夜付尾款,淘宝页面有那么几秒钟也崩溃了一下,微博热搜上全部都是双十一的话题,但数字狂欢背后,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双十一似乎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几千亿数字之下也透露出一丝丝疲软和艰难。
另一边,11月1日0点至11月11日0点9分,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11日凌晨,苏宁易购用时19分,苏宁全场景生态渠道GMV破50亿。
无论是品牌方还是平台,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想让消费者从口袋里掏钱更难了!
也许是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整体经济消费在前半年一直都比较低迷,商家们积攒了一年的库存急需要消化,因此从五月份稍微好转开始,各种电商节就层出不穷,可以说从5月到11月,每一个月平台都在想方设法搞促销做活动,尤其是过了个十一黄金周,受这些常态化促销和补贴的影响,紧随其后的双十一反而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感觉过了十一假期身体和钱包都被掏空了,完全提不起购物的兴趣。
只不过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一分钱都不花,不去凑这个热闹的时候,最后还是被双十一整个节日气氛渲染了,不得不说在营造气氛这一点上,所有平台都很努力,这就像你走进了一个全场大促的商场,明明没有消费计划,还是会被人头攒动的气氛影响,买一个吧,可是都买一个了不凑个满减感觉不划算,凑了满减还有积分,用了积分还有返额券,想着反正也饿了不如直接用它吃饭,结账的时候老板说你还不如充钱更划算。
等到最后你吃饱喝足拿着餐馆老板的储值打折卡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掉到了满满套路里,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个套路竟和电商如出一辙。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双11改成了两波。10月付了定金以后,11月1日就可以付一波尾款;如果你觉得还有什么漏买的话,亦或是还在犹豫不决,那么11月11日你还有一次上车的机会。说实话,这个操作从最后数据上来看,确实非常精明,用两波节日刺激大家剁两波手,两次长时间的拉锯战让很多人加大了自己的购物力度。
多少人只是因为想要凑一个满减的券买了很多不在计划内的东西,从你打开淘宝的那一刻,整个页面上就全是“消费陷阱”,千人千面的大数据让你可以看到与自己消费水平和购物目标一致的产品,长年下来平台早就摸清了你的购物习惯,推荐全部随着你的喜好来,每日推荐、9.9秒杀和万人团购里都是你感兴趣的东西。
另外,去年的「叠猫猫」玩法在今年也得到了延续,不过形式上改成了「养猫猫」,还是可以组队拉人头、相互PK,换汤不换药,这个我个人觉得是最无聊的一个环节,阿里明显是想把星秀猫打造成一个IP,还给它专门做了官方周边旗舰店,但从旗舰店的购买率来看,并不怎么理想,最后引起的热度也不怎么高。
至于规则上,我每个平台都买了一遍,京东的玩法要比拼多多多一些,而天猫的玩法一直是最复杂的,除了大家已经很熟的跨店满减+店铺优惠券+定金之外,还有什么购物车惊喜券、购物加油包、笔笔返红包、裂变券、会员券、回血红包、超级红包、前一百名付款、直播间返券等。
虽说官方说的今年不用抢津贴直接减,但官方津贴只是众多优惠券一种,朋友吐槽称,原本自己只是想看一套护肤品,但是大牌品牌在这次双十一的优惠力度并没有多少,玩法都在店铺里,比如一分钱抢小样,买优惠券,会员礼兑换小样,直播间加购备注礼品码等等,这就要求你必须把一个店铺研究透彻,哪些券可以叠加,哪些券需要收货后才能继续使用都得提前问清楚。
否则你就白买了,要知道双十一退货是很“困难”的。
她熬夜熬到2点多,在直播间不停的刷,抢购之后还不敢下单,等第二天问客服如何备注后才下单,拿到快递后第一时间才有机会获得第二单购买的产品礼品加赠,折腾了两天下来,她超了3000块预算,价格上并没有任何优惠,只是多拿了几个赠品,算上这几天熬夜花掉的时间,其实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无非凑个热闹而已。
