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它是一场与未来不确定性的博弈。
如果给2025年的投资设想一条主线,相信科技会成为不少投资者的共同选择。春节后AI、机器人、智驾等科技产业催化不断,中国资产迎来从通缩困境到科技平权的重估。
科技行情的爆发也许快得让人猝不及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转折点。
人工智能的觉醒如同文明引擎的核聚变,驱动技术范式、产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全方位重构,围绕科技领域的话题更是热议不断。
从关注度来看,仅涉及这一领域的卖方研报便多达上千份,但以买方视角全面深度解读的报告却并不常见。诺安基金以全景式清晰的产业逻辑,给投资者和行业交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细致答卷。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科技领域的公募基金之一,诺安基金近日发布了公募基金行业首份全景式科技投资报告——《中国科技——敢!2025年诺安基金科技投资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以全球科技产业正在经历的“奇点时刻”为起点,一步步揭示了这场以智能化为内核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物理与认知边界:从“暴力堆算力”到“精细调效率”,从“专业器械”到“认知生命体”,从“实验室黑科技”到“普惠型基础设施”。
在这片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海域,诺安基金为投资者绘制了一张指向星辰大海的科技航海图。
01 科技投资的本质
众所周知,科技投资本质上是一场与未来不确定性的博弈,其难度在于产业逻辑已发生根本性变革。
例如,《报告》显示,以模型迭代为核心的认知革命已经实现四阶跃迁:在强化学习架构驱动下,推理效能得到跨越式提升;大模型正加速突破单一模态限制,推动人机交互向全感官协同进化;DeepSeek的开源生态,以及海外头部厂商的合力降本,使得AI从技术奢侈品蜕变为全民生产力工具;陆续推出的AI Agent工具重构传统的协作范式,“所想即所得”的智能服务正颠覆传统工作流。
实际上,国内AI的后发优势在应用上已经得到逐步体现:中国的AI创业公司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基于对普通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开发出广受欢迎的应用产品,部分甚至已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报告》也显示,随着模型能力的跨越和成本的下降,将为AI应用的繁荣提供重要支撑。企业端的增长方程式被AI重构,开源生态的发展,让B端大模型应用也可以通过私有化部署加速展开,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垂直模型将加速释放;消费端则涌现出新业态,情感陪伴、教育、搜索等服务将重塑数字时代的生存体验。
除了软件应用,技术突破正在催生产业链的密集变革——AI硬件迈入“端云共振”新阶段,CPO、液冷、高功率电源等技术推动算力底座集成化;半导体全流程自主可控加速突围,国产设备与材料逐步突破“卡脖子”瓶颈;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迎来从实验室验证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拐点。
这些变化趋势,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洞悉全球产业趋势,又要把握国产替代路径;既要预判技术落地场景,又要具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而这份投资报告的发布,也从侧面彰显了诺安科技组深厚的产业研究功底。
也许,看清科技领域各细分产业发展的趋势,抓住行业的拐点和机会,不断跟踪和准确预判,并精准定价,才是科技类主动权益基金的价值所在,即获取超额收益。
02 前瞻致胜
想要获取超额收益,在不断深入产业研究与持续跟踪的基础上,进行敏锐而前瞻的布局,也许是必须。
最近,不管是AI应用还是机器人,可以说诺安基金的布局方向都早市场一步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风口之上。
2025年春节,DeepSeek一举改写了全球AGI的叙事。实际上,诺安科技组从很早就开始关注DeepSeek的系列研究,并通过研究历史上发布的有关论文,从技术底层的视角来理解它的创新和对产业的影响。
在四季报中,诺安稳健回报就提到,随着大模型能力提升和模型蒸馏,调用成本快速下降,应用生态在广告营销、编程、教育等领域拓展,向端侧Agent方向提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豆包大模型、DeepSeek V3版本均于2024年内更新发布,随着软、硬件调优迭代,有望实现使用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模型成熟度跨越奇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诺安稳健回报基金前瞻聚焦AI大模型应用领域,持续跟踪应用生态与终端硬件新品发展趋势。
而随后的一两个月,宇树机器人出圈、接入DeepSeek成为风潮、Manus引发市场热议等事件相继发生,印证了基金经理观点的同时,也指向了随着多模态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应用的规模化部署将成为可能。
此前,当市场追逐通用算力时,诺安团队也已转向端侧应用场景。观察诺安积极回报2024年的重仓股轨迹,可以发现基金经理刘慧影准确地把握了AI产业的结构变化,在三季度增加了国产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布局,在四季度进一步增加了国内端侧应用的配置比例。目前,产品主要布局中国AI应用。
