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投入加码,小鹏汽车盈利前景几何?

在当下汽车行业,内卷之激烈堪称“红海绞杀”,众多车企在销量泥沼中挣扎,市场份额的每一寸扩张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然而,小鹏汽车却如同一匹黑马,在这场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亮眼销量成绩单。

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2025年1-3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94008台,同比增长331%,环比增长2.7%,超过Q1交付指引上限,再创单季度交付历史新高。其中,2025年3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3205辆,同比增长268%。至此,小鹏汽车已连续第五个月交付量超过了3万辆。

这份成绩,无疑打破了外界对其发展前景的种种质疑,重新定义了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宣告着小鹏汽车将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归行业第一梯队。

销量“翻盘”

过去一年,小鹏汽车走得跌宕起伏,上半年销量增长乏力,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明显掉队。

2024上半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52028辆,较去年同期的41435辆增长了25.6%,但与全年28万辆的销售目标相比,仅完成了18.6%。对比理想汽车188981辆和蔚来87426辆的上半年销量,小鹏汽车有些掉队。

更令人忧心的是,以零跑为代表的后进新势力车企纷纷发力,反超小鹏,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小鹏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正当众人以为小鹏将在困境中继续沉沦时,下半年的小鹏汽车却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凭借 MONA M03 和小鹏 P7 + 两款爆款车型,成功扭转乾坤。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下半年,小鹏汽车总销量飙升至 91507 辆,较 2023 年同期增长 52.1%‌。这一成绩不仅让小鹏汽车摆脱了上半年的阴霾,更是为其全年业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小鹏汽车的翻身秘诀在于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力提升,以爆款车型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并深化渠道下沉,实现市场突围。

一方面,推出高性价比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是小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今年3月,小鹏汽车推出2025款G6与G9车型,两款车型上市即热销。其中2025款小鹏G6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5000台,2025款小鹏G9上市45分钟,大定突破3000台。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在渠道拓展方面下足了功夫。财报数据显示,小鹏实体销售网络已扩张至 690 家门店,覆盖 226 座城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车和售后服务体验;自营充电网络达 1920 座,有效解决了用户的充电焦虑,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

小鹏汽车以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实现了销量的翻盘,但盈利之路仍充满挑战。

亏损依旧

小鹏汽车亮眼销量数据的另一面,是连续亏损带来的隐忧。

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4全年总收入达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358.3亿元,同比上升27.9%;服务及其他收入为50.4亿元,同比上升89.0%;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依旧亏损,净亏损为57.9亿元,同比大幅收窄44.2%。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2024年全年毛利率从6.2%提升至14.3%,但主要依赖大众合作的技术服务收入(利润率57.2%),核心汽车业务毛利率仅10%,远低于特斯拉的17.8%,若毛利率不提升或将陷入了“卖越多亏越多”的尴尬循环。

尽管销量和营收实现大幅增长,小鹏汽车亏损焦虑犹在,核心原因在于研发与销售费用高企、价格战持续挤压利润空间、品牌溢价能力弱化等多重因素叠加。

一来,在小鹏汽车销量尚未达到足以分摊研发成本的规模时,研发投入的增长直接侵蚀了利润空间。

小鹏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研发开支达 64.6 亿元,同比增长 22.4%,第四季度研发费用更是达到 20.1 亿元的历史峰值,较2023年同期的13.1亿元增加53.4%,并较2024年第三季度的16.3亿元增加22.9%。

二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硝烟弥漫,小鹏汽车也未能置身事外,价格战拖累其利润的增长。

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情况下,降价促销短期内确实能够刺激销量增长,小鹏汽车 2024 年销量的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价格策略的调整。但长期来看,价格战导致单车利润被严重压缩。

三来,与特斯拉、理想等品牌相比,小鹏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较弱,难以通过高价格获取高利润。

特斯拉凭借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地位、先进的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品牌忠诚度和市场认可度,消费者愿意为其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相比之下,小鹏汽车虽然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消费者对其品牌认可度相对较低,难以通过高价格获取高利润,MONA M03的推出更是削弱其在高端市场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小鹏汽车的亏损并非个例,但与部分竞争对手相比,其盈利压力更为突出。因为,董事长 CEO 何小鹏设下了 2025 年销量翻倍,至少达到 38 万辆的全年目标,并再度强调了公司盈利时间点——2025 年第四季度。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扭亏为盈注定是一段艰难的征程。

AI潜力大,短期难反哺利润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变革与竞争的浪潮汹涌澎湃,智能化已然成为这场竞技中最为关键的角逐点,小鹏汽车也是智驾的“拥护者”之一。

小鹏汽车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明确表示:“我相信AI会驱动汽车行业加速实现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我们将把小鹏汽车打造成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成为全球用户喜爱的智能科技品牌。”

近几年,小鹏汽车持续加大在智能驾驶、eVTOL、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投入,过去十年在研发和制造上投入超过500亿元。2025年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

这种全方位、高投入的布局,展示了小鹏汽车打造完整智能生态的野心,其目标不仅仅是制造汽车,更是要构建一个以 AI 为核心的未来出行蓝图。

不过,关键的L3/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面临技术、法规和政策、消费者的接受度等诸多挑战。这些难题的攻克,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实质性的成果。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并非只有小鹏汽车一家在智能化领域发力。

特斯拉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凭借其先进的 Auto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智能驾驶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也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其接入 DeepSeek 等先进技术,并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 AI” 技术体系,涵盖语音大模型、AI 数字底盘、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

不得不说,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小鹏汽车要想靠AI取得突破,并实现盈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25年,小鹏汽车应继续优化产品矩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 AI 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程,通过收取技术服务费用增加收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小鹏汽车在 AI 领域的探索充满了勇气和决心,其宏大的布局展现了对未来出行的深刻洞察。然而,短期利润困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小鹏汽车需要在技术创新、商业化落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寻找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径。

人已赞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