这些商品都是她在11月1日买的,基本上快递收到4日左右就结束了,问她要不要参加第二波销售,她摇了摇头说,没什么兴趣,原本就是护肤品用完了才去买的,如果没有购物需求只是单纯想要参加双十一她觉得并不值得,因为很多大牌商品这次压根没减多少钱,只能用个津贴,这些津贴平时做活动的时候价格也差不多了,而且她买完了发现商家虽说1号购买才能享受的优惠,到后面都会变相的用其他活动再补上,所以即便你没有参与前两天的活动,后面参加是一样的。
被迫参与真的很累,消费者的体验在平台需要数据,需要流量,商家需要收入的时候还是做了让步,大家都在说熬最黑的夜,敷最贵的面膜,但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些时间设定背后其实是规则之一,因为他们要求我们必须在零点付清尾款,甚至零点过了半个小时内才能付款,多少平时作息正常的人在这几天都在被迫熬夜。
仪式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长达11天的购物狂欢已经让多数人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因此即便最后一天有晚会的加持,还有全渠道广告的推送,以及短信轰炸等,与第一天相比还是显现出了后劲不足,不过对比往年的双十一增长图,这次数据可以说还是非常漂亮的。
除此之外,直播带货,已经牢牢占领了今年双十一大战中的C位,从阿里10月21日预售首日,薇娅和李佳琦直播间的流量共计超3亿,销售定金累计超10亿元;苏宁组成全场景直播金字塔,累计完成直播5万余场;京东直播11月1日零点十秒即带货破亿。
对于品牌商们来说,直播带货将商品直接展示给消费者,转化链路短,转化效率高,但我观看了几场商品的直播,说实话并不是特别的满意,有一些商家的直播并不是很专业,过来观看的用户需求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通过直播了解产品数据,一种是已经确定了某款产品,但想了解的更清楚些,以及有什么优惠等,还有一种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一款产品,想让主播给自己推荐。
除了比较专业的主播外,我发现部分主播对于产品和品牌参加的活动了解的并不够清楚,有一场用户问他是不是买了某号链接就可以享受到直播间优惠和礼品,主播先是信誓旦旦的表示可以,后面等到品牌方提醒才说,这个礼品与店铺礼品不能叠加,以及如果已经下过单的朋友并不能享受到直播间优惠,新人第一次买才可以。
但我不知道那位急急忙忙跑去下单的朋友最后有没有听到。
还有一场,主播正在讲解一款产品的使用效果,屏幕下不停有人想她提出问题,可能因为弹幕刷的比较快,她并没有一一回应大家的问题,有人刷着:算了,问也问不出什么,不买了。等主播终于看到问什么问题的时候,该用户已不在了。
另一边,对于商家和物流来说,今年的双十一压力确实比往年小很多,因为有两波时间可以分但,但内部用户增长困难已经成为事实,越来越贵的流量和中小商家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在双十一期间只能说赔本赚吆喝,卖不了多少钱。
虽说新用户还在增加,但增加速度明显在放缓,而且往年里只有京东天猫两家巨头争,今年拼多多的加入也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从双十一晚会就可以看出,拼多多这次是下了功夫的,早在去年3月就有数据报告显示,拼多多在淘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了40%。今年阿里的财报也显示,新用户增量有70%以上都是来自下沉市场。另一方面,双11对用户的刺激性正越来越弱,很多人都是手机里淘宝、京东、拼多多三者并存,红包也好、满减也好,最后还不是谁便宜买谁?
便宜是消费者第一核心,但放到商家身上,他们所要负担的则更多,比如价格战、广告战、排位战,各种营销计划和预算也被拉长了,要想在销量排名、首页位置、综合排位维持一个领先位置,你就得不断花钱,没有充足的资金根本玩不起。
因此也有人说双十一只是那些大品牌们的狂欢夜,剩下的小品牌们能够跟着喝口汤就已经不错了。
诞生于 2009 年 11 月 11 日的双 11 来说,终于走过了第十二年。
怎么说呢,或许这个节日会被平台一直保留下来,但它的狂欢热度却也开始变得冷静起来,前不久关于各种消费贷的讨论还在继续,一时剁手一时爽,还完尾款火葬场,消费主义浪潮似乎在慢慢回归理性,借钱也要提前消费的理念不再是主流。
文章最后,天猫双十一的增长数据还在不断上升,最新数据显示:11月11日20时53分22秒破4724亿。
或许在今晚零点的时候,这个数字可以冲一冲5000亿元也说不定,只是数字对我们来说真的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