又如诺安创新驱动在2024年四季报中就有阐释,随着云端大模型预训练走向后训练,对算力端需求高峰或告一段落,AI手机、耳机、眼镜等智能终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
在此预判下,基金也逐渐增加了AI端侧硬件及科技新基建的布局,增配人工智能终端硬件、智能设备等AI驱动的创新产业,并布局半导体中游制造环节和产品品类和信创为代表的科技新基建板块。
其实,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几年之前,不难发现,诺安基金对于科技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是基于公司对于科技领域的领先战略和团队体系搭建而成。
早在2020年,诺安基金就逆势组建了诺安科技组。
当时,美国技术封锁导致半导体板块出现了大幅波动。诺安科技组则认为,短期的困难并没有改变科技产业长期的发展趋势,在芯片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恰恰是巩固科技投研实力的良机。
也因此,诺安科技组持续吸纳“硬核科技”领域的投研精英,目前已组建起近10人的专业投研团队,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也持续关注科技领域。
其中,刘慧影擅长从全球视角多维度分析产业趋势,陈衍鹏注重产业研究,左少逸等人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周靖翔更是曾在中芯国际和华为从事研发工作,积累了大量产业经验和行业知识;团队内的充分交流、复盘也是诺安科技组的一大特点。
03 科技超市
当然,科技板块的高成长性和高波动性让投资充满挑战,这也是科技投资的难处所在,这就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来判断业绩和估值的可靠性。简单来说,投资科技股“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邓心怡表示,会尝试用终局法评估未来的市值和业绩规模,设置跟踪效果较好的高频指标持续关注公司变化,动态更新以5年左右发展周期为主的业绩空间。
同时,会参考同类公司中相对成熟公司的估值体系,给出市场中性情况下的终局估值。另外就是要判断是否发生颠覆式创新。在把握科技产业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中国科技类资产的合理定价。
在对于产业和市场的思考和分析比较下,遵循基金经理个人投资逻辑,目前,诺安基金已经构建起了以AI和半导体为核心方向、覆盖科技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一站式配置”式产品体系—— “科技超市”。
其中多数产品表现出色。例如邓心怡管理的诺安稳健回报A,截至2025年3月28日,该产品从2024年9月24日起收益率达80.95%,在同类2299只产品中排名第3,今年以来,也同样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0.5%,在同类2335只产品中排名第14。(数据来源:Wind,同类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
另外,诺安科技组中的另一大特色产品——诺安精选价值,不同于传统的医药行业配置思路,前瞻聚焦生命科技,寻找“与时代契合的超级大单品”,截至2025年3月28日,今年来跑出了31.79%的成绩,同类排名前1%,在同类4581只产品中排名第26。(数据来源:Wind,同类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
04 投资密钥
站在产业投资与前瞻视野下,诺安基金科技组在《报告》中不仅聚焦已落地的产业方向,更以前瞻性视角对未来科技产业进行了预测:低轨星座进入“万星竞速”时代,天地一体化网络初现雏形,太空资源开发迈出第一步;专用量子计算机持续迭代,抗量子密码进入“实战部署”,触及经典算力无法企及的行业痛点;生物制造以指数型增长趋势,使人类实现从“开采地球”到“编程地球”的文明层级跃升……
而对于科技行情,诺安基金科技组认为本轮科技行情方兴未艾。
从2024年四季报总结来看,有以下三点方向:首先,继续看好半导体、信创为代表的软硬科技自立自强板块;其次,AI是本轮科技周期的核心驱动力,AI是人类历史上的生产力革命,在很多领域降本增效及创造需求的逻辑还在验证过程中;最后,车路云、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的环节也值得重视。
其中,诺安基金仍然坚守对于科技国产化的看好。
陈衍鹏认为,未来半导体的投资机会是比较清晰的,首先,从产业的主要矛盾看,毫无疑问AI是主线,看未来3-5年仍然是主线,要聚焦AI带来的硬件需求;其次,要关注国产算力的崛起,英伟达禁售、台积电流片问题等,给国产AI芯片、AI交换机以及国产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
左少逸认为,信创包含IT软硬件基础设施及上层应用国产化,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之一,始终是科技国产化投资的核心方向,其中的核心IT软硬件产品公司具有高成长性,也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科技新基建正以科技辐射效应为核心驱动力,持续重塑全球产业链和创新竞争格局,从今年的落地进展来看,车路云一体化、低空基建都将在今年展开示范区建设落地,是未来看好的方向之一。
而正如刘慧影在发布会上讲到,“我们以勇气陪伴中国科技企业走过了国产化的漫漫长夜,目前已经晨光微熹,未来我们将以好奇心迎接中国科技企业光辉灿烂的创新型未来。”
这种基于产业实践的前瞻研判,基于市场的“实事求是”,和对于中国科技资产的坚守勇气,或许正是诺安基金作为科技产业变革深度参与者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